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高考喜报的宣传还能出什么新花样?
这两天被各种学霸、喜报刷屏了吧?好些学校已经开始喜滋滋地准备贴高考大榜
了吧?有些孩子考高分的家长这几天恨不得多去楼下溜两圈儿,多遇几个熟人吧?
然而~正当大家都在晒高考喜报的时候,有个省份表示:
俺们,不!再!向!学!校!提!供!高!考!成!绩!啦!只向考生本人提供。
为啥?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不炒作高分考生、‘高考状元’”的精神。
在满眼都是“状元”“第一”之类的高考新闻中,这个决定堪称“喜报”界的一股清流啊。
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呢?老师们怎么看高考喜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开始不喜欢喜报了呢?
给“高考喜报”降温
江苏省今年首次对高考成绩进行“保密”
据新京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2017年江苏省高考分数信息将只向考生本人提供。考生通过事先下发的考生号和动态口令卡,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进行查询。除此之外,包括学校在内的其他机构及个人,将无法像往年一样获得高考分数信息。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这一规定在今年高考前即已制定,2017年属首次实施。对高考成绩进行“保密”,是响应教育部关于“不炒作高分考生、‘高考状元’”的精神。
另外,新京报记者还了解到,在高考前夕,江苏考生就收到一张形似银行卡的卡片。卡片名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动态口令卡”,卡面印有志愿填报批次及时间。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一名工作人员说,“动态口令卡”与常见的个人网银U盾类似,作为考生身份的识别工具。而发布这样一款动态口令卡,其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考生个人隐私,包括成绩信息。这位工作人员还说,往年,江苏高考成绩以打印纸的形式下发至各学校,学生再从学校处领取成绩条。
新京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2017年,江苏考生的高考成绩通知单统一实行网上在线打印。考生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动态口令卡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自行打印成绩通知单。对于部分不具备自行打印条件的考生,也可至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打印。除此之外,同时有电话、微信等查询方式。
这意味着,除考生本人之外,再无其他机构或个人可获得高考分数信息。
关心高考的网友们也对这项规定进行了热议——
有人认为,这可是给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的学校、商家彻底泼了一盆冷水!
有的人说,为了能够培育出更多真正的优秀人才,高考都在不断地改革,公布成绩的方式也确实该跟着改改了!像这样,学校不知道学生成绩,自然就没那么容易张贴喜榜了。只有考生能查成绩,淡化了社会上一些人的“唯分论”,保护考生隐私,还能够遏制生源大战。
当然也有些人担心,不公布排名是否影响到考生的知情权。毕竟高考是一场竞争,竞争就有优劣之分,考生不能知己知彼,会增加报考的难度。
还有些人认为,学校也许会自行收集数据,在出分当天连夜发动学生报分数、搞排名,兴师动众。
还有网友提出,高考分数的所谓“重要性”在一些老师家长心中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变,“不公布高考分数”是第一步,期待后续新的改革政策!
不公开发布考试成绩,不少地方也在做——
江苏不再公布高考成绩成为网友热议话题,但其实这可不是个例,也不光是高考如此,有些地区也出台了类似的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搞排名等等规定。
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省为防止针对高考高分的炒作,对文科成绩前20名、理科成绩前50名,不公布具体位次。
其实,很多中小学都已经这样做了。成都市教育局日前印发《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2017年修订版),其中就明确提到:
禁止老师在班级公告栏、家长微信群、班级QQ群及其他方式公布义务教育段学生的成绩及排名。
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对其他人泄露学生个人隐私的行为及时制止或报告。
积极学习掌握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很多网友回想起上学的日子,都表示,最怕的就是老师在班里或家长会上公布同学们的成绩和排名,听着老师一个一个名字念下去,很紧张。一旦考砸了,会觉得“很没面子、感觉不好、不舒服”。网友们表示,如果是把考卷发下来,各自看各自的分数和排名,还是可以接受的。
仅以高考分数评价学校优劣,本是社会上不懂教育之人的偏见
对于高考喜报,有位特级教师这样看
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曹书德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高考喜报看多了,难免有些俗。曹老师列举了这些年来,一些学校通过高分学生夸耀教学成绩的做法和怪象,并谈了自己所理解的教育、考试和成绩。中教君进行了一番整理,看看,曹老师的观点,是否正是作为教师的您想说的?
