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58Lab
时事、世事、事实,台湾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用视频与文字,问遍世界、质疑真相。 此为陈文茜大陆唯一授权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今日庚子,逢庚必变。港股按时跳水了。 ... ·  4 天前  
数字力场  ·  小红书上的年轻人,用「户外」对抗牛马命 ·  1 周前  
黑马程序员  ·  果然,秋招会惩罚每一个不听劝的应届生!!! ·  1 周前  
黑马程序员  ·  果然,秋招会惩罚每一个不听劝的应届生!!! ·  1 周前  
天玑-无极领域  ·  女拳大V是上等人,迷信女拳是下等人。学历包装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158Lab

《沉默》:如果除去宗教形式,信仰的真实核心是什么?

158Lab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2-20 06:09

正文

嘉宾介绍|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美国知名电影导演,第 79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移民后裔,本身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认为真正的虔诚不是迷信,而是不断地追问信仰的本质。


长大后的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专业学习,黑帮、暴力、情义、宗教、生死都是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中的常见主题。作为一名拥有意大利血统的的美国导演,从《计程车司机》到《沉默》,他所有的影片都创造了很好的票房。而《沉默》这部电影,也是马丁长久以来的愿望。

 

《沉默》主要讲述了在 17 世纪德川幕府的时代,许多西方传教士纷纷前往日本,而日本认为这些传教士所传播的教义并不适合日本的国情,因此查禁了天主教跟基督教在当地的传播,这个过程中,神父接二连三地被杀害……

 

今天,文茜老师就《沉默》为话题,对马丁导演进行了 30 分钟的专访。


 ❖


◇ 文茜:你之前去过几次日本?我觉得你可能很喜欢日本文化。

 

◆ 马丁:是的,我分别在 1979 年、1981 年、1988 年时去过日本,也看过很多 60 年代早期的日本电影,黑泽明导演的《生之欲》《七武士》、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都是非常棒的作品。

 

而且我还知道,台湾曾有一场文艺复兴式的电影新浪潮,侯孝贤、李安等导演拍摄出了一系列佳作,以不同的视角观看世界,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

 

◇ 文茜:《沉默》的拍摄地就在台湾,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距离我住的阳明山很近,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很吓人的画面——人被岩石上的十字架式吊挂起来。


  为了更好的电影效果,剧组工作人员都尽心尽力


◇ 文茜:作为一位意裔美国人,你选择改编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小说,是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为什么选择将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 马丁: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教士,这段旅程持续了很多年,但始终没有成功。纽约圣公会大主教保罗摩尔在看完初剪版的《基督最后的诱惑》后,推荐了《沉默》给我。

 

读完《沉默》后,我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和我追寻的是同一件事,让我找到了共性。同时,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让我感到着迷。我把故事的核心写入了剧本,相信自己找到了对的诠释方式。

 

那段时间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父母过世、我再婚、有了小孩,我也在慢慢变老,许多价值观都开始变得清晰。

 

人们没有必要宣称自己归属于某一种信仰,重要的是心灵状态和人类的处境,尤其是当我们所处在的物质化世界正处于灾难的边缘时。


  突破层层阻碍,马丁终于将《沉默》成功改编为电影

 

◇ 文茜:这个故事描述了信仰者的真正处境以及他们对信仰的诠释,是这点触动了你吗?

 

◆ 马丁:有可能,我认为远藤周作的作品重点不在于教徒弃教,而是在于对信仰进一步的探索。如果罗德里格兹(电影主角)没有弃教,就无法发现真正的基督信仰。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个过程视觉化。

 

◇ 文茜:这写成小说很容易,拍成电影却很难。但是你拍出了不起的电影。

 

马丁:是的,所以我觉得比较接近亚洲式的视觉化效果更适合这部影片。在我拍摄电影《达赖的一生》时,就曾进入佛教世界探索;在纪录片《乔治·哈里森活在物质世界》中,我认为哈里森进行的精神探索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过程;当我在拍摄《沉默》时,我开始静坐,从某种程度来说,静坐也帮了我不少忙。


是为救教徒弃教,还是为守信仰而殉教,罗德里格兹难以抉择

 

◇ 文茜:电影中基督教的部分处理得很有意思,它用一种道教式的哲学诠释方式向观众证明,自主人公弃教、踩踏基督的塑像之后,宗教的形式就不再重要了,你是怎样理解书中的感觉,制作出如此契合的画面?

 

◆ 马丁: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即使我无法前往教堂,无法了解耶稣所遭受的苦难,也不能错误地诠释耶稣真正的形象,我必须超越这些具体的画面,追寻信仰的本质。我认为罗德里格兹教士经历的是令人震撼的信仰探索方式,因为没有人知道,如果除去那些宗教形式,信仰的真实核心是什么?


