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羊毛工作坊
零壹财经旗下新媒体。当世界在做加法时,我们为您做减法。金羊毛工作坊,扣动财富的扳手,投资者的私人定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羊毛工作坊

社保改革的两难,是先做实基数还是先降低费率?

金羊毛工作坊  · 公众号  · 羊毛  · 2018-09-08 23:40

正文

金羊毛工作坊

投资者的私人订制

导读:争议中的 社保改革,又回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即财税系统的改革次序问题。


无论社保还是税收,所谓税越减越多,社保越降越重,抛开这些沸腾的舆论,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转轨时期的中国都普遍存在“宽法窄用”现象,法定的税率和社保法定费率很高,但实际征缴效果并不佳,全社会平均税负/社保负担实际数额要低于法定数额 ,中国那么大,差异那么多,太多中间地带。以社保为例,企业和个人社保费率比例可能在40%左右,但实际全社会平均社保费率比例应该在20%上下。


近年来,无论是环环抵扣的营改增改革,还是最近推行的社保征缴改革,都是旨在解决征缴效率和做实基数的问题。


然而,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激起的社会舆论反弹何其大,大家已经看到了。


这涉及到财税/社保改革的次序, 是先提高征缴效率呢,还是先降法定费率呢?政府的选择是先提高征缴效率 然后再降法定税率/费率(这样做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新兴中产受损最为明显,但别忘了中产还掌握着一定的话语表达权,这就是政府舆论压力的源头)。


但是,如果换一种路径呢,比如先降费率,再加大征缴力度,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结果可能并不如设想的美好——最大的隐忧,便是养老金收支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总得来说,社保和税改,都存在一个名义法定税率(费率)较高(可能是特别高);实际征缴税率(费率)较低的现实,改革路径是先提高征管效率还是先降低征收费率,是一个很难取舍的过程。


现在是先提高征管效率再降费率,一片喊哭声;但如果没有统一的征管体制,就先降费率,又会导致社保缴费征收缺口进一步加大,两难啊。


有没有改革最优解呢?


本周的国常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为国常会的政策纠偏点个赞:减税必须是来真的 ),有的专家据此认为,根据“不增加企业负担”这一原则可以推断,做实社保费基之时便是降低费率之日。市场的政策预期随之逆转,预计最快明年税务启动征收社保费后,降低社保费率的新政也将出台。


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目前要不增加企业负担,社保费率至少要降低5个百分点。


作为一个小资料分享——我国从2015年起陆续推出的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这一政策已为企业减负超过1500亿元。 这一轮降低社会保险费最初是2015年初从下调失业保险费率开始的,紧接着,2015年6月国务院又决定下调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费率。2016年4月,人社部又发布《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决定失业保险费率再继续下调,并决定降低养老保险费率,这是企业降费的大头。今年初,人社部公布2018年继续延长一年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


根据这个文件的要求,全国共有21个省市区符合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条件。上海由21%降到20%,其余省份均由20%降低到19%。


但是,社保缴费比例名义数据降下来了,企业的实际负担却上去了,这跟营改增带来的短期冲击现象类似。


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称,过去几年征缴力度的提升抵消了降费给企业减负的影响,企业的实际社保负担反而在上升。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费率从2014年的19%升至2017年的 21.6%,其中2017年大幅上升2个百分点



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前的地方政府执行力空前强大,原因有二: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调控之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巨大,社保负担也明显,地方政府自然有动力加大征缴力度;第二,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金税三期上线,客观上为地方税务部门提高征缴效率带来了可能。


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从基金收支情况来看,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能够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由于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等东部地区,累计结余最多的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三分之二,而辽宁、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基金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在金税三期和强大的地方政府执行力面前,民间企业在社保费上逃缴的难度大增,以往的灰色地带没了。经济下行背景下,很多企业的利润本来就非常薄,按时足额缴纳社保很有可能导致它们裁员或是关门。


这势必动摇就业和投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