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法令,宣布以“带有恐怖威胁嫌疑”“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暂时禁止来自索马里、利比亚、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也门和苏丹7个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和难民入境,公民禁止期为90天,难民禁止期为120天。而在禁穆令被无情冻结之后,特朗普又迅速启动移民政策的迭代版本,即在全美范围内对非法移民进行大驱逐。
尽管对于特朗普上台后势必拿移民问题开刀,人们早有心理准备,但如此“剑走偏锋”却仍令许多人猝不及防。美国,这个由移民造就的国度,正一步步关紧大门。全球华人也不免为自己同胞可能因此受到哪些影响牵肠挂肚——特朗普的移民新政,会否成为“第二个排华法案”?
文︱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旅加学者陶短房
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特朗普“妖刀”,移民新政出了大问题
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克里夫顿(Richard Clifton)等3位法官一致裁定,维持2月3日由华盛顿州联邦法官所作出的、暂停执行1月27日“禁穆令”的判决,也就是说,在新一回合展开之前,特朗普的移民新政实际上已经搁浅了。
有人戏言,法官是美国社会里“最冷静的人”,因为他们有条件冷静:尽管读法律很辛苦,尽管当上一名法官比当上一名律师要困难得多,但一旦提名获准,除非犯下操守方面的大错,或自己主动辞职,可以终身任职,因此在美国历史上,法官往往敢于正面“硬抗”行政首长的命令,甚至联邦法院大法官不买提名自己的总统帐,也并非什么新鲜事(因为提名通过就不能再反悔)。当然,法官不会随随便便和行政体系过不去,一旦出手,必定是认为“行政命令出了问题”。
很显然,这一次他们就认定,特朗普的移民新政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大问题”?
首先,“新政”以“捍卫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但效果很难保证。
在2月9日法官裁决出台前一天,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罕见长文,试图说明自己那条被俗称“禁穆令”(但他对这个俗称十分反感)的行政命令是何等重要、何等正确,“连中学生也该明白这个道理”。
但显然不仅中学生,更多美国人(以及美国以外的人)似乎的确不太明白“禁止7国公民入境”和“防止恐怖主义隐患进入美国”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照这份名单,从本拉登(Usama bin Laden,他是沙特人)到奥马尔·马迪恩(Omar Mateen,去年6月奥兰多夜总会暴恐案袭击者,他是阿富汗裔美国人),大多数“9.11”以来对美国切实构成恐怖威胁的人都不在“屏蔽”范围之列。
北卡罗来纳大学社会学教授库兹曼(Charles Kurzman)统计后指出,自“9.11”至今,和“禁穆令7国”有关、涉嫌在美国境内进行恐怖活动者为7人,占参与这类活动总人数比例23%——既然“禁穆令”即便严格实施,大多数恐怖分子仍然畅通无阻,那么支持它的理由何在?
在同一篇文章中,特朗普又强调“美国治安恶化”、“青年犯罪率升高”,并暗示倘若上诉法院不支持“禁穆令”,这一切将无法遏制。但这条附加理由恐怕更加缺乏说服力: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美国恶化的治安或居高不下的青年犯罪率和移民与“禁穆令7国”有关;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实行“禁穆令”后美国治安状况就会明显好转。
其次,“新政”的任性让许多无辜的“路人”甚至“队友”被殃及。
“新政”出台后,好莱坞、硅谷和新兴产业圈成了反对、抗议的重镇,那些一贯“黑”特朗普者固不待言,连一路力挺他的优步联合创始人、曾是其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的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也和他翻脸,个中原因,“彼此不对付”不过是表象,真正的理由则是“新政”让他们受到严重伤害。
正如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和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等人所言,“新政”一声令下,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硅谷的新兴产业,华尔街的金融产业,好莱坞和百老汇的“无烟产业”……在这些产业中工作的众多雇员、实习生一夜间变成了无居留许可、无工作资格的“黑人”;合法经营往返北美-中东航线航班上数以百计来自上述七国的机组成员、航空乘务员将无法在美国合法落地休息,哪怕这些人受雇于美国公司;一些“国际友人”、如一贯亲西方的伊朗大导演法哈蒂(AsgharFarhadi),被这道“任性”的新政气得发誓不来参加奥斯卡颁奖仪式……倘按照“新政”最初的含义,即便持有绿卡或双重国籍也概莫能外,那么打击面就实在太大了。
更严重的是,不论签证、绿卡,受众虽是个人,性质却依然是美国政府和他人订立的契约,特朗普此前已通过退出TPP、扬言重谈“北美自贸协定”甚至“一中政策”,给人以“特朗普时代美国不守契约”的印象,可谓“宏观上不守信用”,如今若再因“新政”被人认为“微观上也不守信用”,后果可想而知。
2
任性但未必不合逻辑,“新政”支持率可观
但“任性”对特朗普本人而言,却并非不合逻辑。
特朗普爆冷上台,对“履行选举承诺”十分看重,深知倘这点做不到,就势必得罪基本支持群众,因此即便得罪更多人也会硬着头皮干下去——反正那些反对者本来也没投他的票对吧?
