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是《后来的我们》还是《前任4》?| 王大根

枪稿  · 公众号  ·  · 2018-04-30 20:06

正文


又一个前任火了。


《心花路放》《港囧》《战狼2》《前任3》全都是由前任推动剧情,现在又来了个《后来的我们》。


国产片怎么就跟前任杠上了呢?


过去有那么美好,现在有那么不堪吗?


总是把现在说成屎,那说明自己也只是其中的一坨而已呢。



《后来的我们》其实是《前任4》吧?


文|王大根


作者简介:作家,出过一本你应该没听过的小说《我必须恋爱的理由》。你不难在豆瓣影视剧的条目下看到她的评论,并想着“难道除了看电影、追剧以外她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吗?”是的,没有了。



其实我一直不懂国产爱情片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前任这个题材。


你说那些情侣们,基本上是个爱情片都会进电影院看吧?两个人融成一滩蜡似地黏在一起,互相往嘴里喂爆米花,完了看着银幕上分手多年各自成家的男女主角,在那里倾诉其实我这一生真正爱过的只有你……好想知道那是什么心情哦!


——我就想问一句……——爱过


我都情不自禁地开始脑补这样的场景了:


“老公~~~你是不是也有一个忘不了的前任呀~~~”


“没有没有,我的前任都特傻逼!”然后转过头去就给前女友发微信:“在吗,我刚看完《后来的我们》,想起你了。”


微信对话栏里显示“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惜《后来的我们》不是我编剧的,不然这个故事演个五分钟就可以结束了,哪需要拍到两个钟头啊!


您的前任已将您拉黑。全剧,终。


首先还是要说,《后来的我们》确实比我想象得要好很多。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七月与安生》的混合体,既有几个讨人喜欢的文艺碎片,又有一些让人忍不住想翻白眼的直男价值观。 大概可以粗暴地认为,前者是源于导演刘若英,而后者是来自监制张一白。


两者拉锯,结果还是 直男赢了


看到后面我非常讶异:这样一部女性导演的偏文艺风格的爱情电影,最后其实是讲了一个非常直男视角的故事——来自同一小镇的一男一女一起来北京闯荡,女的想嫁北京人住大房子,男的想做游戏创立一番事业。女的一直把男的当备胎使,后来男的为了她坐了一次牢,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在男的事业发展最不顺利的时候,女的离开了他。十年以后两人重逢,男的事业成功并已结婚生子,女的还孤身一人住在狭小的租屋里也不知道在干嘛。最后男的在自己的游戏里告白说他永远爱她,女的感动得眼泪哗啦啦。


今日头条——富一代花208万利用公众号发消息:祝前女友新婚快乐,感谢你当年嫌弃我穷


这么一概括,这简直就是个“嫌我穷和我分手的前女友要结婚了,现在我花二百万买广告位祝她新婚快乐”的虎扑帖子嘛!


里面最直男的一个桥段是,井柏然饰演的男主住在隔断房里,时不时卖些AV盗版碟补贴生计。他和隔壁邻居对飙了几十个AV女优的名字,还说是“宝剑酬知己”,结果在天桥下卖碟时,一个顾客说周冬雨长得像某位AV女优,井柏然竟然暴怒,上去就要打他。我日,你靠这些女性慰寂寥还挣饭吃,白嫖啊大哥,你还有资格看不起人家了?


笑起来真的有点像周冬雨的前早安少女组的成员加护亚依


不过我也是专门去搜了一下有没有哪个AV女优真的长得像周冬雨,还真勉强算有一个。前早安少女组的成员加护亚依,2011年曾被曝签约拍摄AV,后来好像也就不了了之了。她在早安少女时期的照片,确实有一点像周冬雨。——好了我也是直男本男了!


直男爱情片其实很好分辨,它们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志:女主角在这种电影里所拥有的, 只有他妈的爱情 。你回忆一下《前任3》,男主角是个公司老板吧,女主角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不知道,没人告诉过我们。《后来的我们》也一样,男主角在北京的梦想是做出一款成功的游戏,女主角呢?嫁有钱人吗?


“去他XXXX爱情不爱情的”


所以后面男主角发财以后买了房子向女主角求复合,说你不是一直想要大房子吗,女主角给拒绝了还说“你一直都不懂我”时,我也懵了:那你想要的不就是这个吗?那你这么多年放个井柏然不睡要一直睡各种有一点小钱的丑逼是图什么?普度众生吗?这他妈谁懂你啊!——顺便,这部片子里为了表现女主角的真性情所使用的“他妈的”的个数,绝对比我这篇里多。


有这么一个野心勃勃、毫不掩饰准备靠睡男人改善生活的女主角在这里,《后来的我们》前半部因此颇有点电影版《北京(卖逼)女子图鉴》的意思。“北京”这个词在片中出现的频率高到简直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台词量,男女主角每三句话就要召唤一次“北京”:“北京,我们来了!”“北京,你听到了吗?”“北京,你等着吧!”


北京:Who the fuck are you?


这部电影里“北京”被cue到的次数足以召唤几十头神龙


其实说真的,我觉得“北漂”这个东西已经过时了。国产都市题材的故事,好像一想到要让观众有共鸣,就非得把主角赶到凄凄惨惨的地下室去,让他们买个煎饼都要犹犹豫豫。 为什么共鸣就一定得等同于卖惨 ?我觉得现在都市年轻人的惨,其实大部分已经不是物质上的局促,而是 精神上的空虚、麻木和对未来的绝望


想起最近看的池松壮亮主演的电影《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和电视剧《从宫本到你》,两部其实都是表现这样的主题。最让人有共鸣的部分不是主角住的地方有多破烂,而是 工作中的种种吃屎感和都市生活本身带来的密不透风的压抑


《夜空中最大的密度的蓝色》关注于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真实的压迫感,而非卖惨


只是让主角们坐坐火车硬座、在地下室里吃吃泡面,这样的故事并不能触动我。男主角因心情不好而辱骂客户最后被客户暴打,这样的情节也不能让我生出同情。因为真正住在地下室里朝不保夕的人,他们是不会也不敢为了逞一时之快而辱骂客户的。


《后来的我们》说是改编自刘若英的小说《过年,回家》,我看了一下,是一个只有两千多字的小短篇:同一小镇出身的男女携手去了台北,每年过年总是一起回家,分手后也为了男生的爸爸安心而假装还是一对。爸爸去世后给女生留下了信,说其实早就知道你们没在一起啦,但我们永远是你的家人……这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所以,田壮壮扮演的父亲角色是全片最出彩的部分也就可以理解了。


电影中田壮壮饰演的父亲催泪无数


如果是按照小说中勾勒的方向,《后来的我们》中的男女主角,最后应该是近于家人或挚友的关系,但商业片嘛,总得搞出一片“我们虽然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狗血氛围。拉倒吧,你们绝对不是因为相不相爱什么才分手的,小镇男孩女孩注定是不太可能一直在一起的。因为你们向往大城市,其实就是想扔掉自己身上属于小镇的那部分东西,最后只有扔掉彼此,才可能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新生活。


因此,《后来的我们》最核心的部分根本是和《前任3》一脉相承的,就是给观众制造一种“我也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错觉,不,你没有!你不会是那个前男友在自己做的游戏里给你留下一段爱之告白的人,你是那个在厨房里给老公做着饭,而与此同时那王八蛋竟然还在游戏里给前女友告白的人好吗!


醒醒吧朋友,你老公想的是我嗷


THE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