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豆瓣
豆瓣官方订阅号『我们的精神角落』在这里,我们为你收集最新鲜的热点内容,推荐豆瓣中的精彩生活,帮你发现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知事物。在这里,我们一起发现生活,构筑精神角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木木说卡  ·  秒下15万 ·  6 天前  
木木说卡  ·  300元立减!20元立减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豆瓣

以梦想为名的年轻人

每日豆瓣  · 公众号  · 生活  · 2017-02-21 08:02

正文

 

凡爱吃蛋糕的,都梦想开烘培店,不爱干活儿的,都梦想做旅店老板。爱打游戏看动画片的,理所当然都打算以动画、游戏为职业。所以每年都聚集了一群以梦想为名,参加艺考的年轻人。



▼ 本文由豆瓣用户 王可越 授权发布 ▼



每年此时,艺术类提前招生。艺考的学生成百上千挤满走廊,他们随机分组,进老师的房间里聊一聊。


如此,叫做面试,对学生,能看看这所大学的老师是怎样的,对老师,则可以了解新一波的青年。今年的学生大部分生于1999年。


来考试的有的带了几分纯真的严肃。说着说着,笑了的有,哭了的也不少。


有的装得老成,拿着腔调。有的则是真的老成,走南闯北混成油条。


至少大部分孩子,离开家,在画班生活了几个月。没白天没黑夜的昏沉沉地,画啊画,对家乡的同学们来说,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大胆的选择。


学生们相信短期训练能促成某种叫做梦想的东西。然而,心中的空洞总是难免的。



以数量论,本国的画画青年,绝对称霸全球了


学生们的人生道路刚开始。却背负着人生的欠款似的。


大部分人,都要从南北中西聚集在此地,接受各种画画班的套路训练,交很多的钱。


北京画班是大生意。少则学费4、5万,多则10万以上。学校管理森严,不让出门。伙食贵,并不太好。但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往这里来。


我跟同事们感叹,以数量论,本国的画画青年,绝对称霸全球了。不过,这跟艺术或者创造性有多少关系呢?


用几个月流水线模版教学,培养一点会画画的虚假的自信。画班上的老师给出针对每个高校的套路,不断教导学员们:跟考试无关的不要画,风格不对路的不要画。


画照片,背熟一些样板,画素描,就套上去画。画色彩的,南方的高校要他们画高级的灰色。北方的呢,要他们画出点颜色。


这样强制训练,以其短时间创造奇迹。



以梦想的名义


青春期反叛的欲望,少年作业本上的涂鸦,热血动漫的鸡血,等等因素汇合在一起。让很多合适或不合适的年轻人来到这里。


好比,凡爱吃蛋糕的,都梦想开烘培店,不爱干活儿的,梦想做旅店老板。打游戏看动画片的,理所当然要以动画游戏为职业。


于是跟家长摊牌、谈判。焦虑地,决绝地,以梦想的名义。


家里条件好的,绕一绕弯路,也不至于逼仄。


条件不好的,遭遇变故的,家道中落,父母离婚的。换了几个地方生活的。


这样的学生,仿佛要时刻证明自己似的。就像赌徒的筹码放了太多,红了眼。


农民的孩子,走出大山的,顶着压力,凑着钱来考试的,眼角有泪痕。


怀着很多的期待,来了,看到周围高手众多,又有些茫然了。


说热爱,其实有很多潜台词。文化课不好的,要抄近道。或者无因的反叛,找个载体。


有的只是凭空说热爱。三分钟热情,最后承认自己很懒惰。


或者,把数学课本上的涂鸦爱好,也当成了天赋。文化课老师要甩掉这个包袱,说:你还是去专门画画吧,不要在课上总画。


小镇来的人,专门搞cos play,沉浸在自我叙事中,大肆批判扮酷玩一玩的参加者,把这里当成亚文化的收容站。


只有少数人,小时候就笃定于某种爱好的人,且有能力掌握的,才有福气。


有爱有天赋的极少数。他们是自觉的,而不是随意的。就连随意的,都带了几分严肃气质。


着迷,肯行动,有能力。


世界还没有侵袭一些少年的心灵,他们好奇地探索着,伸出手去,不怕烫的火,不怕冷的冰。



好像脱离了世界森严的轨迹


若以时代论,接近千禧年出生的学生,不能说幻想的空间更大了,至少,可能性变多了。


有人讲“2001年遨游太空”和“驴得水”,都是近期看的。有个男生讲霍金的黑洞原理,津津乐道。


有学生心里存了不少历史故事。说,周朝以前的中国是神权的,那时候的人才自然。更容易发生神奇的故事。


一个北京女生着重说,辽代是很重要的,至少跟大唐朝一样,他们很崇拜太阳。


这时代的好处,穷人富人,都一样上网,在哪里都可以上,随意浏览各类图画,临摹一些日本漫画,稍微熟练,也有机会签约到网络平台,画稿分成。这是时代的好处。看动画,玩游戏,也能学会日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被昆汀、库布里克、今敏打动的新观众。


