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话
平话,分享福州本地有趣的人、事、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最新最全的福州本地艺文演出资讯和艺文现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黄晓明现身福州! ·  昨天  
福州道运  ·  【福运榕城】2月14日起,这条公交线路开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平话

沙堤三脚怪胎之谜 | 福州市井录之民国奇谭(一)

平话  · 公众号  · 福州  · 2024-07-22 15: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通过查阅福州五口通商后清末至民初的报纸资料,特别是《小民报》中关于民国奇闻异事和福州社会背景的报道,展示了民国时期福州的社会状况和民间信仰。通过一则关于怀孕十五个月产下三脚怪胎的新闻,介绍了小报的内容丰富性和影响力,以及福州乡野间的怪力乱神现象。同时,通过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探讨了福州民间信仰、大圣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西医在福州的发展情况和民间对科学态度的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介绍《小民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创办于1934年的《小民报》是福州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官办市民小报,为福州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闻内容和社会背景信息。

关键观点2: 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怪胎事件。

报道中详细描述了怀孕十五个月产下三脚怪胎的事件,展示了民国时期福州社会的荒诞现象和民间信仰的影响力。

关键观点3: 探讨福州民间信仰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通过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探讨了福州民间信仰、大圣文化的发展变化,包括丹霞大圣和齐天大圣在福州信仰中的地位变化。

关键观点4: 分析西医在福州的发展情况和民间对科学态度的变化。

新闻报道中提到外国医生对婴儿尸体的兴趣,反映了西医在福州的发展以及民间对科学的接受程度。


正文


•••

最近两年我经常呆在省图的缩微文献阅览室里,查阅福州五口通商后清末至民初的报纸资料。其中有一份《小民报》,是创办于1934年(民国23年)的官办报纸《福建民报》的晚刊,于1936年(民国25年)4月1日开始印发。


△《福建民报》创办于1934年(民国23年)3月1日,停办于1941年(民国30年)4月20日


追溯中国的报业历史,1897年5月李伯元创办的《游戏报》,是我国近代游戏小报的源头,1897年11月,上海《申报》副刊《消闲报》的问世,则标志着我国文艺性报纸「副刊」的诞生。从此,这种和市民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报纸形式,便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而将目光投注到福州,1930 年代诞生的《小民报》,可说是福州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官办市民小报。


△《小民报》为《福建民报》的晚刊


在阅读这份八十多年前的报纸时,我经常为它的接地气而感叹。《小民报》里内容极其丰富,除各种时事消息、地方新闻外,还有介绍福州历史与风物的专栏、介绍世界各地习俗的专版,还有文学副刊、字谜棋谱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但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以《福州公案》为代表的奇情故事,它们都是福州城里的真人真事,但是却光怪陆离、匪夷所思,既有市井八卦,也有探案传奇,为我们描绘出了那个传统宗族社会被现代文明冲击解体的混乱而奇特的福州社会情状,精彩万分。


因此,我想把这份精彩与平话的读者们分享,推出「福州市井录之民国奇谭」专栏,每期从《小民报》中挑选一则新闻故事,并对故事中涉及的彼时福州的政经民俗背景稍加解读,便于读者更了解1930年代的民国福州。



今天,我们的第一个故事,刊登于1936年(民国25年)6月25日的《小民报》上。标题原名为:


怀孕十五月 产下三脚能言怪胎

产母稳婆同时惊晕 异事传遍沙堤各乡


闽侯沙堤乡赵伊朴妻陈氏,自去年三月怀孕迄今十五月,腹大如瓠,艰于卧起,至端午前二日,妇忽奇痛澈心,抱腹惨呼,经一小时,产下六寸许三脚怪胎。


稳婆大惊,方拟囘顾,招人来观,转瞬婴已暴长,若岁许小儿。陈氏一惊而蹶,伊朴得讯赶入,睹状亦极惊惶,示意稳婆,用手捏毙。儿居然张口发声,对稳婆做五言韻语,丐其缓刑,其词云:


奶奶汝莫惊,我妈心不安,我本天上客,何苦下毒手。一吓要我走,三胶走八城,狼机当路行。


语毕,复侧顾稳婆云:既不见容,自然归去。遂阖其目,须臾气绝。接生之稳婆亦受惊猝倒。现怪事喧传,遍于乡邻。究竟有无其事,容续探誌。


民国报纸的行文风格,都是这样半文半白,所以阅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一位闽侯沙堤乡的妇人,怀孕十五个月,居然生下一个身长六寸长着三只脚的怪胎!


纵观中国历史,除了神话传说外,正史中有记载怀孕时间最长的记录为十四个月,分别由汉昭帝刘弗陵和明代大儒王阳明保持。《汉书·外戚列传》载:「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而《明史》第195卷载:「守仁娠十四月而生」,也表明王阳明是在他母亲怀孕14个月之后出生的。


但在民国时期,这一记录被闽侯沙堤乡的普通妇人陈氏打破了,但很可惜,她没有生出圣人,却生出了一个怪胎,不但三只脚,而且开口能言,不但能说话,而且还能说类似谣谶的四六八句。


这个婴儿所念的词十分白话,比较好理解,大意就是,我是来自天上的人,本就不属于人间,你们何苦要对我下毒手?但他最后所说的偈子 「既不见容,自然归去」 ,颇有些文采与禅机,感觉并不像乡民们能随口编出来的词。


