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3月20日在中国疾控中心出席2019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并启动遏制结核病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北京市副市长卢彦一同出席。
2019年3月24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关于结核病,你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呢?下面是梅奥国际整理的一些生活小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是一种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
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1.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
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
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
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
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
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
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2017年,全球范围内估算有100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男性>女性。结核病患者遍及各国及不同年龄组中,90%为成年患者。
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耐多药/利福平耐药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2017年,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结核病发病率不足10/10万;而中国的估算发病率63/10万。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出台了“终止结核病策略”,并提出在2035年终止结核病的目标。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在总结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的经验基础上,完善了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择疗法之前,应确定结核病的类型和现阶段病灶进展及好的情况,并检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存在。同时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早期病变中的细菌多,药物容易发挥作用;
2.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
3.联合用药可防止耐药性产生,联合用药还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细菌及细胞内外菌选药,已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