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85%格陵兰岛人不希望加入美国”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在联合国,中美俄“齐发声”——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到今晚,突破30亿!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马斯克“笑哭”,事关特朗普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神秘的东方力量”,震动美日科技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为何全球投资者认为朝核危机是“狼来了”?| 试读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9-19 17:11

正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并没有被朝鲜半岛的危机吓住:黄金价格微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就连韩国股市也远高于年初的水平。这未必是因为市场不擅长评估政治风险,也有可能是投资者近几十年来已经了解到地缘政治事件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持久,而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等因素更为重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更盛的当下,投资者冷对朝核问题是正确的判断吗?


今天带来免费文章《无力的裂变》,欢迎登录商论App九月刊,浏览双语版原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梧桐

无力的裂变

为什么投资者对朝鲜的举动不以为意?


有个无赖国家已经疑似试爆了一枚氢弹,还发射了一枚导弹飞越邻国的领土。美国总统承诺,如果威胁继续,该国将经受“烈焰与怒火”。联合国安理会已陷入争论。这听上去就像好莱坞惊悚片或是平装本恶俗小说的情节——在这类电影或书中,世界即将为战火吞噬。


但是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并没有被朝鲜半岛的危机吓住,甚至好像并无不安。黄金价格微升,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MSCI全球股票指数自8月初已经下跌。但动静都不大。就连必然是对战争风险最敏感的指标——韩国股市——也远高于年初的水平。


这种满不在乎叫人吃惊,该如何解释它?一种可能是市场并不擅长评估政治风险。毕竟投资者们既没预测出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也没预料到特朗普会当选。


另一种可能是,近几十年来投资者已经了解到,地缘政治事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非常短暂,从911恐怖袭击、入侵伊拉克,到无数次总统选举,概莫如是。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这些因素要重要得多。对于使用算法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政治风险对他们的计算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如果回溯得足够久远,也许就会发现有些政治事件曾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国内爆发革命后,俄罗斯政府和中国政府都曾发生债务违约。一场席卷朝鲜半岛、再拖上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必定会成为那些模型难以评估的“肥尾”事件之一。但一些无畏的分析人士正试着审视这种影响。


除了会在朝鲜和韩国造成可怕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外,某些行业也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害。与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时期相比,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要高得多。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指出,韩国生产的液晶显示面板占全球产量的40%,半导体占17%。如果按照可能发生的情形,日本成为朝鲜导弹袭击的目标,那么破坏将会更大。使用常规武器的战争已经够糟糕了,使用核武器将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投资者对这种骇人的可能性反应冷淡,表明他们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他们觉得美国和朝鲜双方强硬的措词都只是虚张声势。最近的一个例证是特朗普发推特表示可能将启动贸易制裁。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称人们并不觉得美国的反威胁可信。“美国声称,如果中国继续和朝鲜做生意,它就要切断与中国所有的贸易联系,但这个威胁成真的可能性显然非常小。这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该银行补充道。


仅仅因为战争会带来灾难性的经济后果可能并不会阻止政治领导人陷入冲突——这些冲突的发生或是因为意外,或是因为他们有其他的优先考虑。1909年,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在《大幻觉》(The Great Illusion)一书中表示,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徒劳的,因为它们的经济相互依赖。五年后,战争还是爆发了。


不过在20世纪早期,许多国家仍由世袭君主统治,在这些人看来经济议题并非第一要务。到20世纪后期,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由职业政客统治,他们认识到经济成功是保持执政地位最稳妥的途径。近些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生的冲突中,美国没有像朝鲜或越南战争时那么大的投入,因此也没有产生严重的经济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投资者为何相信地缘政治不会中断商品和资本的流动。


在一个民粹主义兴起、民族主义更盛的时代(同时也是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中国挑战的时代),政治领导人的考量可能又发生了改变,提高了爆发冲突的可能性。然而,即便有再多基于以往数据的分析也无法正确评估是否真的是这样——它是一个主观判断。投资者已经判定朝鲜半岛不会发生冲突。让我们祈祷这一次“群众的智慧”会是正确的吧。


您已经免费试读九月刊文章《无力的裂变》,欢迎登录商论App浏览双语版原文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奖品


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福利二选一:

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或获赠¥188 Moleskine口袋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本周封面文章《无力的裂变》英文版原文“Gone fission”:

推荐文章
参考消息  ·  “85%格陵兰岛人不希望加入美国”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在联合国,中美俄“齐发声”——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到今晚,突破30亿!
4 天前
参考消息  ·  马斯克“笑哭”,事关特朗普
4 天前
诗词天地  ·  莫言: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