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味读书
纵观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一一为您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 ·  昨天  
六神磊磊读金庸  ·  看了春晚才发现,“时间的朋友”原来是李子柒 ·  4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在这3个时候,最需要男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味读书

蒋勋说红楼: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

有味读书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8-03 18:04

正文

文|美物计



毛主席说:“ 《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鲁迅说:“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却是慈悲。


他曾说:“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丨对红楼情有独钟的美学家丨


蒋勋是当代知名画家、作家、诗人。但大家最熟悉的,是美学家的蒋勋。


他写孤独:“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他写品味:“在匆忙紧迫的生活里,感觉不到美。”


他写生命:“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




他读《红楼梦》,最早是十二三岁,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的,至今已读了二三十遍。


对他来说,《红楼梦》就如同自己的生活, 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 待得读久了,便会发现自己也在书中,有时候是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


所以,蒋勋讲《红楼梦》,就是在 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叩问和聆听,很真实、很感性、很深刻,也很美



林青霞把他当成唯一的偶像: 听老师讲《红楼梦》的光盘,心里很安定,很容易入睡


中国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也大力称赞:“ 蒋先生的感觉非常敏锐,他讲《红楼梦》,不但是细致,而且非常深刻,尤其他能够把这种细致深刻的感情用很有学理的语言表达出来


今天,美物计向大家推荐《蒋勋说红楼梦》,原价398元,现 特惠价298元,美物计首发,现货销售



蒋勋如此解读《红楼梦》:


丨大观园,就是一所秘密的青春王国丨


《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


小说里面,王熙凤大概17岁,林黛玉进贾府时才12岁左右,宝玉大黛玉1岁,宝钗又大一点。这一群小孩住在大观园里,就是一个青春王国。


清·孙温绘“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人是没有“青春”可言的。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梦幻、忧伤、不确定,充满性的欲望和爱的渴望,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与幻灭之苦。



蒋勋认为,《红楼梦》里对青少年情欲的描写就很真实。


比如:《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是在秦可卿的房间里睡着后,再游太虚幻境的。曹雪芹细细描写了秦氏的卧室,里面摆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蒋勋说,曹雪芹在这里不是实写,而是虚笔,意在表现一个酒醉少年情欲的觉醒。宝玉偷偷读的《太真外传》、《西厢记》,都不是“正经书”。 他看到的那些镜子、盘子、木瓜、床榻、被子、枕头,实则暗示着他对于性的幻想



丨同情的竟是是贾瑞和薛蟠?丨


阅读《红楼梦》,是一个学习宽容的过程


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清孙温绘“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几乎每个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十分厌恶贾瑞和薛蟠,可读了二三十遍的蒋勋,却说这两个人才让他最感动。


贾瑞下流,薛蟠嚣张,人人厌恶,可他却同情他们。贾瑞,自幼父母双亡,祖父是个腐儒,一辈子没有考取科举,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这个孙子身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贾瑞,缺乏爱与温暖,也毫无自信。



而薛蟠,却恰恰相反。他得到非一般的爱——溺爱。因为爱太多,让他变得嚣张跋扈,不近人情,近乎歇斯底里的疯狂。


这两个都是小人物,其实他们都可以拥有正常的童年,正常的人生,正常的生活。可家庭的宿命改变他们,才让他们一个变得下流,一个变得嚣张,令人生厌。


蒋勋认为,这两个角色是曹雪芹刻意要表现的, 他是怀着悲悯之心,去描写身边那种无力去改变人生,却还想仗势欺人,不知人情世故的人



丨《红楼梦》没有结局,人生也一样丨


《红楼梦》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


一部好的作品,有没有完成不是最重要的。高鹗和程伟元补写的后四十回,只是为了让大家过瘾的“结局本”。


清孙温绘“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蒋勋说《红楼梦》,只讲前八十回。


他说,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写法非常不一样。


最明显的例子:八十回以前,林黛玉出场,极少描写她穿什么衣服、戴什么东西。她就像梦一样,忽然来了,忽然走了,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王熙凤一出来,作者不惜重墨描写她的衣服,因为她是现世里的人。



八十回以后,林黛玉的衣服有颜色了,身上戴什么也有交代了,从一种心灵性的存在变成了一种物体性的存在。显然后八十回作者的层次低了很多。


在第八十回结束的时候,蒋勋感慨:


《红楼梦》读到某个阶段,你会希望走进人间,在夜市、官场、商场……所以, 《红楼梦》的结局绝对不在小说里,而是在现实的人生里


一个怀抱着大观园青春挽歌梦想的宝玉,将要走向哪里,我们每个人设定的结局,都会不一样


丨数十年品读《红楼梦》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