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争议中的
社保改革,又回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即财税系统的改革次序问题。
无论社保还是税收,所谓税越减越多,社保越降越重,抛开这些沸腾的舆论,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转轨时期的中国都普遍存在“宽法窄用”现象,法定的税率和社保法定费率很高,但实际征缴效果并不佳,全社会平均税负/社保负担实际数额要低于法定数额 ,中国那么大,差异那么多,太多中间地带。以社保为例,企业和个人社保费率比例可能在40%左右,但实际全社会平均社保费率比例应该在20%上下。
近年来,无论是环环抵扣的营改增改革,还是最近推行的社保征缴改革,都是旨在解决征缴效率和做实基数的问题。
然而,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激起的社会舆论反弹何其大,大家已经看到了。
这涉及到财税/社保改革的次序, 是先提高征缴效率呢,还是先降法定费率呢?政府的选择是先提高征缴效率 然后再降法定税率/费率(这样做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新兴中产受损最为明显,但别忘了中产还掌握着一定的话语表达权,这就是政府舆论压力的源头)。
但是,如果换一种路径呢,比如先降费率,再加大征缴力度,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结果可能并不如设想的美好——最大的隐忧,便是养老金收支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总得来说,社保和税改,都存在一个名义法定税率(费率)较高(可能是特别高);实际征缴税率(费率)较低的现实,改革路径是先提高征管效率还是先降低征收费率,是一个很难取舍的过程。
现在是先提高征管效率再降费率,一片喊哭声;但如果没有统一的征管体制,就先降费率,又会导致社保缴费征收缺口进一步加大,两难啊。
有没有改革最优解呢?
本周的国常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为国常会的政策纠偏点个赞:减税必须是来真的
),有的专家据此认为,根据“不增加企业负担”这一原则可以推断,做实社保费基之时便是降低费率之日。市场的政策预期随之逆转,预计最快明年税务启动征收社保费后,降低社保费率的新政也将出台。
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
。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目前要不增加企业负担,社保费率至少要降低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