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点击上方
↑
"
咱是闽南人
"
免费订阅本刊!
猜你喜欢:
【撒花】今天起,安以轩就是晋江媳妇,晋江富豪苦追2年终成眷属!
为什么晋江石狮的创一代几乎都是低学历甚至文盲?
你不知道的泉州,晋江,石狮市标有趣的传说
晋江之路
——“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
《人民日报》(2017年03月18日01版)
2016年,
晋江连续23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
,
第十六年
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前十行列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4.24亿元,同比增长7.8%。
2017年,对晋江更是意义不凡:这座以“爱拼才会赢”著称的民营经济大市,迎来践行“晋江经验”第十五年。天蓝水绿,人和业兴,15年来,这座城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晋江经验”,成功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
世纪之初的探索和总结
/
200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新的十字路口:“9·11”事件引发世界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深度融入全球化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发展该怎么走?改革向何处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引人深思。
也是在这一年,晋江市首次跃入全国百强“前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现。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带着思考专程到晋江市调研。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在调研中,习近平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思路,即: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晋江经验”,由此提出。
两个月后,习近平同志将此调研思考整理提炼,撰写成《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文,先后刊登于《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他在文中提出“‘晋江经验’是地方主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实践”。“晋江经验”从此成为引领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一个标杆。
2011年,福建省委在晋江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深刻学习领会“晋江经验”的精神实质。对照“晋江经验”提出:谁在解放思想上领先,谁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2014年,福建省委在晋江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现场会,提出学习推广晋江新型城镇化经验。
2016年8月,新一届晋江市委按照“晋江经验”的内涵,为晋江未来描绘出一幅“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新蓝图。在这张蓝图背后,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晋江: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市、海丝战略先行区……
▲五店市
世纪之思,引领时代之潮。“‘晋江经验’是指引、推动晋江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晋江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紧抓实体经济不放
/
“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实体经济在晋江蓬勃发展,推动乡村快速进入工业化阶段。中国社科院将此定义为“晋江模式”,与其时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广东模式”并称为“中国四大模式”。
“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烟囱比电线杆还多”……多则多矣,然而“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富则富矣,却是“低端竞争,富而不强”。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15年来,历届晋江市委和市政府牢牢守好实体经济这个“传家宝”。每到发展的关键时期,晋江都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鼓励企业坚守实业。2005年出台首部专项针对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鼓励品牌立市,安踏集团因此获得上市扶持资金。据统计,2010年以来,
晋江累计兑现经济发展扶持资金58亿元
。在政策鼓舞下,晋江的民营企业紧盯实业不松劲,投身实业链条各个环节,做专做精,全市传统产业配套率远高于其他地区,既提高了整体产业生产率,又降低了行业运营成本,
“中国伞都”“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陶瓷重镇”等14个“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相继落户晋江
。
▲运动鞋
2012年以来,晋江市委积极探索,致力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先后建成创意创业创新园、高校科教园等5大创新载体。
引进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4个院士工作站,49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
;中皮院、中纺院、中食院、哈工大等晋江分支机构先后与晋江制造企业合作实施超百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借力“中国制造2025示范市”政策,以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建陶、纸制品为代表的晋江优势产业技术装备,已全面赶超国际同业水平,一批企业具有知识产权专利。到2016年底,全市已拥有
先进数控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超2.4万台(套)
,规模以上企业数控化率提升至近40%。全市累计有
59家企业参与了97项国家标准制修订,77家企业参与了125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
▲三创园
到2016年,晋江已建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千亿和建材陶瓷、食品饮料、纸制品、装备制造、化纤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
亿元以上企业超过700家
,安踏集团还成为国内体育产业中首个营收百亿集团。晋江拥有
驰名商标42个、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46家
。全市GDP总量中,来自实体经济贡献占比达60%以上,由实体经济创造出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95%以上。
全面发展成核心目标
/
“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就是全面发展。
为此,晋江积极承担起2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不断大胆突破、主动作为,推出一批率先于全省和全国的改革实践。
▲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
改革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
晋江以“金改实验区”为依托,放大红利,创立“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下设“智能装备”“互联网+”“创新创业”3只子基金,引导投向当地的集成电路、石墨烯等新兴产业。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
投资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目前已占到晋江市实体产业的近20%
。
致力于打造品质城市。
“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晋江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成为全国试点。产城融合、以城带乡、以产兴城,2012年以来,
晋江累计实施省、市城镇化项目500多个,完成投资近800亿元
;全市统筹,城乡一体,2016年,晋江市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2.14,福建为1∶2.40,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建设生态晋江成为自觉追求。
623家石材加工企业集体退出,66家皮革加工厂整合成4家规模化皮革企业,建陶企业全部使用天然气替代;实施全流域治理,33条河流一河一长,建立污染源销号机制;探索环保部门与公检法部门联席会机制,成立法院生态法庭、检察院生态资源监察科、公安局生态资源治安中队实行专案专办……2016年,晋江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6%;33条河流中的22条消除了黑臭,4条达到Ⅴ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