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当雪线退回极北方,枝头不动声色地抽出嫩芽,绿色渐回大地。一切都是熟悉却又崭新的,万物重生,更是新生。若想更加深刻地感受这种新生的奇妙,不妨在3月10日-31日去到上海大戏院,在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的现场,感受“源”生的力量。
▼
人们时常感叹诸如小众艺人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充斥商业气息等“商业化”是可惜的,艺术和商业似乎天然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但在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的现场,你可以深度思考这种“成见”并非真实成立。当老物件、老手艺被带进这个既老又新的剧场,带着记忆的零件被重组,它们带着原来的故事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每一个作品都有心跳的声音,呼吸的节奏,贯穿始终,焕发新生。
或许很难想象,这样一场新锐的艺术展,是由阿里巴巴1688联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中国美术学院跨界艺术学院呈现的。看似毫无交集的三方因“新”结缘,串联成一股模糊和融合商业与艺术边界的创意力量。
用艺术形式解读商业模式,这种做法可谓新颖且大胆。策展人张玲(阿里巴巴B类事业群市场部艺术总监)这样说道:“阿里巴巴1688一直在探寻一种创新的新模式,而达到这种目标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第一眼看到这上海大戏院,就深切地感受到一种重塑的力量,催使我产生了一种构想——让我们阿里巴巴1688的老商品遇到新渠道、老零件遇到新产业、老设计遇到新运用、老手艺遇到新技术,我们探索创新之路的瓶颈就这样迎刃而解,也因此做生意也是一门艺术。”
△阿里巴巴B类事业群市场部艺术总监——张玲
“RE是一种开放的感觉,本身也有循环和重造的意思,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是74年历史变迁后上海大戏院的Reborn,是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的Redesign,更是阿里巴巴1688的Reciprocal,我们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为的就是给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舞台。”
从去年的淘宝造物节开始,阿里巴巴就在不断刷新大众认知——阿里巴巴不仅仅是电商平台,更是蕴含了创造力、创新力的商业体系。1688作为阿里巴巴旗下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和企业主的B类平台,有超过1100万个中小企业者在这个平台上做生意,更汇聚了原材料商品、工厂、物流等齐全的服务设施,是一个完整的全链路体系。
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打破了大家对于电商平台只是用于购买商品的认知,不仅是好货的源头,更是创造力的源头。事实上,此次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装置作品的元素均来自阿里巴巴1688平台,它们在近30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年轻艺术家手中,被重塑为具有惊人生命力和艺术张力的展品。正如一直以来坚持“好商好货源自1688.com”理念的阿里巴巴1688平台,不断寻求业务上突破和超越,通过对供应链的建设和完善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具备“循环”和“再生”机能的商业体系。
“灯塔就像一位指引者,它可以给你指引方向,同时它也是起航和到达的标志,有一种承接的感觉在里面。我希望这个作品是可以跟大家互动的,你可以沉浸在里面,像我现在就是坐在这个作品之中,我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张玲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每个灯泡的闪烁,都是一种呼吸的节奏,人在其中可以冥想,聊天,或者只是静静的思考。
△作品:《芥子灯塔》作者:朱玺x THE小组
“展厅大门口的《梦想再造实验室》我印象也很深,整个作品外观看来都是用老物件搭建出来的,但是却一下子就唤醒了我童年的一些幻想记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源”生梦想的重造。”
△作品:《梦想再造实验室》作者:王从义
谈及展品时,张玲小姐表示《芥子灯塔》和《梦想再造实验室》让她印象十分深刻,同时,她表示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欢迎各行各业的所有朋友:“整个展是充满生命力的,它可以和你对话,你可以停留在这里静下心去感受,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去认真思考,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你心中的RE是什么样子自然就会有答案,而且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大量展品都是在还原宇宙星系的感觉,这也是我想营造的一种氛围,搭一个平台,给每位参展者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
△作品:《MANDALA》作者:叶楠
△作品:《破茧》作者:郑丽镇
△作品:《沉睡于大海》作者:邓悦君
△作品:《源》作者:朱玺
△作品:《“三个世界生存方式”》作者:王香力
策展人张玲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做生意是一门艺术!“凡事皆有各种可能性,我们可以尝试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要受制于一些旧的观念,你看,我们这个展不就很好的证明了商业与艺术其实并不矛盾,我们甚至可以说做生意是一门艺术!”
当老商品遇到新渠道,老零件遇到新产业,老设计遇到新运用,老手艺遇到新技术。重塑,反思,再创造,革命,重生,创意将一切边界打破,艺术和商业都迸发出新的可能。
或许,每一个看过RE源·跨界当代艺术展的人,都能够得到启示,在这个新旧融合演变的时代,重新开始认真思考,重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