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浙江省安吉县的
鲁家村
在2011年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负债150万,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被央视点赞的田园综合体。
鲁家村以
“公司+村+家庭农场”
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2016年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那么,它是如何蜕变的?过程中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让我们一一来解读。
怎样让乡村振兴战略转发为乡村经济增量呢?需要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鲁家村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大部分地形为低丘缓坡,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颜值较高,这些资源条件为家庭农场集群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是,鲁家村既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也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要想通过乡村旅游进行乡村振兴谈何容易。
在2013年,鲁家村耗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
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就解决了鲁家村整体规划的统一性和家庭农场定位的差异化问题。此外鲁家村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鲁家村采用
“公司+村+家庭农场”
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
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18家农场各自经营,由旅游公司和村共同投资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品牌、统一宣传,把鲁家村串联成了一个大景区。
在
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
,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
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鲁家村建立了
合作分红机制
,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鲁家村的农民纯收入也从2011年的14719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32850元。通过家庭农场的发展,村里原本荒废的土地每年产生了360万租金,50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了解更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鲁家村关注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正在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2017年,当地提出“区域性”经营概念——“田园鲁家”综合体,以鲁家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项目规划范围总计50多平方公里。8月,这个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成立经营公司专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宣传。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成批的都市客恋上鲁家村的山水、美食和农居,在他们眼中,美丽的田园梦想——不仅仅是种田、种景,更是乡愁、理念、美好生活的态度。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
”,2018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下的新战略,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工程等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得以统筹发展。
但要真正使乡村真正振兴起来,仅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乡村要实现自身造血,才能可持续发展。鲁家村正在以自身的不断实践为中国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前沿的思路和方向。
2018年5月19-21日壹方城将开启杭州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标杆项目考察创新之旅,本次游学活动将实地深入
乌镇雅园、乌镇、田园东方、拈花湾、莫干山小镇、鲁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