这件事自然轰动了整个沙堤乡, 「怪事喧传,遍于乡邻」 ,一件近乎荒诞的怪事,被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官办小报上,记者 「究竟有无其事,容续探誌」 的行文口吻,显示在当时的福州,这类乡野间的怪力乱神,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社会对此也保持着「存而不论」的态度。这条新闻引发了市民持续的关注,于是三天后的6月28日,《小民报》刊发了后续报道:


△《小民报》当日报头


新闻标题为:


咄咄怪事

王稳婆因手毙怪胎心悸

乞庇于齐天大圣


△当日报纸缩微图片


沙堤乡民赵伊朴之妻陈氏,十五个月产生三脚怪胎一事,经閧传遐迩,揭至报端,兹此怪胎之接生稳婆王姆姆,本住城南豹头山下,因嚇致病,且虑怪胎幽作灵祟,曾促其子到小王府,「齐天大圣」乩堂拍僮,占问吉凶,祈求解冤庇宥。


其子以事出怪异,逢人传说,好事者,且往沙堤实地侦查。乡亲众口一词,咸认事非虚誑。某国驻闽医生闻讯,亦于废历端午节日,特搭船赴沙访查怪胎生父,拟出资三十元,购孩遗体。经人告以天时酷热,尸恐腐化,无法保存,某始废然而返矣。


故事的进展更加精彩了。这条新闻里包含了很多关于当时福州的社会信息。


敬业的小报记者调查出了「稳婆」,就是接生婆的个人信息,名为「王姆姆」,但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真名。「姆姆」在福州话里,是「伯母」的意思,一般以此称呼年长的妇女,因此「王姆姆」只是对姓王的接生婆的一种敬称。


福州话里接生婆被称为「婆奶」,福州话小程序「榕典」里的解释为:「旧时上产妇家里用土法接生的妇人」。所以福州护佑产妇的临水夫人陈靖姑手下最得力的部将,便是三十六位「婆奶」。而年纪更长的接生婆,则被称为「婆奶婆」。


旧时民间妇人生产极为凶险,好的接生婆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声誉。像是上下杭一条很小的巷子「婆奶弄」,其得名就源于这条巷子里住着的一位姓陈的婆奶。据说她接生手段高明,又不论穷富都一视同仁,因此她所住的巷子便以她而命名。


△位于上下杭的小巷「婆奶弄」


这位「王姆姆」因受惊过度,神思恍惚,她解决此事的方法,是 「促其子到小王府,『齐天大圣 乩堂拍僮,占问吉凶,祈求解冤庇宥。」 这个方法就非常具有福州本地色彩了。


大圣信仰是福州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走在福州街头常能遇见大圣庙。虽然现在福州的大圣信仰主要以「齐天大圣」为主,但是大圣信仰的起源却是福州本地的猴王「丹霞大圣」。


福州的大圣信仰最早源于唐宋时期本地的猿猴崇拜,至宋代本地猴王崇拜汇总为「丹霞大圣」体系。这只被临水夫人陈靖姑收伏的红毛猿猴,历史是早于因吴承恩《西游记》而大放异彩的「齐天大圣」的。


△龙峰泰山宫临水夫人座前大圣小像 小橙子摄影


那么「丹霞大圣」在福州住在哪里呢?清代福州有一本专写陈靖姑灭妖除怪的章回小说,叫做《临水平妖志》,书中说陈靖姑「被良女曳去闾山学法。二人行至望北台岭,遇着一妖一鬼调戏,被良女用起火珠掷去,姑乃走了」。此妖原来是「福州豹头山红毛精猴」,这「红毛精猴」便是后来的「丹霞大圣」,住在福州「豹头山」,那么这座山所在何处呢?其实豹头山就是福州人熟悉的乌山南脉,因为有石昂然似豹头而得名。


再回到《小民报》的新闻,原来这位 「接生稳婆王姆姆,本住城南豹头山下」 ,她就住在「丹霞大圣」的地界,那有事自然就要找大圣来解决了,方法就是 「乩堂拍僮」 ,也就是请乩童占卜吉凶的意思。从前大圣信仰在福州能一直兴盛如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圣的乩童看病很厉害,福州以前有一位依秋老人,叫陈宝光,在水部土山一带非常有名,他就是一廨院大圣的乩僮。


△福州道教屏山祖殿第一廨院旧貌 小橙子摄影


但是「王姆姆」让儿子去找「齐天大圣」,而不是「丹霞大圣」,也验证了大圣文化的发展变化历程。自从吴承恩《西游记》刊行于市,齐天大圣孙悟空就力压「丹霞大圣」,成为了福州猴王信仰的代表。


此后明清时期,各地的猴王庙纷纷改称齐天府、大圣庙,至少在清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分不清庙里供奉的大圣,到底是「齐天大圣」还是「丹霞大圣」了。「王姆姆」在「丹霞大圣」的地盘,去找「齐天大圣」解厄,恰好是这一现象的例证。


△紫竹岩齐天洞府屏山祖殿。屏山大圣系统是福州「齐天大圣」信仰影响力最大的体系 小橙子摄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福州新闻网  ·  黄晓明现身福州!
昨天
利维坦  ·  ​谁会先冻死?
7 年前
VIKAN薇  ·  听懂这首歌,说明你老了
7 年前
健康生活圈  ·  爷奶带孙子,太经典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