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曾经和耐克阿迪掰手腕的,凭什么是它? ·  2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9月28日(上午下午各一场)活动报名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春和日丽的假期,像鸟儿一样美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4-01 08:33

正文

昨天北京天气放晴,春和日丽,于是打开朋友圈一看,就又被蓝天白云照刷屏了……仅仅是蓝天就足以让人们为之如此兴奋,是不是也说明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太缺少深入体验、近距离接触观察大自然的机会和耐心了呢?你还会注意到清晨鸟鸣的声音吗?即使是城市里,也同样有它们在此生活。


这一条,书评君和你一起,用“画饼充饥”的方式亲近一下大自然中美丽的鸟类,这些百年前被绝妙的画笔画下来的身姿,虽已无法鸣唱,却依然魅力不减。当然,最希望的还是大家能去郊野之中观察它们真正的生活和飞翔的灵动,不必惊扰,静静感受大自然不只是人类的世界,美也不只是衣裙翩跹。



首先,比如说,“野火鸡”。


“火鸡是一种大而美丽的鸟儿,它的肉质鲜美,驯化后的鸟儿现在已经普遍地分布在两个大陆上,因此这种人类的珍贵食物是美国本地最有趣的鸟类之一。”


能看到它,算是一种“殊荣”。奥杜邦的这幅《野火鸡》原作1826年拍卖价高达18.5万美元,首印本更是达到1150万美元,在当时,能看到这幅画作的人数实在是有限。

 

这对奥杜邦来说算是一笔天降横财,毕竟他1819年就被法院宣布破产,此前及此后的时间全部忙于观察和绘制鸟类,生活几乎完全依靠妻子露西做家庭教师的收入。


“一旦淋了雨,幼鸟就很难幸存下来。在多雨的天气里,为了保护幼鸟,雌鸟会像一名技艺高超的医生一样,把山胡椒的嫩芽啄来喂给它的孩子们。”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说,“但愿一己绵薄之力能让有关这些物种的知识——长存不朽”。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热爱,让达尔文见到他都说,“(奥杜邦)衣服粗糙简单,黝黑的头发在衣领边披散开来,整个人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鸟类标本。”也才能让他制作出被誉为“美国国宝”的鸟类图谱吧。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1785-1851)


这种热爱你可以从他纤毫毕现的绘图中看出,每一根羽毛,每一个神态,都是那样栩栩如生。然而如何能观察的这样详细,不如去仔细读一读他的观鸟笔记《美洲鸟类》。奥杜邦将来自美洲大陆“广袤无垠的西部大草原、落基山脉中人迹罕至的峡谷和荒漠”中得来的馈赠巨细无遗的记录下来,鸟类的形态、性情、习性……点点滴滴,留给我们这些再也无缘亲眼见之的后人。



观鸟画鸟是个耗费颇大的活儿,不仅耗人,还耗时耗力。美国的奥杜邦为此破了产,法国的勒•瓦扬也“为了这门科学牺牲了所有的金钱和青春”,甚至在1824年死于贫困。但与奥杜邦不同的是,勒•瓦扬早早就离开了他的家乡,将一生中的四十年都奉献给了最热爱的非洲。


勒•瓦扬在非洲观鸟


勒•瓦扬走遍了非洲大地,曾经在非洲的4000个地方搜集鸟类标本。在他的眼中,非洲不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不是资源开发和殖民地掠夺的机遇。在这里,只有纯朴的非洲人民和无拘无束飞翔在天空的鸟类们。他的《非洲鸟类》首创旅行写作文体,对鸟类行为的描写也是开创性的;他第一次在著作中使用彩色插图,更是为后来的鸟类学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借鉴。

勒·瓦扬画笔下的蛇鹫


他尤其热爱鸟儿们的歌声。在勒•瓦扬的心目中,鸟儿们婉转的啼鸣声似乎能此起彼伏的组成一支合唱乐团:


 

它美丽的嗓音和歌声的旋律都使它值得拥有这样的荣耀,像在我们欧洲闻名遐迩的夜莺一样。在我走过的非洲南部,这种鸟儿几乎是一种完美的存在。它的歌声令人愉悦,外形优美苗条,举止优雅动人。


他甚至以声音来为他们命名:“我们在一定距离之外听到这种鸟的咕咕声时,很容易误会这是一只铃鼓,它的叫声模拟得很成功,我们叫它Tambourette(法语有铃鼓之意)。


勒·瓦扬画笔下的非洲蓝凤冠


勒•瓦扬一生坎坷,在非洲长大,青年时代才回到巴黎求学,随后出于对鸟类学的热爱,他回到非洲。再回法国后,在巴黎他被捕入狱,直到法国大革命结束才被释放。出狱后,勒•瓦扬回到了在塞扎纳朗乌埃(马恩)的一处庄园,在那里生活,一直到去世。在动荡的岁月中,是这些鸟儿带给了他宁静和幸福。


 

在一天的热气蒸烤后,我疲惫地在幽深的苍穹下躺下,在它们歌声的陪伴下,度过了清新的夜晚,充分体会着休息的美好!这些鸟儿给我带来了太多欢乐。

与勒•瓦扬和奥杜邦不同的是,“澳洲鸟类学之父”古尔德对于鸟类的研究似乎突破了所见所记的限制。在他的三本著作《澳洲鸟类》《欧洲鸟类》和《亚洲鸟类》中,据说,《亚洲鸟类》是他根据与其他博物学家、鸟类学家的通信材料编纂而成的。耗费33年的精美书籍中,不乏许多已经灭绝了的鸟类,得以让我们想象那时的生灵之美。



古尔德被誉为“奥杜邦之后最伟大的鸟类学家”。而他对鸟类的热爱,丝毫不亚于古尔德。他爱惜飞到他窗前的小鸟,“当我们远离故乡千里万里,任何能够让我们联想起自己家乡的东西,总是让我们备感亲切,并且寄予无限的深情。因此,当这种迷人的鸟儿飞进了我们的花园中,甚至窗户里时,它们很快成了我们最爱的一种鸟儿。”

古尔德笔下的绯红鸲鹟


可是,他更痛惜于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最美的造物会永远消失。“直到最后,或许和渡渡鸟一样,很多物种也将会灭绝,留下遗迹,任我们带着百般的好奇和遗憾去调查”。



在那个没有摄影术的一、二百年前,想要做出这些栩栩如生的画作,需要的不仅是高超的画技;更多的,是对待这些生灵严谨的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是这些伟大的鸟类学家们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甚至终其一生去日复一日地观察、研究、比较……也正因为他们的热爱,今天的我们才得以一窥远去的风景和逝去的时光。

 

这个春天,趁着日光正好,不如出去走走,换一种视角来观察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也许听懂了鸟儿的鸣啭,也就更懂得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鸟类图谱》(共5册)

作者:〔美〕奥杜邦  〔英〕古尔德  〔法〕勒•瓦扬

版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本文整合自《世界鸟类图谱》,图文资料由出版方授权提供,整合:雪岩;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生死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美国大选 | 见信如晤 | 中年人丑态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图片

购买《美女与野兽》光影立体书~~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