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386讲,区块链与ABS。第一部分:“区块链”又一次站上风口。第二部分: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第三部分:区块链究竟是什么鬼?看完漫画秒懂。第四部分:京东数字科技推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第五部分:区块链如何与ABS结合?
本期主要介绍区块链与ABS。
忽如一夜春风来,
区块链站上国家大政方针层面,成为大众观注的焦点。只是这种技术和相关ABS产品早已存在很久了,本公众号早在2016年就有过相关介绍,放上两个链接,可以找到当时的痕迹: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在ABS中的应用
想到这儿,小编有点儿心疼一个做区块链的朋友,他的公司没能熬过前几年的难受时光,没能挺到春暖花开。。。
做金融、做企业,犹如人生逆旅,总要咬牙挺过一段艰难的岁月。
与大家共勉,愿我们携手同行。
第一部分:“区块链”又一次站上风口
这几天,“区块链”成为一大热词。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最高层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
有媒体梳理发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技术前沿是重要内容。从网络强国到大数据,从媒体融合到区块链,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瞄准技术变革前沿,展现出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方向把握力、前瞻判断力和未来预见力,引领着中国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步伐。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专门强调“区块链”,则为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到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技术问题。但从应用视角来看,可以越过具体的技术问题,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用基本的原理来思考复杂的现象。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巨大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为了理解区块链如何创造信任与合作机制,深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就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1、存证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比如在版权领域,区块链可以用于电子证据存证,可以保证不被篡改,并通过分布式账本链接原创平台、版权局、司法机关等各方主体,可以大大提高处理侵权行为的效率。在金融、司法、医疗、版权等对数据真实性要求高的领域,区块链都可以创造安全、高效的应用场景。同时,区块链由于记录了所有的交易信息,因此区块链本身就可以形成征信,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
2、共享
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不同,区块链上的信息都会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在公共服务领域,区块链能够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探索把房地产数据上链,在买房的时候,老百姓只需要到银行跑一次就可以实现产权过户。可以预见,随着“区块链+政务”的落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办理将成为常态,以后再也不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了。
3、信任
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信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也是一个稀缺品。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少信任,交易成本高、违约风险大。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任”问题。区块链恰能在供应链金融中弥合信任鸿沟。区块链可以增强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可信度,通过链上可拆分的电子凭证实现资金的流转融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
4、协作
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市场经济是复杂系统,很多行动涉及到复杂的行为主体,如何实现多方主体的高效协同,是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尤其是在全球语境下,跨境支付、跨境贸易、跨境物流,更是涉及到各个国家出口、进口、运输、监管等各个方面。有人做了一个统计:2014年,马士基航运从非洲肯亚运输牛油果和玫瑰至欧洲荷兰,耗时1个月的跨国运输涉及超过30个主体200多次沟通交互。而把区块链运用于全球贸易,各方都可以同时协作管理,保证所有信息电子化实时共享,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使得各个离散程度高的主体仍能有效合作。
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区块链创造了信任,因为储存于其中的信息和数据不可篡改并全网见证,从而使得信任不需要第三方机构背书,能够通过点对点自动完成;区块链推动了合作,因为分布式数据可以实现所有节点信息共享,而智能合约能够协同交易双方的行为。区块链拓展了人类的信任基础,除了第三方担保和强制执行,区块链第一次使得人类的信任可以基于人类自己发明的逻辑和数学。这是人类理性的胜利,也大大提高了人类合作的能力。
而随着区块链与金融资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的价值将在数字世界流转,将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变革升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随着“区块链+”在各个应用场景落地,区块链生态将逐步建立,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区块链”是下一代合作机制
当然,区块链未来已来,但也要保持理性。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创新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应防止那种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等行为。同时还要看到,区块链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能够在有序竞争中打开区块链的想象空间。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有布局,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完全有条件在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人类能够发展出文明,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人群之间的有效合作。亚当·斯密所阐释的“看不见的手”,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由此观之,区块链极大拓展了人类信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也许,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
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依托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收支资金,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一些个人在聊天工具群组中声称获得了境外优质区块链项目投资额度,可以代为投资,极可能是诈骗活动。这些不法活动资金多流向境外,监管和追踪难度很大。
二、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较强。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有的还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传,以空投“糖果”等为诱惑,宣称“币值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具有较强蛊惑性。实际操作中,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以ICO、IFO、IE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发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以IMO方式进行虚拟货币炒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种违法风险。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
以长期维系。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摘自:今日头条)
第三部分:区块链究竟是什么鬼?
