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rains · Cars · Bikes
有趣的铁道知识科普,冷门的汽车赛事收集,实用的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马斯克查出了美国“吸血鬼”,这帮“老不死的” ... ·  10 小时前  
科技美学  ·  小鹏M03如何开启哨兵模式 ·  10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欠薪停办?深圳一DSE学校开学前网传爆雷,办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事关100万留学家庭,中央发布《教育强国建设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rains · Cars · Bikes

【土木生】我对 Elon Musk 的一点看法

Trains · Cars · Bikes  · 知乎专栏  ·  · 2018-02-09 12:03

正文

两三天之前 Elon Musk 掌管的 Space X 成功试射 Falcon Heavy,两枚助推器均有回收的 Falcon 9 改制而成并回收成功,主火箭一级回收不成功,载荷(第一代 Tesla Roadster)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总体来讲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将会被载入史册的任务。

然而,两年之前,我对于 Elon 领导的 Space X 和 Tesla 并不看好。事实上,今天的我承认它们是伟大的公司,是公司的实力劝服了我,而不是 Elon 劝服了我。Elon 是一位成功的演讲家,也成功地将自己塑造为伟大科技公司代言人的形象,但是 Elon 的演说方式却偏偏不适合我这样的受众。虽然我作为一个无名小卒,观点无足轻重,但是仍然想借用这个平台表达我个人的观点。

Elon 的演讲最让我不适应的一点在于,太过于侧重展望而对技术上的挑战轻描淡写。

例如,Elon 提到我们的火箭将会可回收,台下一片欢呼与掌声。可回收的火箭将会降低发射成本,台下一片欢呼与掌声。我们将会实现载人航天商业化,台下一片欢呼与掌声。最终将要实现殖民火星,台下一片欢呼与掌声。

然而,火箭回收时冷分离的可靠性问题,因为回收将要额外携带的燃料,多携带的燃料会对运能造成怎样的影响,因回收降低的成本能不能弥补运能的损失,回收利用有没有限制,多级发动机并联会不会因为一枚引擎的可靠性影响到整个箭体,商业化载人航天的可靠性如何保证,火星计划的资金如何筹集,这些关键的问题,Elon 往往都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带过。

而我是这样一个性格:就算你把一件事情说得再好,在我看到实际的证据之前,我都会做出相对悲观的预测。当然,Space X 和 Tesla 用实际成果打消了我的疑虑,但这是无数勤奋的工程师努力的成果,而不是 Elon 的成果。我作为一个工程师,能让我信服的只有公司的工程能力,而不是 CEO 的个人魅力。就算是出于对工程师的尊重,我也希望 Elon 能够在发布会上多说一些工程师的兢兢业业,少一些卖情怀与个人魅力的情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