特朗普的新政在国际社会可谓冒犯了一圈:法、德、加拿大等国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对“禁穆令”表示不满或谴责,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不过谴责稍迟便被本国反对党奚落。刚成为特朗普就职后首访美国的外国领导人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则因为自己前脚离境、“禁穆令”后脚出台,而成为本国舆论、公众调侃讥讽的对象。
在一边倒的不满声浪中,敢于正面力挺特朗普新政的,就只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阿联酋外长纳哈扬(Abdullah bin Zayed al-Nahyan)等少数人,民间舆论更近乎一边倒的批判。
但这又如何?默克尔、杜鲁多都曾在大选前公开质疑他是否有当美国总统的能力和资格,梅虽然尚沉得住气,但英国国会里叫嚷“抵制特朗普访英”的人可不在少数……在特朗普看来,“新政”有利于美国,而被“新政”挡在美国以外的“危险因素”则很可能有相当部分流进上述反对国家中,“你们喊不过因为你们嫉妒”——再说,你们有美国选票么?有么?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上台后最急切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奥巴马化”,具体说就是“奥巴马赞成我反对,奥巴马签字我作废”,连更多美国人赞成的TPP尚且“小命不保”,何况其它?
2月21日特朗普在自己推特上公布2月11-13日哈里斯民调和哈佛大学美国政治研究中心为《国会山报》所做民调,显示53%受访者支持“新政”,47%反对,而稍早CBS民调显示51%支持、45%反对,CNN民调显示47%支持,53%反对,且CBS民调显示,共和党人85%支持,民主党人85%反对。
尽管数据有一些差异,但足以表明,在美国国内、尤其特朗普“本阵”中,支持“新政”的比例相当可观,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当然觉得自己底气十足。
3
“推特+朋友圈”另类治国,特朗普不会轻易妥协
尽管法庭裁决出台之初,特朗普暴跳如雷,发出类似“你们走着瞧”的狠话,但隔周后他便冷静下来,较低调表示“不会上诉以坚持旧行政命令”。
与此同时他还做了一些低调的“缝缝补补”工作,如派遣特使去加拿大,安抚对方“不会拿持加拿大/上述七国双重国籍,或持加拿大永久居民权的上述七国国籍人士开刀”,暗示会对持绿卡和双重国籍者网开一面,等等,表明被戏称“涂改液总统”的特朗普“不是不可以商量”。
上任之初,特朗普满足于“推特治国”和“朋友圈治国”无拘无束、“想怼谁就怼谁”的快感,迟迟不让自己正规内阁班子“齐装满员”,以免“推特+朋友圈”的火力受到掣肘。
这种另类做法不仅让反对者侧目,连共和党“本阵”也感到担心,因此许多共和党人、甚至共和党内公认的保守派,如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俄亥俄州参议员波特曼(Rob Portman),甚至麦凯恩(John McCain)和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等,都对“新政”不以为然,认为“考虑欠周密”、“会有很多副作用”、“决策过程混乱”,甚至“适得其反、会在客观上助长‘伊斯兰国’气焰”。
经过一番博弈,特朗普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此路不通”,在内阁组建问题上终于“提速”。随着内阁团队的到位,“朋友圈”——白宫幕僚团队则因国家安全顾问弗林(Michael Flynn)遭受重创,白宫在许多重大领域都渐趋“正常”,在“新政”方面也大体会如此。
当然,特朗普绝非一个轻易妥协的人,就在几天前,他还拿“禁穆令”有利于己的某个民调结果大做文章,指责与此不符的其它民调是“媒体的假新闻”;他甚至还在2月25日打破36年来惯例,宣布不出席白宫记者协会晚宴。这一切都表明,“禁穆令”固然被法官“废”了,且特朗普也不打算上诉,但他隔三差五还会不断抛出小修小补、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个“新新政”来。
4
