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今天(
8
月
16
日)一大早,包括《印度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重要新闻——
8
月
15
日,中印军队在边境对峙中发生了冲突,有人受伤!
不过,冲突的地点不是当前高度敏感的“洞朗地区”,而是中印边境西段有争议的“拉达克地区”,具体位置是“班公湖北岸中印实际控制线一带”,时间是
8
月
15
日。双方军队使用的武器是石块,据称双方都有人受轻伤。
对这一事件,印度媒体使用的说法是——“印军成功阻止解放军两次入侵!”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消息尚未被中方证实,印度军方也不予置评。
两个核国家之间爆发边境冲突,双方军队使用的武器竟然是石块,这个很有喜感和穿越感。
事实上,在此前的洞朗地区对峙中,有一段双方军队在边境推推搡搡的镜头流传出来。在那场角力中,绝大多数中印双方的士兵只是用身体挤推对方,大家都把手举起来,表示“没有动手”。
那个场面,同样充满了喜感。
到目前为止,在这场边境对峙、冲突里,双方虽然嘴炮连连,在后方又是军演又是调动军队,印度方面还在部分区域实施了戒严。但爆发真正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仍然不太大。尤其是印度配合美国,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后。
那么,让我们看一下此次双方互扔石块的“拉达克地区”在哪里,双方的争议何在。
上图是一幅网友制作的地图,标注了近代以来中国丢失的领土。可以看到,在西南“鸡屁股”的位置,那个红色的区域就是“拉达克地区”(图中错为“达拉克”)。
拉达克地区面积大约
4.5
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30
万,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拉达克还有“小西藏”的称呼。
从元朝起,拉达克并入中国版图,直到
1830
年代都是中国领土。
1834
年,英国支持锡克帝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从此落入外国之手。清朝以来,中国从来没有承认被侵占的拉达克属于外国。
到目前为止,“拉达克地区”的民风、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仍然和西藏没有多少区别。
上面这幅地图,是“克什米尔地区”的示意图。
在中国的概念里,“克什米尔地区”只包括“印控克什米尔”(淡紫色区域)和“巴控克什米尔”(绿色区域)。其中红色围起来的区域,就是中国被印度占领的“拉达克地区”。
所以从地理概念上,“拉达克地区”是“印控克什米尔”的一部分。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藏传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多种宗教共存,多民族共存,非常复杂。
在印度的概念里,“克什米尔地区”还有第三部分——中控克什米尔,也就是上图中黄色的部分,包括“阿克塞钦”和“喀喇昆仑走廊”两块土地,分别隶属于中国的新疆和西藏。
中国认为,“阿克塞钦”和“喀喇昆仑走廊”是没有争议的,而“拉达克地区”也是中国的领土。印度方面则认为,“拉达克地区”是印度的,“阿克塞钦”也是印度的。
中印边境分为东、中、西三段,每段都存在争议。
在中国方面看来,东段
9
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被印度占领,西段
4.5
万平方公里的“拉达克地区”被印度占领。
所以,我们应该跟印度算的总账至少是这
13.5
万平方公里。
以中印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双方从内心里都不希望爆发战争。
对峙、摩擦只是一种解决国内矛盾、在国际上纵横捭阖获取利益的手段。从收益和付出比来看,爆发全面战争都是不划算的。
但长远看,中印之间将来必有一战。
这一战的祸根是
1962
年埋下的,当时我们虽然打赢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撤出了争议地区。在印度眼中,这不是高风亮节,而是软弱。
他们认为由于政治体制的问题,美国、日本、欧洲会支持印度,而不是支持中国,所以印度真心不把中国放在眼中,但同时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的对手。
所以,中印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常规战争,在未来很难避免。中国必须通过一次完胜,才能保证未来数十年的“耳根清净”。不过,现在还不是最佳的时机。
未来的中印战争,一定是陆地和海上同时进行的。中国必须在两个战场上同时获胜,才能让印度服软。
所以,中国除了要有强大的山地作战部队,还有要强大的远洋海军,能从印度洋上封锁印度、摧毁印度海军。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