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大学
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网  ·  娃哈哈最新声明→ ·  昨天  
厦门网  ·  娃哈哈最新声明→ ·  昨天  
涵江时讯  ·  正式上线!一扫便知其“前世今生” ·  昨天  
涵江时讯  ·  正式上线!一扫便知其“前世今生” ·  昨天  
数智前线  ·  DeepSeek让多地智算中心停建?业界总结 ... ·  2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审稿专家:Your English is ... ·  2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审稿专家:Your English is ...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微信、抖音、快手,同日出手!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微信、抖音、快手,同日出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大学

我们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腾讯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1-25 21:40

正文

“医学永远是一个比例,不是一个承诺。”


这是最近大火节目《人间世》中的一句话。从2019年1月1日起,《人间世》第二季开始在腾讯视频播出,这部医疗新闻纪录片自16年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强 烈反响。



影片真实记录了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们,把那些人性之光,那些深埋于病房的世间百态通通打上血淋淋的标签,在镜头前一一解剖;记录了那些生命灯塔的敲钟人,生命河流的摆渡人把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从死神手里生生地抢回来,像是溺水的人猛然抓到了一根稻草,终于爬上了岸。


它让我们看到了身患骨肉瘤后生命无望,捐献了眼角膜的安仔;让我们看到了身患四期恶性肿瘤,医生刚说完截肢就立刻崩溃的蓉蓉;让我们看到了对生命无限敬畏的外科医生赵卫国……


手术中全神贯注的赵卫国医生


人间百态,一夜沧桑。


大多数悲剧总是将希望反复地植入到人心中,然后猝不及防地收场,来不及的彩排只好被时间通通交给死亡。


而在这些悲剧的背后,是我国在医疗行业上的积重难行。


老“病”治不好,还得找新“药”


据我国官方数据预计,到2025年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人口老龄化使得医疗服务的升级压力持续加大。仅占全国医院总数8%的三甲医院,却要接诊超过50%的病患。各大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医疗服务体验差。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在两会上,人大代表们 纷纷提出的“三长一短” (挂号、候诊、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横亘在医院和患者中的一座大山。过往传统的服务改进收效甚微,不少人将矛头瞄向了互联网。


2017年,互联网医疗开始被推上投资风口 ,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 互联网医疗让优质的医生资源实现了再分配,医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接诊患者;


2. 互联网医疗拓宽了医院的服务渠道,使得优质的医疗机构能够更大范围地服务患者;


3. 互联网医疗使得患者省去了就医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单线的沟通模式使得患者就医更为便捷、放心。



“风”口虽在,“风”源却仍是死穴


互联网医疗在主流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同时,一些行业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医疗“虚胖”现象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许多现有的模式仅仅局限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升级,比如电子挂号、电子支付,或者仅仅为医生提供一套排班的工具,并没有盘活医疗体制。还有不少打着“互联网医疗”旗号的空壳医院、冠名大于实质的“虚胖”医院让患者的开销越来越多,病情却越来越重。


此外, 资本的大量涌入 让这条漂浮的小船更加摇摆不定。


从去年开始,寻医问药网、就医160等在线医疗平台爆出裁员、转型消息;今年年初,在银川17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互联网医疗合作试点,突如其来的市场流言令人喜忧参半。此外,虽然百度宣布关停百度医生,但春雨医生、丁香园、微医和好大夫在线等却在融资方面喜报频传。


在快速发展、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中,谁在迎风增长,谁将黯然离去?速食经济下,资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业迭代、投资收益上,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产品背后的服务。站在风口的背后,我们该如何操刀现有的医疗体制改革?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的崛起,时代的风口终于回到了单一赛道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三份互联网医疗文件,业内俗称“互联网医疗新规”,对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制定了首批实施细则,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底线与方向。


这意味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开始登上舞台,或将盘活“新葫芦里卖老药”的传统医疗体制。


那么,AI医疗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


1. 提供临床辅助诊断等医疗服务,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康复、手术风险等评估场景;


2. 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医疗机构提升运营效率;


3. 进行医学影像识别,帮助医生更快更准地读取病人的影像所见;


4. 助力医疗机构大数据可视化及数据价值提升;


5. 在药品研发领域,解决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6. 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手段,监测用户个人健康数据,预测和管控疾病风险;


7. 在基因测序领域,将深度学习用于分析基因数据,推进精准医疗。


在当前的AI医疗赛道上,共有四大类玩家:


第一类,正是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第二类,是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GE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专业制造商;


第三类,是以英伟达、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在人工智能芯片、图像、语音识别细分方向的公司;


第四类,则是IBM Watson、微软等老牌软件系统公司。


通过分类,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类玩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医疗机构,它们手握着庞大的用户群,资源的优势使它们能够掌握用户的一手详细信息,进而精准地服务用户。运用AI技术深度连接患者、医院与在线医疗平台,在模式成熟以后,打通用户的诊断数据,将会对今后的制药和AI问诊产生重要影响。


互联网负责连接,AI提高效率与准确性。


聊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冰冷的数据背后,AI在人情温暖的领域有没有更多可能性呢?有没有可能运用AI技术植入情感基因,在AI、患者与医生三者间形成一个生态闭环呢?


2017年,腾讯的一款TOB产品—— 腾讯觅影 ,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这款产品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能力,通过AI医学图像分析以及AI辅助诊断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有效地筛查食管癌、肺结核、乳腺癌、宫颈癌等疾病,还可以对病人的病例进行高效分析,提升治疗效率。



现在,腾讯觅影已经和一百多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以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形式,推进AI在医疗行业的研究和应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