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软妹子,入行三年,自恃文采尚可,但依然写不好一句slogan,写文案更是难上加难……”
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貌似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文案的套路千千万,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同样是写,会写小说的人,为什么写不了slogan?同样是文,会写散文的人,为什么写不好软文?
推荐一位文艺青年朋友写的一篇文章:
《文艺的隔壁住着一位文案》
作者:牛奶不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文科出身的文案,很容易成为好文案;但是真正牛逼的文案,却不一定是文科出身。
文案和文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其实,文艺的隔壁就住了一个文案,如何破壁而入,你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说人话,也能诗情画意
“关注的公众号都是情感号,爱看的都是小宠文啊!对写文案没什么用!”
那可不一定,文艺稍加改动,就能成为经典。
原汁原味的文艺范儿,常常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国度,也有外人所很难读懂的语言。这是文艺范的特质,也可能是做文案的瓶颈。
但如果能在文艺的基础上化繁为简,说点简单的人话,再诘屈聱牙的拽文就能秒变随时能出街的文案。
诗情画意不减,但是更易于传播。
举个栗子,下面这段话出自文艺女青年:
“平安夜,天正寒。越过她稍稍高出我的肩,看到窗外光秃秃的树干坦然而感伤地摇曳。静静。静静。静静?她唇齿微动,声音似乎轻柔而甜腻。我是看到了的,她叫我,静静。跳动的睫毛剪辑着我眸中的清冷,目光像薄薄的溪,在轻巧的瞳里潺潺流转,甚至能发出泠泠淙淙的声响。笑了。我是喜欢泠泠淙淙的,泠泠淙淙的爱,泠泠淙淙的恨,泠泠淙淙的悲喜和青春。”
这段话够文艺了吧,读这些有什么卵用?
删减一下,主要有如下几个意思:1、天冷。2、她叫我。3、我听不到,只能读唇语。4、她看我,我笑了。
修剪掉细节描写,转换成简单的人话,可以有N多个版本的暖心文案:
比如:
你看不到的时候,我在看着你。
你听不到的时候,我在喊着你。
xx助听,关爱,无处不在。
再比如:
每一次对视我都在想
你的睫毛上一定藏了一把剪刀
眨呀眨呀
就把我整整齐齐的心事
剪成了一堆乱麻
文科生写文案最大误区:把文案当文艺来写!
殊不知文艺是写给自己看,文案是写给大众看,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能引起传播的,不是某个人错综复杂的情感,而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共鸣。
举的例子没那么精妙,只是为了说明文艺型文案的着力点:
注意细节但不描写细节,抓住情感但不渲染情感,靠近产品但不拘泥于产品,文字用心但思路用脑。
2、灵感就是,关注你自己
有时候为了写一句文案,苦思不得,无从下笔。其实,灵感有时就在你隔壁。
我有个朋友,是个文艺得能挤出清水的姑娘。她在试图做文案的时候十分纠结,总觉得像是在拿着绣花针织渔网,满腹经纶,又无从下手。
当时,她手里的案子是一张系列海报。某美妆连锁的VIP会员福利因系统原因延期一周兑换。姑娘头发都揪掉了,各种“对不起,没有兑现我们的承诺”“用信任,换一份托付”之类的都被毙掉。然后来找我聊天。
我问她:同样是美妆店常客,如果你是VIP,你觉得这事儿能等吗?
姑娘说,可以吧,不是说了只延期一周吗。
我说,好,第一张海报是不是出来了呢。
如果是一周,我想,也许值得等待
。
我又问她,有人不愿意等,你为啥觉得可以等呢?
她说,等等怎么了,什么都不会少,说不定还有额外的惊喜呢。
我说,第二张海报,
如果什么都能如期而至,那么对惊喜的期待,还有什么意义
。
我又问,你都等过什么呢?和等过的一切相比,这个等待是大事吗?
她说,我等过车,等过人,等过通知书,等过外卖,等过快递,这完全不是事儿,何况原本就是白送的会员福利。
我又说,那第三张是不是就有了呢?