眼看着国漫风起云涌,学生们都说,我也要做出一份贡献。技术提供了资源,令人产生自我期待。


北京小孩儿擅长东拉西扯。也都不闷。天文地理,懂与不懂,都能扯一大套。


话说回来,小地方来北京学画孩子,无论成功与否,在这个阶段在北京呆过,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福建出来的孩子说,旅途中难忘的,是两侧的山,让人压迫感的山,都忽然间消失了。


有个姑娘感叹北京的宽容。她说:在我们那里,都说女人要结婚的。到北京画班,老师同学议论,女人可以过另一种生活,不结婚生孩子的。她感叹:总之,北京很宽容啊。


来考试,就是冒险。学生说:我做的最冒险的事情,就是来这里参加考试。


此刻,小教室好像脱离了世界森严的轨迹,掀开了斑斓的可能性。


学生们,品尝着冒险的快感。



一旦暗淡下来的眼睛


几位同事闲聊,总在议论: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晚熟了若干年。


因为青少年,缺乏自我自由成长的空间,从小不会鼓励他们,去探索自己的生活,而是要求对应一些mask——模版。


进到画班的套路里,再进入各种生活套路里,看起来,理所当然。


对套路的依恋,理所当然的劲头,来自哪里呢?


大学老师的孩子们,其实,也都是在走所谓“正常孩子”的路线。“跟别人不一样”对于知识群体都这般骇人!就莫说其他的社会公众。


青少年,翻涌着各种憧憬,都被压缩。缩了骨头进入套子别无他法。思量着,先得个安定的前程,再探索自我。


不过,消失的东西,不再会回来了。


就像小孩儿眼睛里明亮的部分,一旦暗淡下来,就再也不会恢复。


说起来,不仅是明亮的部分消失的问题,道德的事情似乎更值得关注。


有人借了别人的作品,说假话,也能把自己说到感动。


一个女生,借了四种不同风格的色彩作业,居然还签署了不同的人名。


我指出来,她居然大叫:这谁tmd干的?我交给老师作业,谁签了名?我发誓我画的!


我说:这都是不同风格的。


她说:老师,我就是有很多风格。


我指着其中一张,说这张的日期是2006年,你那时候才7岁吧!


她立马说:我承认,我走,我走。好吧?亲,你不会我淘汰了吧。


也有借了高超的作业。太过于高超,以至于令人赞叹,让人怀疑。


他们也自知理亏,可是仍然东拉西扯的,不至于立刻萎靡,败下阵来。我佩服这些小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样子。



在当今中国,梦想是个十分可怕的词汇


昨天,来了个女生。自知考不上,却越说越激动,痛诉画班的培养,以及家里遇到的状况,没钱让她继续画画。


我们没办法跟她说明:你的问题不是钱,至少主要问题不是钱。


她令人担忧的精神状况,被拴在了错误的救命稻草上。


小小年纪,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值得同情。不过,她并没那么爱艺术,没天赋,也不刻苦。可是她的决心又那么强烈。非要不断复读考上这学校。


考试的房间,有诊疗室的气氛。这样迷惘的学生留着眼泪询问药方。


在外边,画班老师显然只是一味鼓励她坚持,其实要她交更多学费而已。


不知从何时开始,考上一个学校被称为“梦想”。其实,无论小孩考上哪里,终究只是途径而已。


如果你品尝不到过程,毕竟都是无聊的。也是无味的。


如何品尝到过程的滋味呢?这似乎又不是能够教得会的。


所以,重要的是健全的情感和理性,而不是鼓吹的梦想。在当今中国,梦想是个十分可怕的词汇,若再配上快速的套路,梦想就称得上一瓶毒药了。



声明



本文版权归 王可越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点击【阅读原文】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