看完漫画秒懂
区块链技术是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
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就是一个大账本。目前是各自记各自的账。
由于没有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存在,让所有的东西都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
而由于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账本,能确保账本记录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多年运行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层技术,把比特币技术抽象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
根据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德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银行内部都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话,大概每年能省下200亿美元的成本。
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区块链”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和突破。
云计算通常定义为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但是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往往是一个中心化机构。
而区块链组成的网络一般是没有特定的机构,所以区块链更接近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定义,属于分布式计算的一种。
Q币是一种中心化的电子货币,包括总量,发行方式都是由腾讯公司控制的。而比特币的总量,发行方式都是由程序和加密算法预先设定后,在全世界的多个节点上运行,没有任何人和机构可以修改,不受任何单一人或者机构来控制。一般称Q币为电子货币,或者企业代币。称比特币为数字货币或者加密数字货币。
(摘自:浩哥说 作者程浩)
第四部分:京东数字科技推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
继发布《京东区块链技术实践白皮书(2019)》,京东区块链底层引擎JD Chain正式对外开源并同步上线开源社区之后,京东数字科技又推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
据 36 氪报道,京东数字科技资管事业部基于京东智臻链JD BaaS平台,推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中信证券、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奋迅律师事务所、中诚信评级等机构成为首批使用该方案的机构。ABS业务参与机构可通过标准化模块加入ABS区块链。方案可以为律所等ABS业务中介机构节省数百小时信息传递和审核的时间,降低人力成本并节省开发费用。
目前,京东在区块链领域探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前不久,京东数字科技在2019 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首次披露专利申请情况,目前其已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量近 200 件,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已经在品质溯源、数字存证、信用网络、价值创新等场景实际落地。
此外,京东数字科技旗下的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可以支持消费品、医药等领域的追溯信息共享,目前已累计有超过 700 家品牌商和超过 5 万个SKU入驻,上链数据多达 13 亿条。
一、区块链最适合之ABS领域
从区块链的特性及实践应用中来看,债权类资产是区块链最适合的ABS领域:
第一,在于信用。
消费金融具有小而分散且现金流稳定的特点,天然适合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底层资产。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中的信用问题成为影响其融资的重要障碍,而区块链无需借助第三方就能对交易双方的信用历史进行真实呈现,这能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中的信用问题。
同样的,应收账款ABS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问题,如票据、信用证、企业应收账款、保理债权等,而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则能使供应链上的每笔交易得以录入并开放给所有参与者。
第二,在于去中心化。
ABS对底层资产风险分散性的偏好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质不谋而合。
二、区块链最适合之ABS环节
ABS流程中,与区块链最契合的环节在于:
(1) 底层资产的形成
目前区块链对ABS的应用切入点多集中于底层资产的形成过程。运用区块链技术,每一笔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可被所有参与主体确认并共享,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这对于PRE-ABS基金尤为适合。
另一方面,在循环购买的ABS结构中,区块链上的多重签名可极大地提高循环购买的安全性及效率。通过设置多重签名,可约定至少获得两方参与主体(如资产服务机构和管理人)的一致签名同意后才能决定资金流向,实现共同决策。
(2)基础资产的转让
资产的每一次转让都完整真实地记录在区块链上,方便追踪资产所有权,这能有效防止“一笔多卖”现象。另一方面,区块链上的交易通过脚本实现,减少人为干预,其中可内置智能合约,提高资产转让的效率和便利性。
(3)基础资产的存续期监控
存续期对基础资产的监控与上述资产的形成和转让思路相似,均是依托区块链的开放与共享精神,对整个资产池的存续期进行严格地跟踪和监控,方便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在区块链上记录每笔资产及其逾期早偿情况的行为天然就是信息披露。
(4)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
目前ABS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是ABS发展中的一大症结。ABS持有人记录在区块链上,甚至随着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联结形成区块链,投资者可共享ABS的底层资产状况,这为ABS交易提供了一个透明、安全的交易平台。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能提高对证券登记、交易与结算的效率,满足监管和审计的要求。
三、最默契之各参与主体
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使得ABS各参与主体对资产池的同时监控成为可能。
在区块链上,记录每笔资产详情的账本对所有主体开放,使得计划管理人对资产的尽调的详实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使评级机构可对每一笔资产的质量进行分析而非由于技术所限采用抽样调查手段,使律所能更大程度地把握整个资产池的法律风险,使资产服务机构更便捷地掌握资产的还款和违约状况,使投资者能穿透底层资产增加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