我们等过车,等过人,等过外卖快递通知书,为什么不能等一等,一份拱手相赠的心意
。
她反驳说,可是我原本是不需要等的啊!怎么都成我的错了。
我说,那就是第四张咯,
对不起,为这原本不需要的等待,对不起
。
这些海报最后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场拖延不仅没有给店方带来不良影响,反而增加了用户好感度。
有时候,你为了创意翻遍了全世界,却忽略了你自己。
3、让自己买,那才是本事
刚入行,很多前辈说,好文案都出街了啊,逛街就是上文案课,看到好的文案要记下来,等等。这是个好方法,但却不是巧方法。如果带着目的上街,净看广告去了,要么漫无目的一无所获,要么诚惶诚恐四处膜拜。
我的方法是,想逛街那就尽情逛好了,该吃就吃,想买就买,吃完买完以后再静心琢磨一下,是什么促使你做出了购买决定?或者,一个店、一款物品的哪些方面让你眼前一亮?
我前几天去屈臣氏想顺手带个口碑极好的爽肤水,因为朋友等着,拿了就直接走向收银处。
一个导购:“小姐,要不要看看清洁产品?”我:“我赶时间,谢谢,不用了。”
导购看了一下我的爽肤水:“小姐,清洁做不好,护肤都没用。”我:“我的挺好的,谢谢。”
导购:“不试试别的,怎么知道自己用的最好?”我犹豫了一秒钟。
导购:“用了这款,绝不会让你的爽肤水白买的。”在她的引导下,我果断地试用,然后果断地买下了。
后来细思极恐,这个导购绝对算得上大师,她只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打了个招呼,就完成了“产品导入”;第二句似是随口一说,却唤醒了我的“恐惧诉求”;第三句试试别的,方知更好,完美地“劝服改变”;第四句,把本不想买的清洁产品与我选中的爽肤水联系起来“强化价值”,干脆地完成了整个销售过程的心理攻击。
从本质上讲,每个文案都是一个销售。这位导购四句中的三句,都可以作为接地气,但杀伤力强大的攻心文案。高手在民间,绝对没错。
让自己买,才是本事。这句话还有另一个情境,当你的文案写出来的时候,不要想着能不能说服别人,先试着说服自己吧。如果连你自己看着都忍不住购买的冲动,恭喜你,这才到了拿出手的时候。
4、学写文案?先学会演
当你没有办法从自己的角度去感知产品和品牌调性的时候,那就试试为自己设置一个场景,深入其中演绎一场内心戏吧。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为一个轻创业平台做一组海报,那个系列的针对人群是赋闲宝妈。他是一个大老爷们,哪儿知道宝妈在想啥?通过十分钟的闭目YY,他想出了如下几句话:
第一张:
猫妈虎妈辣妈准妈,当妈幸福!
第二张:
喂奶喂饭喂水喂药,为他而战!
第三张:
生他养他爱他宠他,有他真好!
平淡无奇的几句话,至少说出了大多数妈妈的心声。无论你是谁,懂她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在她们的世界里拥有发言权。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半年前为一个类似于《爸爸去哪儿》的亲子户外项目做了一组策划。其中有一段以父亲的口吻叙述的小文字,深得客户喜爱:
我以为,挣足够多的钱,是爱你的前提
我以为,以高大的身体为你挡更多的风雨,是爱你的前提
我以为,供你念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是爱你的前提
我以为,做你脚下的铺路石,做你头顶的遮阳伞,做你身后的守护者,做你前面的引路,是爱你的前提
于是,我或者忙碌,或者疲惫
于是,我或者辛苦,或者焦躁
于是,我或者唠叨,或者沉默
可是,然后呢?
(以上为节选)
业内的人士天天挂在嘴边的寻找用户痛点,往往就是共鸣点。一个有着丰沛心灵世界的文艺范儿,本来就是旷野发声的呦呦鹿鸣,绝对是最美好的真诚。如果真诚之余再稍微用点技巧,这样的文案,何愁不能捕获人心?
文艺和文案是有一墙之隔,穿越之后也许会发现,彼此可能只是对方的一个隔间。从来没有藩篱,只有蔷薇满地。
作者:牛奶不纯
来源公众号:牛奶不纯(
milk-bc
)
牛奶姑娘,
未知名作者,文学硕士,自媒体人。她说,装逼的人太多,牛逼的人太少。认识的人太多,交心的人太少。鸡汤的号太多,有用的号太少。搜索公众号
“
牛奶不纯
”
(
milk-bc
),也许是个
bitch
,也许是个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