距离首映
18
年后,《千与千寻》终于在中国上映了!
这部唤起无数中国观众青春记忆的动画电影,是宫崎骏的集大成之作,曾以
304
亿日元的骄人成绩,位列有史以来日本电影票房冠军,并荣获第
75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
52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可谓蔚为大观。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一本书——
《捕风者宫崎骏:
动画电影的深度》。
提前预警一下,这本书可能会彻底颠覆
18
年来大家对《千与千寻》的认知。
本书作者秦刚,是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东京大学日本文学专业博士,他认为,
《千与千寻》不只是一阙关于成长与疼痛的青春挽歌,更是一则关于历史与记忆的国家寓言。
20号国道
从表面上看,《千与千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搬家途中,少女荻野千寻一家误打误撞,来到隧道另一端的奇异世界。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只有神才能享用的食物,变成了两头嗷嗷待宰的猪。
千寻在神秘人物小白的提示下,在魔女汤婆婆的“油屋”里辛苦劳作,最后终于将父母解救出来,重返现实世界。
看似荒诞不经的剧情设置,并非是宫崎骏个人天花乱坠般的狂想,而是世纪交替中,整个日本社会的缩影。
在电影片头,千寻一家驾驶着私家车,在公路上徜徉。
这个公路景观,是以日本国铁
JR
线的“四方津”站为原型。《千与千寻》的美术指导及主创人员,事先对原景地做过周密的实地调查。
之所以用“四方津”作为故事开始的舞台,是因为它位于日本“
20
号国道
”甲州街道。
在宫崎骏绘制的分镜头剧本中,明确表示这个场景,需要再现“
20
号国道”的印象。
从电影画面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公路上耸立的蓝色路标显示,
20
号国道的前方是“
21
号国道”。
然而,在现实中,日本的
20
号国道和
21
号国道,相距甚远,根本没有任何一处衔接或交叉。
电影里的虚拟世界,之所以让
20
号国道和
21
号国道首尾相连,无疑是对
20
世纪和
21
世纪更迭的一个有意暗示。而“国道”这个词的内涵,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整个影片的故事,是关于日本的“国家寓言”。
2001
年,《千与千寻》制作完成。电影里的千寻,芳龄十岁,照此推算,千寻应该出生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
1991
年。
也就是说,千寻的年龄,与日本经济的停滞期相吻合,这个停滞期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作“失去的十年”。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低靡时期,走出校园的那一代人,被叫做迷惘的一代(
Lost Generation
)。
电影中的千寻,暂时失去了社会属性,无家可归,无书可读,在这个
10
岁少女身上,投射出成长于经济萧条期的年轻人不安定的精神状态。
这个不安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怀疑与焦虑。
在异境中,白衣少年小白提醒妙龄少女千寻,
一定要把自己的本名藏好,一旦名字被剥夺,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面对变成巨型怪兽的无脸男,从容端坐的千寻,也说了类似的话:你是从哪儿来的?你也有父母吧?你找不到家了吗?我必须要去一个地方,你也回到你来的地方去吧。
电影里的许多角色,似乎都丧失了记忆,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千寻,小白,无脸男,青蛙男,千寻父母,汤鸟(汤婆婆的鸟形化身),腐烂神(被污染的河神)等。
这些角色,都经历了一个失去自我、寻找自我、最终回归的过程。
《捕风者宫崎骏》认为,人类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这是《千与千寻》传递出的核心主题。
虽然距离影片第一次公映已有
18
年,但《千与千寻》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却丝毫没有失去现实意义。
汤婆婆和钱婆婆,小白和无脸男,他们的故事还有哪些深刻的隐喻?为什么《千与千寻》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
限于篇幅,今天先介绍到这,完整文章,可在
微信公众号
“书单”(ID:BookSelection
)查看。关注后回复
“千寻”
,即可阅读。
说到书单,我要好好介绍一下。号主书单君此前做过6年记者,后来辞职开号荐书。
书单君肯定不是我朋友圈里读书最多的,但绝对是最会把书里的知识用在生活中的。
我问书单君,辞职创业,为什么选择的是推荐好书。书单君说,不夸张地讲,读书真的改变了他的人生。
无论是当年当记者,还是后来创业开公司,
从写好一篇报道,到管理一个团队,自己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全是靠了读书,把他的思维方式、做事理念都提升到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层次。
身边的朋友也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找他推荐书,开书单,因此他就开了一个公众号:
【书单】
,分享有新知启发、能帮大家提升自我的好书。
4年来,【书单】已经筛选推荐了近千本书,涵盖个人管理、职场发展、两性情感、理财投资等多个领域。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
查看书单君精心推荐的
年轻人必看的100本好书
👇
挑剔的我们从中又再精选了一些文章,推荐给大家
(知酱亲测,都是好东西)
:
1 | 个人管理类
01. 《 为什么优秀的人,都把闹钟定在早晨5:57 ?》
02. 《 25岁后才明白:有些三观,就是胡扯》
03. 《彭于晏全裸戏:谁控制了肉体,谁就控制了人生》
04. 《抖音、吃鸡、王者荣耀……你的自律,是如何一步步被它们毁掉的?》
05. 《真实案例:普通人20岁开始自律,50岁能达到什么高度?》
06. 《不工作也能赚钱,这是我看过最靠谱的答案》
关注
“书单”
,回复:
读书
,即可查看
2 | 职场发展类
01. 《22-30岁,比找个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拥有这3种收入》
02. 《工作第一年就该明白的3个字,有人工作了10年也不懂》
03. 《看过同事工资条的人,为什么后来都跳槽了?》
04. 《废掉一个年轻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做最擅长的事》
05. 《99%的忙碌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套方法帮你找到真正重要的1%》
关注
“书单”
,回复:
读书
,即可查看
3 | 两性情感类
01. 《“自杀式单身”,害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02. 《被“假性亲密关系”拖垮的中国年轻人》
03. 《为什么现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04. 《相亲56次后,我结婚了》
05. 《40年追踪研究3000对情侣,原来女人最想要男人做的是这件事》
06. 《“搭伙过日子”的中国式婚姻:明明是夫妻,却过得像室友》
07. 《谋杀中国年轻人婚姻的凶手:不会吵架》
关注
“书单”
,回复:
读书
,即可查看
4 | 热点观察类
01. 《华为36岁工程师22个月未休假猝死:为什么我们要拒绝全民996》
02. 《不想买房,不想结婚,不想加班,现在的90后95后到底怎么了?》
03. 《豆瓣9.6分,可能是今年最佳美剧,原著却比它还要虐心100倍》
04. 《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
05. 《的成人秘密,也许我们都没看懂。
》
关注
“书单”
,回复:
读书
,即可查看
5 | 精选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