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信安徽
安徽网信工作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自恋,这个时代最大的统治术 ·  11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DeepSeek,重磅宣布! ·  昨天  
厦门日报  ·  突然爆发!飙涨! ·  昨天  
厦门日报  ·  已确认:全部关闭!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信安徽

在安徽,过个“皖美”中国年

网信安徽  · 公众号  ·  · 2025-01-27 08:51

正文



1月26日

安徽日报推出

“美好安徽 全域旅游” 文旅专刊



春节一天天临近,年味一日日渐浓。

春节,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全球瞩目的中华文化盛典。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何欢度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从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至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精心开展“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春到万家”“非遗贺新春”“旅游迎春 休闲过年”“惠企乐民 欢度新春”“文博馆里过大年”“欢乐春节”“皖美荧屏 精彩视听”等8大主题、23个方面、1000余场重点活动。

来安徽,过一个“皖美”中国年!江淮大地面向五湖四海的游客发出诚意满满的邀请!

1月23日,第十八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暨2025歙县“徽文化·大地艺术季”活动在徽州古城正式启动。潘成 摄


传统味

沉浸欢庆节日的庄重仪式感


“一戏,鲤鱼摆尾!二戏,鱼腾千里!三戏,鱼跃龙门……”

夜幕降临,歙县瞻淇村里欢腾起来。村民擎举着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鱼灯呼啸而出,游走在窄窄的巷子里,舞动于祠堂前的广场上。金色的灯光辉映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宛若起伏的波浪,这一刻,人们沉浸在喜庆欢乐的年俗里,打捞起记忆深处烟火升腾的久违年味。

“黄山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天然博物馆。我们精心备年货、营造情绪场、拉满氛围感,邀请海内外游客在‘非’常有‘遗’思的年俗年礼中品味不一样的中国年。”黄山市副市长张亚强介绍,这个春节,黄山将为游客奉上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大家可做徽州鱼灯,可舞“板凳龙”,可观“叠罗汉”,可尝“字豆糖”,感受传统春节里满溢的醇厚韵味。

年味是什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沉寂的古老年俗“活起来”了,贴春联、剪窗花、挂灯笼、舞龙灯……彰显着欢庆隆重节日的庄重仪式感。

安徽,既是中国名山秀水精粹地,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亳州花戏楼广场上跑旱船,滁州小岗村中舞动凤阳花鼓,池州杏花村里演起傩戏……从淮北平原到江南水乡,各地群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欢度春节,浸润江淮大地的风土人情,成为赓续不辍的文化遗产,呈现绚丽多彩的动人风景。

近日,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一季暨非遗过大年在亳州市启动,发布30个“非遗年货购物月”促销好物、12条安徽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为市民游客推出春节版非遗游、购、娱“服务指南”。优美动听的五河民歌《摘石榴》,刚柔相济的华佗五禽戏《五禽神韵》,祈福迎春的砀山年画,酥脆可口的徐集花生糖,汇聚成热热闹闹的年味集,让市民游客“有的逛、有的品、有的购”。

特色非遗绽放春节旅途,秀美的山川因厚重的文化积淀而倍增魅力,旅游的过程因独特的非遗项目而彰显乐趣。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出300多个“非遗大礼包”,涵盖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品种齐全的非遗年货,邀请游客赴一场视听嘉年华,品一段江淮烟火味,把徽风皖韵带回家。


新民俗

品味美好生活的休闲松弛感


“民星”自导自演,百姓自娱自乐。近日,2025年安徽省“村晚”首场示范展示在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东湖居委会文化广场热闹开锣。淮河琴书《扬琴一敲喜开怀》、舞蹈《忆颍州》、小品《相亲》等节目轮番上演,用“家乡调”,唱“家乡味”,舞“家乡韵”,吟“家乡诗”,诵“家乡情”,满溢新年欢乐。

一台台土味“村晚”,搭在田间地头,火遍江淮各地,唱响群众幸福心声,成为欢庆春节的新年俗。赶一场“村晚”,赴一场大集,与淳朴乡亲一起联欢,感受江淮乡情乡韵。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创新采取“1+N”模式举办“村晚”,即由1场主题演出和“赏”非遗民俗、“品”地方美食、“购”农副产品、“舞”动乡村等“N”个特色活动组成,让游客“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带得走”。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网红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

安徽博物院,集中江淮各地文物精华,令人叹为观止;黄山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汇聚古徽文化的精髓,可见当年人物与财富的繁盛;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搜罗桐城派大家的翰墨文章,让人不禁发出“天下文章出桐城”的感叹……走进博物馆,补充一段知识,了解一方水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欢度春节的新选项。

为一个展,到一个馆,赴一座城。春节期间,全省博物馆系统将围绕“迎金蛇贺新岁,享博物共华彩”主题,联合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结合馆藏文物资源,精心策划130多个展览和370余项近2000场社教活动,涵盖非遗展演、夜游博物馆等众多特色内容。博物馆与游客,正在展开新春佳节的“双向奔赴”。

1月22日,合肥市第三十一届文化庙会在城隍庙开幕。解光文 摄


大戏一唱,锣鼓一响,年味儿就来了。

近日,“旅游迎春·休闲过年”2025年全国新春旅游休闲宣传推广活动(安徽分会场)暨安徽省“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在肥西县三河古镇景区启动。黄梅戏、徽剧、庐剧等戏曲艺术轮番登场,《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经典剧目精彩呈现,浓浓戏韵充盈古镇,吸引众多游客观赏。

“曾经,春节是剧场的传统‘淡季’。随着文旅经济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期待趁着长假,约上亲朋好友,坐在剧场听一场大戏,体验一次传统艺术。”省黄梅戏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梅戏正在发力春节新市场,这个春节将携《天仙配》《红楼梦》等参加安徽省暨合肥市春节文化惠民活动,在严凤英剧场、安徽大剧院演出,带领游客、戏迷感受“好戏安徽”。


炫体验

探寻缤纷业态的独特时尚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