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打
工人梁静怎么也没想到,戴动态血糖仪会上瘾。
每天睡醒,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眼血糖数值,这也是她晚上入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坐到工位上,隔几分钟就看一次,快赶上仪器每三分钟测一次血糖的频率了,人比机器还勤快。到了饭点,她右手吃饭,左手点开App,左右开工,实时观测,“剧都不看了,就看血糖仪”。
比起普通血糖仪每天扎手指的繁琐,动态血糖仪,主打一个便捷。
假如说普通的血糖仪是给血糖拍照,记录某个时刻的数值,那么动态血糖仪就是一台摄影机,只需要把一个贝壳形状的装置,钉在腹部或是胳膊上,让一根软针刺入脂肪层,就可以在14天里持续监测血糖,连上蓝牙,一条连续的、起伏的曲线在手机App里自动生成。
关键是,整个过程没什么痛感,装置自带的胶布会防止动态血糖仪脱落,就算洗澡,它也能持续工作,兢兢业业,堪比职场牛马。
梁静买动态血糖仪,不是因为她是糖尿病患者,而是为了减重。
她身高164厘米,体重65千克,BMI在24.9的临界值左右。虽然每次体检都显示血糖都正常,但作为资深减肥人士,她知道控糖有利于减重。两个月前,听同事说起动态血糖仪这种东西,她火速入手了一个。
当实时反映血糖变化的仪器绑在身上,数据还能随时生成,不做点人体科学实验,是说不过去的。
那14天,她试过不同种类的食物,做不同的运动,看血糖会变化多少。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吃一口馒头,用不了一分钟,血糖肯定会升高;普通人正常空腹血糖在6.1以下,餐后1小时在8.3以下,她午饭要是吃米饭,血糖能飙到9.0以上,换成杂粮饭,就只涨到8.0。要是在血糖上升的时候出门散步,本来陡峭的曲线很快平稳下来。有天晚上,她吃了年糕、粉丝、米饭,血糖冲破了10,一整个晚上她都在反思,到底是哪种碳水导致的呢?
实验做得最极致的是00后男孩黄硕,他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才20岁出头。他的实验对象丰富,实验范围广阔,实验方法别出心裁。比如他发现999感冒灵竟然是升糖利器,空腹喝下一包,血糖从6升到了7.2,相当于吃了半碗米饭, “以后尽量买无糖版的”。
佩戴动态血糖仪的“学者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心得,他们为食物正名,发明全新的运动和饮食方式:
麦当劳的汉堡其实是健康的食物,升糖很平稳;喝奶茶的正确姿势是5分糖不要奶盖,小口小口慢慢喝,边喝边溜达,防止血糖升得太高;每次吃饭,先吃蔬菜再吃主食,这叫“碳水后置”,吃饭的时候最好先别喝水,饭后半小时再喝,这是“干湿分离”;看到血糖曲线开始上升,此时就是运动的最好时机,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环工位散步——动态血糖仪,把年轻人硬控住了。
用动态血糖仪减肥,真的有效果吗?年轻人购入动态血糖仪,到底是消费主义陷阱,是健康焦虑牢笼?关注
【每日人物】
,回复
“血糖”
,即可查看全文。
不直视这炫目闪光中的人,则无法理解这个时代。
2019年秋天,每日人物聚焦商业与生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商业浸染。我们希望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专注你的生活,来剖解和你息息相关的商业的一切。“像一只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一根羽毛”。希望可以对你的生活有敏锐的触角和准确的抵达。
每日人物(meirirenwu)策划了一系列
贴近商业、反思生活、引人思考
的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可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