对教徒而言,这一脚几乎令他们崩溃

 

◇ 文茜:这部影片中的许多庭园,非常具有京都风味。是因为你喜欢京都吗?其中有一个令人震撼的场面:在非常漂亮的、充满和谐气氛的禅式花园中,出现了杀戮和禁锢。这两个画面具有非常大的冲突性。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 马丁:是的,我之前去过很多次京都。而且我了解在日本文化中,生命的本质就是无常;以西方观点来说,我们希望樱花永远不要凋谢,但这无可避免。所以,内心的宁静平和如果突然被暴力所打破,会令人无法承受。

 

我特别想从西方的视角来探索被拘禁起来的无力感,所以我设计的画面中,罗德里格兹教士对自己的当下的现状完全无能为力——这就是人生。



罗德里格兹遭到被拘禁,面对当下困境,无能为力


◇ 文茜:不论是葬礼、寺庙,还是主人公的服装,你都把它呈现得非常美,让我们几乎忽视了角色对信仰的背叛,所以在你看来,宗教的仪式是否没有那么重要?

 

◆ 马丁:保罗摩尔大主教认为,宗教仪式很重要,它创造出一种神圣的空间。即使我们的电影主题是世俗亵渎的,但拍摄时,它也是神圣的。

 

我不觉得基督教外在的形式和信仰无关,可以拥有各种象征性的宗教形式,但是信仰还是得归诸于内在我喜欢这种观点。

 

◇ 文茜:这是非常禅宗的观点,但其实无论是与否,你都接受,所以你才可以完成这部电影。


电影中各个角色的服饰、环境的选址都设计得恰到好处


◇ 文茜:在小说里,还有一个浪人的角色——吉次郎,他因为贫穷背叛了朋友和上帝,他问上帝:「为什么要我生在这个时代,假使我活在别的年代里,我就不必背叛上帝。」这部分非常感人。但在你的电影里面,有时候我觉得他更像是个小丑。

 

◆ 马丁:这里蕴含着黑色幽默——如此软弱的吉次郎,在世界上根本无法有立足之地,这令人无奈;可他持续不断地背叛、忏悔,又令人厌烦。你可以告解,但是必须做出改变。而且我发现有些人即使去告解,也不会说真话,那又何必告解呢?

 

◇ 文茜:「有罪仍可以忏悔」是基督教义里很重要的精神,但是你似乎在通过电影告诉观众,忏悔其实并不容易?

 

◆ 马丁:没错。吉次郎每次的忏悔和告解都是真诚的,他承诺变得更坚强、更强壮。但是他像许多人一样,无论再怎么尝试,都会再次溃败。

 

◇ 文茜:吉次郎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许多人即使身在他的处境,却也不觉得自己有罪,不会去忏悔。


吉次郎频繁地忏悔、告解,但却始终无法有所改变

 

◇ 文茜:日本的信众非常贫穷,所以他们选择相信上帝,认为自己如果有机会进入天堂,就会得到解脱。你怎么理解他们的这种信仰?

 

◆ 马丁:他们凭借「这一世很糟,下一世更好」的信仰,找到了尊严,让他们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但是电影中那些从葡萄牙来的教士完全不了解这些事。

 

◇ 文茜:小说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日本人觉得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而来的教士,只是想要占领日本的领土罢了。我相信,远藤是想通过这段剧情,从东方的视角批评「这群人只是想要拥有权力,互相竞争」的观点。你为什么保留了这段故事?


◆ 马丁:因为我认为,政治权力是对宗教基本精神的一种否定——现状之所以如此不是上帝造成的,而是人为的。

 

电影里的西方教士觉得自己能为信众带来喜乐、慈悲和同情,但他们却忘了,欧洲也信仰天主教,但是西方的权势者可以控制所有的事物。



穷的人希望在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得到解脱

 

◇ 文茜:这部电影里面的角色不断挣扎于什么是信仰,不断追问、质疑上帝「为何保持沉默」。对于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给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你把它拍成了一部很好的影片,你让你的电影,以一个开放式的、复杂的、充满挣扎的答案为结尾,让观众更好地去思考。

 

可是人类现在非常沮丧,不知道何去何从,每个人想要的都是简单的答案。对一个导演来说,你做的是一件正确但同时危险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简单答案的世界。

 

◆ 马丁: 我不认为有任何答案存在,我们要不断地做,尽我们所能地为他人着想。即使我们跌倒,我们也必须再站起来;假使我们的人际关系不佳、家庭关系不睦,我们都需要继续努力。


▼ 戳预告片,先睹为快


电影名:《沉默》

发行时间:2017 年

在传教与寻访的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


所有的两难情境都在眼前,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彷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拥有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


- END -

文章图片丨《沉默》

文|中天的梦想驿站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