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创通
“科创通”通过O2O线上线下模式,聚集创新要素资源,面向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创业服务机构、创新创业载体四类主体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专业化服务,构建创新创业云孵化平台,被业界誉为创业版的“天猫商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刚刚,OpenAI 上线 Deep ...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北美码农「找工咨询1v1」服务来了!FAAN ... ·  5 天前  
九章算法  ·  美国正在萎缩的行业!华人千万别碰! ·  5 天前  
九章算法  ·  疯狂给码农“砸钱”的公司!Top3完爆大厂! ·  3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o3-mini 碾压 DeepSeek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创通

资讯 | 聚焦文化金融与科技金融 成都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科创通  · 公众号  ·  · 2017-11-27 16:13

正文

继2017天府金融论坛主论坛成功召开后,昨日,五场分论坛相继在蓉举行。五场分论坛分别以科技金融与创业创新、文化金融与天府之音、金融助力军民融合发展、新兴医疗产业与金融创新、“新时代”自贸区产融协同发展为主题,成都、绵阳、资阳、泸州等市分别依据自身特色,邀请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产业、金融、智库等领军人物,围绕金融如何助推城市产业发展展开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完成这一目标,金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金融工作局、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承办的科技金融与创业创新分论坛上,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谭家林,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赵险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赵岑、英国著名VTC group 旗下创业加速器Restoration partners合伙人、科技企业加速专家Tim McSweeney分别以“科技重塑未来金融生态”“科技创新推动金融变革”“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创新”“英国的金融与科技创新”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此外,该分论坛还举行了两场专题对话,主题分别是“技术带来的想象力:面向未来的科技金融”“新经济、新引擎、新地标:成都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产业中心”。昨日下午举行的文化金融与天府之音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展开讨论。中华文化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财政部中央文资办专委会主任张晓明等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


【嘉宾观点】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

成都具备建设文化金融中心的潜力

文化金融是一个非常新兴的领域,什么是文化金融?现在的趋势如何?昨日下午,在“文化金融与天府之音”的分论坛上,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这样说,“首先,文化金融是有层次感的,它的核心层在产业,理论基础是产业金融的理论。其次,文化金融一定要服务于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再次,就是版权核心论,比如版权质押、版权保险、版权信托。最后,文化金融要重点关注产业实践。简单来说,服务于文化产业和事业的金融形态,就是广义的文化金融。今后,加强监管、兼顾创新,法规、会计、评估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强化与规范,将是大势所趋。”


那么,成都在文化金融发展上具备怎样的潜质?在金巍看来,“成都建设文化金融中心极具潜力。”文化金融中心建设,首先要求这个城市是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中心,同时还要是文化产业中心,而成都具备这两方面的要求。今年8月,成都发布《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指出通过5年努力,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发展标杆城市、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国际创意城市。到2022年底,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文化软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这一《计划》为文化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金巍说。


因此,他认为,成都依托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建设成为一个文化金融中心城市这样的定位大有前景。“成都的高校、科技优势非常明显,利用好这些优势,夯实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中心就一定能够建成。当然,成都也需要优化文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中国生态经济学家学会理事长谭家林

科技将重塑金融生态

“金融与科技背后的基因是数字,金融其实就是资金与信息的融合,金融与科技原本是同源。”中国生态经济学家学会理事长谭家林认为,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对金融业的基础功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给传统金融生态带来影响的同时,科技加速金融业的自我重塑。


谭家林认为,金融科技深刻改变消费者的生态,金融科技赋权消费者,消费者的地位大大提升了,随着选择的日渐增多,消费者的黏度逐渐下降,消费者的生态正发生根本的改变。从互联网消费的体验上,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上帝的服务,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服务的标准也大大提高,当消费者可以面向无数的金融产品,服务供应商可以对产品生产者有无数选择的时候,消费者本身变成了平台,这是一个最为根本的生态变化。此外,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生态。第三方支付在便捷顾客支付的同时,也在助力网络商业模式的发展,包括电商等多种网上交易支持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快去现金化。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冲击。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流动性风险有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的监管体系在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支持创新方面稍微显得不足。中国构建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应该考虑尽量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取得平衡,未来的监管要严密防范风险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金融创新,需要考虑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金融监管上来。


新网银行执行董事江海

金融科技让金融普惠大众

“面向未来的科技金融,我们将不忘初心,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让金融服务更安全、更方便、更便宜,同时也让金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享,致力于让数字普惠金融深入落地。”新网银行执行董事江海表示,新网银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科技手段,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金融需求。


“其实普惠金融说了很多年,政策也有很多的倾斜,但为什么一直难以推进,其实不是政策问题,主要还是成本问题。”江海认为,银行的作业成本高企,以贷款为例,尽调、人工审批、线下作业,一般一个客户的作业成本在1000元左右,而从客户角度来讲,他也有申请贷款的成本,比如需要提供各种纸质证明材料、银行流水,贷款批准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基于这样的成本考量,银行很难为用户提供金额小至几千元、期限短至两个月的贷款产品,而通过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的支撑,单个客户的银行作业成本直接降到了几十元,未来有望更低。目前新网银行服务客户超过500万,不仅为用户带去了高可得的金融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小微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可以说新网银行正在依托金融科技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新网银行自去年12月28日开业以来,在金融科技研发、运用层面下了很大力气。在反欺诈上,新网银行运用人脸识别、生物探针、设备指纹、关联网络等技术搭建了反欺诈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识别近3万起疑似欺诈案件,无一起欺诈损失事件发生。与此同时,新网银行自主搭建的在线实时风控系统,拥有300多个大数据风控模型,每个模型当中又有数千个风险判断因子,实时评估风险,为风险画像。“我们的实时大数据风控系统经过了有效验证,不良率与逾期率也在非常低的水平,整体风控模型效果表现优秀,好坏客户区分能力高于同业平均水平。”江海说,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支撑之下,新网银行可完成数百条风控规则并行执行,最快7秒钟就能输出审批结果。


◆ ◆ ◆ ◆

更多往期精彩

解读《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

干货丨简单又直接!帮你搞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那些事儿

感恩节里的小确幸 为你送上“2017年第二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名单!

报名丨这一天,我们可以一起聊一聊你的“品牌”和“股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