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崔丁读MX
掌握规则才能掌握主动性,每个人都有逆转的权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崔丁读MX

强者为什么总是不合群?

崔丁读MX  · 公众号  ·  · 2021-02-15 02:18

正文

强者看起来总是那么的不合群,这其实是一种假象。


1


要戳破这种假象很容易,因为强者不合群的逻辑根本无法自洽。


强者之所以能是强者,其厉害的本质就在于从结果的角度来说,能比一般人更为高效的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校,班级的前几名之所以厉害,因为他们的在相同的时间下,比其他同学学习效率高,导致成绩很好。再比如在公司的销售部门,销售冠军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的销售技能效率更高,能在相同的时间下,有更高的产出,业绩超出其他人很多。


高效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才是他们强大的根本,假如在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其关键点在于需要个人表现的更为合群,稍微有点不合群就会导致任务失败,我想强者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去适应合群,去变得合群,可能因此还要变得比一般人显得更为合群。


强者不是笨蛋,他们是更聪明,格局更高,看得更远的,能精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群只是是解决某些问题的一把钥匙,强者没有理由会放弃这把高效的钥匙,他们会更为积极主动的用好这把钥匙。


所以说强者不合群,逻辑上根本无法自洽。




2


结果与逻辑看起来不符,这种假象一直存在,说明背后肯定有现实的原因。


我记得我老婆怀一胎的时候,尝试着去跟我们家附近最大医院的一位最有名的产科医生要电话,以便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获得专业的帮助,毕竟自己不懂,结果被拒绝了。


其实站在对方的角度这事也能理解,如果每个病人都提这样的要求,然后医生都满足了,那这个医生肯定会忙死,吃饭、休息、睡觉都得接患者电话。


但是去年我老婆开始怀二胎,去跟杭州一家最好的妇产医院中一位最有名的医生要微信的时候,医生却很爽快的给了。这位医生有名到全医院挂她号子的患者可以从早排到晚,其他医生的患者最多上午11点就能看完。


这位医生不但给了微信,还在我们有问题的时候很快就能回复信息,给出专业的建议,几次求帮助都这样,如果对一个没见过她有多忙的人来说,肯定会认为她是闲人一个。


不过这位医生也不是把自己的微信给到所有的患者。那天我们问她要微信的时候,周围还有几个患者,当场医生只是让等等,后来私下单独交换的微信号。


同样通过微信求助并不是单向的患者向医生的求助,我开了一家装修公司,这位医生正好有套排屋在装修,也会有紧急事情求助到我们这边。


从第一次的医生表现出来的不合群到第二次的医生表现出来的合群,这里的差异主要在于我们自己,因为第一次的时候我们还无法为医生提供所需的帮助。


不合群的表象的根子,就在于无法相互帮助。



3


我想强者更愿意自己能合群,因为这意味着双赢,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所收获。钓鱼的人希望自己忙一个下午,最起码能钓到一条;一个努力工作,肯定也希望自己能获得升迁,能多赚点工资。


强者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现实往往达不到双赢的条件。


这就好比在职场,自己的大领导跟自己相比,大领导就是妥妥的强者。


大领导因为实力强,人脉多,能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帮助。


对于一般人来说,自己能提供的帮助,大领导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


所以个人与大领导之间很难建立近距离的联系,无法合作双赢,大领导跟普通员工之间,才显得不合群。


当然合群不合群反而不是由领导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自己能给到领导帮助,就能形成领导合群的条件。


职场有些发展很快的人就懂这个道理,还深得精髓。


我就碰到过一个懂这个道理的打工人。这个朋友在公司行政部门工作,业务能力不错。最绝的是他在工作之外通过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自学成才了项目经理的本事,能看懂装修所有的图纸,还懂装修流程,有施工经验。


他会主动帮助公司每一位高管甚至老板关于装修房子的施工过程,就这样跟公司的强者建立了双赢的联系。


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部门主管,现在都是公司高管了。



4


能跟强者建立共赢的联系,让强者在自己这里显得更合群,是一个人发达的开始。










2021年逻辑思维群会员招募,一年一期,名额仅剩5个。




很多人收入上不去,职位升不上去,是因为不明白思维能力跟收入、职位的关系。


思维能力越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收入和岗位才会越高。


这就好比以一辆自行车式的思维能力,很难持续跑出40码的速度,但是以一辆汽车式的思维能力,可以轻松跑到100码的速度。


思维能力才是造成人跟人之间巨大差异的主要要素。


逻辑思维就是提升这种思维能力的核心点。


看问题直达本质,分析问题够全面够深入,解决问题精准而有效是逻辑思维的主要价值。






逻辑思维群会员权益:


1、围绕个人职场实践,系统性提供12节逻辑思维大课(每月一节大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