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有未来吗? 这不是头一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但随着香港社会面临第17周的动荡,这个问题正被越来越多地提起。


未来自然在过去四个月走上街头的数十万抗议者的心目中。未来也是占用我很多时间的问题。在周四晚公开表达公众不满并找出社会所面临问题的首次社区对话中,它也将是我们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今后还会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我们将对这些对话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转化为具体行动——共同建设未来。


一些解决方案将出现在我即将公布的年度施政报告中,其中将提出大胆的措施应对深层次问题,比如可负担居所计划。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每个十年,香港都曾面临——也克服了——重大挑战。这应该能给予我们对香港人民的一些认识:他们坚韧不拔、足智多谋。 这也应该能反映出香港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和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憧憬。


今年夏天的动荡是又一个变革过程——虽然痛苦,有时压抑和暴力。 我反对通过使用暴力来实现任何政治、经济或社会结果。 暴力不属于大多数人会跟香港联系到一起的行为或价值观,香港作为一个安全而好客的城市享有盛誉。一些闹事者的激进行为不可能左右如何带领香港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


社区对话和我的施政报告都是必要的和解进程的一部分。 我们的社会已经出现了深深的创伤。 它们需要时间来愈合。 但本届政府依然希望,对话能战胜对抗; 我们也希望,通过政府的行动措施,能让社会恢复平静并重建信任。 为了给社区对话创造必要的氛围,我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正式撤回修订《逃犯条例》的法案,即所谓的引渡法案。这个旨在解决现有逃犯移交机制不足的修正案,引发了抗议活动。


数月来,全世界目睹了香港人民践行他们言论自由和抗议自由。 和平抗议一直是香港社会几十年来的标志,未来也将如此。 警方长期以来一直为此类集会提供便利,如今抗议的频繁程度是1997年的10倍。今年夏天,警方同样在这么做:从6月至9月中旬,80%以上的游行和集会请求得到了批准。但近来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模式,一些组织者安排了大规模游行活动,不可避免地以暴力冲突、破坏行为和纵火告终。警方必须在人们的抗议权利和阻止暴力扰乱公共秩序的风险之间仔细权衡。(还应当指出的是,如果警方驳回某项抗议请求,组织者可以向独立机构提出申诉。)


我相信,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所维护的法治,是香港生活的基石; 这一点永远不能妥协。 但恰恰因为法治是一项根本原则,暴力抗议和肆意破坏行为必须停止。 基于这一原因,本届政府无法同意一些抗议者关于撤销对被捕者所有指控的要求。这样有悖于法治。这也将与《基本法》抵触,它规定检控必须在不受干涉的情况下由律政司提出。


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近来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部分是由于媒体对抗议活动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及其他与香港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议题。 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经济体,也是全球金融中心,政府理解不受限制地获取信息是市场健全与活力的先决条件 ——虽然媒体并不总是以正面甚或公正的眼光描绘香港。


还有,关于香港未来的所有讨论,都需要考虑目前的“一国两制”原则。法治、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所有这些都是该原则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必要元素,它们有助于在不确定的时期提供确定性。 香港的商界已经明确表示,“一国两制”的成功施行,是这座城市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物流中心,以及我们的艺术和文化持续繁荣的决定性条件。


令香港在中国具有特殊地位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香港《基本法》的的保护: 它的高度自治、它对普通法的使用、拥有自己的移民和海关制度、独立的货币、空服协议和船舶注册,甚至有自己的奥运代表队。


换言之,香港未来发展的体制框架已经存在,并且经受了考验。 然而,它需要在“一国”框架下进一步实现对“两制”的充分利用,提升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形象。 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大湾区发展计划——将严格按照“一国两制”执行——有望提供这样的机会。


毫无疑问,今夏的抗议活动对香港经济的近期前景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旅游业、酒店业、零售业和餐饮业。各行各业的人都受到影响。政府目前正与这些企业合作,提供有针对的措施,帮助纾解它们的困难。而且,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小经济体,香港也难逃中美贸易局势持续紧张的影响。明年或多或少有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


但是,我们有大量的财政储备来实施刺激措施——如果有必要的话。 此外,政府还预留了数百亿港元投入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将在未来数年改变香港的面貌:机场的第三条跑道、东九龙的新商业区、西九龙的大型文化区、启德机场旧址的一座世界级体育园,在我们标志性的维多利亚港两侧,都会有新的重要公共空间出现。


我们的金融市场继续企稳,联系汇率制度一如既往地稳健。 我们拥有稳定的货币; 我们继续吸引投资和IPO; 大家对我们的创新技术发展,以及艺术和文化的兴趣,都越来越浓厚。 基本面是十分健康的,还有许多大型项目和计划正在进行中,它们将在未来几年为年轻人提供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不过,在我的第一次社区对话中,我将暂时选择作一名聆听者。毫无疑问,我会受到一些严厉批评。但我也希望得到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这届政府满足公众的期待,去建设一个更包容、更公平的香港。


(二)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拉开帷幕,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次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在4月9日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上,她表示,亚洲将迎来一个极为重要的十年,推动亚洲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将不单是它的规模或者是它的高速增长,而是它的创新能力和与世界的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在此特别的有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的建设,无论是在创新或者是在联系方面,香港都可以为大湾区做出重要的贡献,粤港澳三地会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点。香港在未来一年将开通三个重大的跨境的基建,到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

林郑月娥特别强调,要建设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创新思维,解放思想,中央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林郑月娥: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首次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出席海南博鳌举办的亚洲论坛,并首次踏入风光秀丽的海南。要在5分钟之内把这么丰富的粤港澳大湾区讲好,我准备了一份讲稿。本次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符合先进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启发。2016年出版的名为亚洲2025年的刊物中说,亚洲将迎来一个极为重要的十年。

推动亚洲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将不单是它的规模或者是它的高速增长,而是它的创新能力和与世界的联系。在亚洲发展大局里面看今天下午分论坛的主题,粤港澳大湾区就特别的有意义。这是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的建设,它的成功将决定于它的创新能否为这个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而且它能否发挥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以及全世界的重要联系。

无论是在创新或者是在联系方面,香港都可以为大湾区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