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和我
说,一直没有
收
到推送
,那
辛苦标个星星,
设个常读吧。
昨天又404了,文章要早看吧,或者
快点保存。
今天的走势来看,2.1是个强控,既然知道这个底牌,那牌局上就没有意思了。
看一眼成交,其实量也不少,只能说试探的热情从未停止。
万一破了呢?继续向下呢?说不定这个试探的本身就是交易的乐趣所在吧。
当2.1破掉的时候,还有你的贡献。
挺好。
再聊一些能聊的吧。
昨天聊的经济模式的转变,现在正在经历着阵痛,但又不至于痛死。
今天就展开说说吧。
经济本身的好坏,不用多说,身边的人和事,是不会说谎的。
当然,上面也看到了,也给了定性,就是结构性问题。
那就要结构性的改革
一说这个题就很大,我们聚焦一些。
要
结构性改革,
说明有结构
性的矛盾。
现在着手处理的有两个方面
地方财政循环的问题
金融体系的风险问题
粗浅聊一下
先聊第一个
地方财政,都没有钱,也在砸锅卖铁。努力创收之后,对于财政的缺口,仍然是杯水车薪。
我们比较特殊,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办大事之前,要先统一思想,要统一动作,不然就会在执行层面出现动作变形。
这个准备工作,就是先规范道德风险。
化债后,不允再胡乱新增,不能只管借,不管还,官员要在自己任上的决策,负责。
干得好的,嘉奖,干得不好的,批评处分。
夯实责任,权责利分清之后,就好干。
其次,就是先盘点可用资产,再进行合理的定价。
这个准备,就是砸锅卖铁的动作中,三资排查。这里面资产要怎么定价,要卖给谁,怎么卖,什么价,要说清楚,不然会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
这个责任很难说清楚。
其次,就是卖了之后,要怎么分?花钱分轻重缓急,
刻不容缓的,优先支持,比如百姓支出,给学生的,给老人的,给村民的;
可以拖的,拖一拖,比如工程款,官员工资。
这些沟通好之后,先起一个框架思路,各地方根据各地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项目不赚钱的,或者可以退出的,可以缓投的,筛选一下,择优做。
区域内产业需要转型的,要支持的,要怎么去统筹。
区域城投融资规划,各地方也一盘棋。
如果实在不行的,需要上级支持的,也说清楚前因后果。
最后统一上报。
摸清楚各个环节之后,可以谋篇布局了。
一步步让财政更加稳健。
再聊金融风险问题。
蛋糕就这么大,区域发展还不平衡,那就没有必要存在这么多家的机构,内部竞争,消耗又没有效益,还累计各种风险,一查一个准。
各自为政,不好合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