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视频,其取材之艰难,恰恰反映了酷儿群体与父母之间情感交流的真实困境。代际差异;性少数群体面临的社会压力;传统家庭文化对上有老下有小感情和经济上的需求,遭遇当代个人至上的新风潮……种种社会问题浓缩在了“与父母沟通”这一件小事上。
一度制作团队把对影片的预期降低到“哪怕片子不成,能有个契机促使大家跟父母聊聊,都是好事”。但也因为这种艰难,才让大家更觉得,为这个主题去付出,是有深重的现实意义的。
从视频素材选取到制作过程,都充满着煎熬。我也理解为何平时热情开放的团友们,遇到这个话题时,下意识地选择了退缩。他们或许不只是羞于启齿,更多的,是心灵尚未归乡。
于是我们历经周折才得到的一个个素材,才显得更加真实而可贵。
我听到林漓的母亲想看一部电影而不得,听到儿子一句“我陪你一起看”便若有所思连道“可以可以”;我看到若愚的父亲絮絮叨叨地讲述知青往事,有一搭无一搭之余,不忘提醒儿子少吃微波炉热的剩饭;还有Sean的母亲面对因为路途遥远而不愿回家的儿子,平静地一遍一遍劝他还是回家过年才热闹;还有我本人,提出一个“希望我留在身边还是去远方发展”的问题便已经让我妈哽咽,这也让我十分自责。
应该说,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非常脆弱而谨慎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或许敞开心扉尚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当我们业已长成,却实打实地难以和父母再次交心。不是我们多么不愿意交流,而是我们的心,似乎已经离开很远了。
可你想过吗?我们从未经历过衰老,而父母却已经走过青春。你现在正在经历的隔阂,在他们的韶华时代,又怎么会没有过?一句“养儿方知父母恩”并非虚言。
也许父母面对隔着电话却无所适从的儿女,面对身坐对面却略显局促的儿女,会想起自己当年也曾和自己的父辈难以沟通。他们或许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也憧憬过自己的人生,但大多数人和你我父母一样,成为最平凡的一个,面对充满梦想前路直奔的儿女,多想加些劝诫,却只看到儿女的背影渐行渐远,甚少回头。
意识到这一点,我才明白我们这次的视频征集活动真正的意义所在——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让我愿意转回身去,和爸妈聊一聊;或者看完这个视频的你,猛地想起来,该给家里挂一个电话了,这才是这个视频存在的最大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