个别学校,别把“高分”这件喜事变得很俗气!
有学校变着花样夸耀自己的教学成就:
一是吹嘘各区域各类别的"状元"。某学校一旦产生了省市级别的"状元",让"状元"及其老师、家长纷纷亮相,挖掘出学校和家庭是如何引导这孩子一贯重视素质教育而全面发展的经验,务必让公众看到一个品行优异、酷爱阅读、特长鲜明的学子形象。省市下面还有区县"状元",区县又分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状元"。仿佛学校只要有了区域内或者某类别的"状元",这整个高三的教学工作就叫大功告成了。
二是炫耀比竞争对手占先占优的各种数据。比如列举进入全省、全市前10名的人数比人家多;
三是用"录取榜"和祝贺条幅将校园里里外外包裹起来。被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录取了的每个学生姓名都要"荣登"又长又宽的条幅,在校门内外最显眼的地方,耸立录取榜,上面除了大学校名,还镶嵌着学生的照片。
有人欢喜有人愁,高考是第一名的高考,也是落榜生的高考
当学校拿"状元"和前几名的姓名和分数公开炫耀时,你是否想到全年级还有几百上千没被你炫耀的学生是怎样的心情?你是否安慰了未能考出正常水准的学生?你是否知道落榜的学生及其家长心中的滋味?
必须要承认,一个学生得到了高分甚至第一名,有家庭、学生本身、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原因,甚至还有些偶然因素。所以,千万别一部脑说成"我校教育的成果"。
另外,即便是被说成“金榜题名”的学生中,其实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如意,或许因为差两三分不能进入最理想的学府,或许不能录入最想去发展的专业。对这些学生,学校最应该做的是个别地分析情况,对他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不能能把在这儿读了三年的学生当作一个数据处理了事。
喜报之下,请关注普通高三教师
其实,社会对高考成绩的宣传以及招生中的恶性竞争都很反感。这其中就包括高三的普通教师,他们一方面要追求学校专为毕业年级设置的奖赏和荣光,另一方面又要为创造高考超越别人的"亮点"而耗费精力,劳累身心。
多希望我们这样看到高考成绩
仅以高考分数评价学校优劣,本是社会上不懂教育之人的偏见。学校自己却用"喜报"的方式迎合这些人,这一怪象理应革除。
如果,我们教育者在看到某所学校"喜报""金榜",能对其投以鄙夷之色,那便是教育去"俗"的开始。
扬弃"恶俗"以后的学校,在得到孩子们高考成绩后,应该由孩子所信赖的老师一对一地,或祝贺他的努力得到了阶段性的报答,或告诉他"你的付出得到了运气的眷顾",或指导他选择到愿望与分数匹配的去处,或开导他消除因成绩不如意导致的郁闷……
总之,教育者应该针对学生个别化的情况或祝福或赞赏或激励或安抚,引领学生把高考作为自己人生的课程来体验和学习,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而绝不是一味媚俗。
这就是曹老师的观点。
考了高分,对学生本人和家庭而言,多年的付出得到回报,是好事,毋庸置疑。但某些功利的想法和做法,让这份本该纯粹的喜悦变质。
针对高考喜报,以及喜报背后的明争暗斗,大家怎么看?
欢迎给中教君留言!
实习编辑 | 张淏晴
责任编辑 | 齐晓君
文章来源 |
新京报《江苏不再向学校提供高考分数信息》
中国青年报《江苏不再公布高考成绩:只准考生本人查询学校查也不行》
成都晚报《成都禁止教师微信QQ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
中国教育报微信《吹嘘高考成绩乃教育之恶俗》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