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国民经略(ID:
guominjinglve);
作者:
凯风君
谁是中国卖地收入最高的城市?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不是
北上广深
四大一线城市,也不是
成都武汉
等常住人口破千万的二线省会,而是钱塘江畔的
杭州
。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杭州卖地收入超过1400亿元,远超北上广深,再度蝉联榜首,成为上半年卖地收入唯一超过千亿的城市。
卖地如此之猛,楼市到底会怎么走?
01
面对土地市场的火热态势,杭州随即升级楼市调控政策。
6月29日,杭州推出
“限房价、限精装”
地块。这些地块在出售时,就已经锁定未来房子的最高售价,同时还锁定了精装标准。
这意味着,竞拍的楼面价越高,开发商未来的利润就越薄,杭州通过此举试图为土地市场降温。
事实上,这不是杭州第一次在卖地收入上“笑傲”全国。
根据克而瑞数据,2018年,杭州卖地收入高达2442亿元,成为全国唯一卖地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参阅《
全国卖地收入排行:杭州夺冠,深圳垫底,武汉郑州南京跻身十强
》)
这一数字,是广州的1.6倍,是深圳的5倍。与当年财政预算收入相比,高出600亿元左右,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30%,位居各大城市前列。
杭州卖地井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
数据显示,2015年杭州土地出让收入不足千亿,2016年直接翻倍达到1612亿元,2017年再度大涨达到2120亿元,2018尽管楼市由热转冷,但杭州卖地收入仍然创出新高,达到2442亿元的新高度。
从2014年算起,五年时间,杭州土地出让金累计已超过9000亿元。
以此推算,到2019年年底,杭州卖地收入突破万亿大关,基本没有悬念。
在二线城市中,杭州城市面积并非最大、常住人口并非最多、GDP并非最高,为何卖地收入却一路飙升?
02
第一个因素也是最核心的因素:
亚运
。
杭州是2022年亚运会主办城市。
历来每一次体育盛会,都是城市展现国际形象的最佳时机,都会带动城市建设的全面提升,成为城市补短板的重要契机。无论是体育场馆建设、道路建设、地铁建设还是城市开发力度,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杭州虽是首屈一指的网红城市,但论城市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与广大二线城市相比也没有多大优势。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铁。
在全国地铁里程排行中,北上广遥遥领先,上海运营总里程高达669km,广州为473km,武汉成都重庆都超过200公里,而杭州仅为115公里,排在十名开外,不及郑州、西安、南京、苏州等城市。
因此,为了给亚运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杭州计划到2022年形成总长度达516公里的轨道交通
,并将实现轨道交通十城区全覆盖。
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需要巨额资金来作为支撑。轨道交通上马在即,民生支出嗷嗷待哺,杭州财政收入虽然非常稳健,但也会力有不逮。
卖地收入,就成了替代选择。
03
第二个因素,则与
城中村改造和棚改
息息相关。
2016年,杭州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涉及全市246个城中村。就在同一时间,全国棚改大扩张,棚改货币化横空出世。
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对于楼市的刺激效应可想而知。
一般认为,棚改集中于中西部省份、以三四线城市为主。事实上,在一二线城市里,棚改规模庞大的同样不在少数,
杭州、济南、贵阳
都是典型例子。
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棚改开工量高达6.95万套,2018棚改完成开工6.6万套,2019年则计划开工6.89万套,在一二线城市中位居前列。
与之对比,整个广东2019年的棚改开工计划只有2.49万套,2018年更是只有1.87万套。
一个杭州市的棚改规模,超过了广东省。
与棚改相比,棚改货币化的影响更加直接。过去两年,杭州棚改货币化的比例一度高达50%以上,直到2019年,杭州改为实物安置为主,货币化补贴的比例降低到11%。
棚改带来的不只是
大拆大建
,还有
拆迁户的持币入场
,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04
第三个因素,则与
杭州的强势崛起
有关。
最近几年,杭州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诸如
“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广深”、“上海成了环杭州城市”
的说法不胫而走。
这背后,杭州经济发展迅猛,2018年GDP高达1.35万亿,位居全国第十位。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
信息经济产业
异军突起,而
G20
等重要活动的落地,更让杭州获得了堪比北京上海的曝光度。
与此同时,杭州在抢人大战上丝毫未曾放松。
今年5月,杭州落户细则出台,凡是大专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缴纳一个月社保即可落户。
这一门槛,低过广州深圳,甚至低过部分二线强省会。门槛之低,令许多城市倍感压力。(参阅《
终于,广州深圳杭州忍不住了
》)
2018年,杭州常住人口达到980万,杭州新增人口33.8万人,仅次于深圳、广州和西安。人口吸引力可见一斑。(参阅《
全国30大城市人口竞争力排行(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