“大驱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自“禁穆令”被冻结后,特朗普又出新招,于2月21日由国土安全部接连发出两项行政指令,指示执法机构优先遣返美国境内7类非法移民(已被定罪的刑事犯、已被控刑事罪名但尚未判决者、犯下可能被控刑事罪者、欺诈或有意误导政府官员者、滥用政府福利者、未遵行强制离境令者和“对公共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者”),而据一些报道和网络消息传称,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大搜非法移民”和“无差别遣返”(即不论是否“优先”一律遣返)的势头,加上翌日特朗普在推特上“杀气腾腾”地强调“这是一场战争”,目的是“把坏人都赶出去”,不免让人担心此举会否演变成“大规模排外”。
但从实际情况看,此次“大驱逐”的意义被夸大了。
特朗普和发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在为自己辩护时曾强调“7条优先都是奥巴马时代定的”,这其实是事实(尽管相对于奥巴马,特朗普的执行力度明显大得多),所针对的都是非法移民,由于“特赦令”在奥巴马时代始终未曾“落地”,从法理上讲,将每一个非法移民送出美国非但不是“乱来”,反倒是“理直气壮”的事,之所以弄出如许响动,一是特朗普的反对者实在太多,其中又有许多人在“非法移民特赦”问题上涉入很深,二是不少人被“特朗普头一百天”的剑走偏锋吓坏了,不免有些草木皆兵。
如前所述,在内阁班子逐渐配齐后,特朗普的“妖刀”变得规矩了一些(虽然不是规矩了很多),此次“大驱逐”看似动静更大、行动面更广,但实际内容却反倒更少争议(毕竟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合法移民对驱逐非法移民无争议,即便反对驱逐者也只能从“人道主义”之类“边路”去选择突破口,而不能直接说“驱逐非法移民是错的”),相较“禁穆令”的不加区别、不分合法非法,尤其不顾已承诺契约的“乱来”,此番打着“维护法律尊严”旗号所采取的行动,实在已稳重了太多。
5
风声鹤唳?对华裔影响不大
华裔在美国曾受过长期法律性歧视,1882年,美国在全国层面推出《排华法案》,各州、郡和市还通过了五花八门的限制华人条款,包括不允许华人担任公职,不许拥有房地产,甚至不允许华人作为证人出庭。一些市镇制订规则,不许将门面房屋租给华人,一些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甚至要求属下成员单位,不得接待华人顾客。
在20世纪初,美国西海岸不少城镇的理发店、餐馆、商店和剧场都公开打出“华人不得入内”的标记。更有甚者,美国联邦移民法一度禁止华人女性进入美国领土,并禁止非华人妇女与华人男子通婚,其用意不言而喻,即通过这种方法逼迫华人要么滚蛋,要么自生自灭。
这项歧视性法案直到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才由于中美同为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的关系而废除,而美国国会正式就此向华裔道歉,竟然一直拖到2012年6月18日,且丝毫不提及补偿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华人对“新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自在情理中。
但从目前看,“新政”对“大中华”地区的访问者、留学生和移民影响相对不大——他们并非“奥巴马旧政”的受益者(毋宁索性说是受害者),但鉴于前述“特朗普风格的不可预见性”,倘未来出现如传闻所言“重新调整移民标准”之类“新新政”,华人也一样可能是受害者。
至于继“禁穆令”而出的所谓“大驱逐”,对华人中的合法移民就更非不可接受——事实上笔者的许多在美朋友都支持驱逐非法移民(尽管他们并非都支持特朗普),因为在他们看来,“厚待非法移民”是对合法移民最大的不公平。
此外,有传闻称,特朗普随后可能推出一些后续措施,包括针对移民滥领社会福利和“月子中心”利用美国“落地国籍”政策“混身份”等,由于中国人和华裔在这两个领域涉足较多,倘这些措施实施,的确会对部分中国人、华裔造成严重影响。
但必须看到,不论滥领福利还是“混身份”,本是都是钻法律漏洞、为当地社会普遍不认同,甚至涉嫌违法的,美国社会认同整肃者较多,且即便奥巴马政府整治起来也毫不手软,2015年春就针对“月子中心”搞过大规模联合执法。所以,即便特朗普加大打击力度,在这方面除那些“不当得利者”外,不会也不应引来多少同情。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