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美的第
985
篇文章
以前关于 2016 大选和 Trump 竞选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数据和民调的分析。
这一篇 Explaining Trump’s Support: What We Saw and Heard At His Campaign Rallies 则是一个老派的现场访谈。
(https://www.degruyter.com/view/j/for.2018.16.issue-2/for-2018-0012/for-2018-0012.xml)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现场报导的任务应该是媒体都完成了的,但是作者认为媒体因为出发角度问题(比如收视率),更多的强调了现场的戏剧冲突,Trump 的反传统/局外人/笑话,而忽视/淡化了现场的一些主要元素。
作者参加了 20 余场候选人的活动,其中五场 Trump 的,参访了几十人,样本无法典型,但是因为不是记者,也选择了更开放的谈话,也得到了不少有意思的视角。
*Trump 的现场让人想起摇滚音乐节/演唱会,有节日气氛
在初选时,大部分候选人在小州/小城的活动,会选择小规模的,最多数百人,在图书馆这样的小地方更加直接对话的互动。但是 Trump 选择的多是大型集会。这一情况只有在 Bernie Sanders 的竞选有类似的。正好这两位都是本党的局外人,也都显得 radical,更有草根支持,这种相似不难想像。
传统候选人以对话方式互动,Trump 在大型集会上是以大家高喊 Lock Her Up 这样的形式互动,让选民参与。他会让选民发言,然后表示自己的支持。这种形式在媒体报导看来有煽动性,看上去像是大家失去理智一般的在发泄,换到摇滚音乐会上,这种形式其实并不过分,歌迷上台唱一曲,也是其乐融融,大家都知道这是活动的一部分。媒体有时会忽略了这种形式里面快乐,而过于纠结表面(take it literally)的问题。
*Trump 的选民来参加集会并非因为他们自己生活不顺,受到了贸易/毒品的直接冲击,而是相信美国梦不在:就是靠个人努力,遵纪守法,已经无法取得成功
看上去拿摇滚音乐节和政治集会相比较并不自然。但是这里我要说的是,摇滚音乐节/大型体育场音乐会之所以能出现并成功,一个小原因,是 60 年代的年轻人参加了很多的政治游行活动,这让他们参加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现场活动不会乱。而且 60 年代的摇滚音乐节本身也是有很强的政治目的,这就是反文化试图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构建一个另人生活方式(alternative lifestyle)。音乐节就是这些人相互认识,互相肯定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地方。(Janis Joplin 在参加了 Woodstock 后就感慨说,想不到我们有这么多人,可以组成一个小世界了)
而所谓节日本身,就暗示着,这一天/这个活动,与平时不同。节日就如同做梦,是放弃旧规矩,拥抱新规矩的地方。(在十九世纪的南方,奴隶主会选择圣诞节去奴隶家中看望,反转了主奴关系)。
在 Trump 的竞选活动上,Trump 的支持者往往要在不愿和作者透露姓名的前提下才会发表意见,也反映了这种和现实世界分开的潜在意识。
*Trump 的表述方式,和选民的心态非常贴近,也符合这种气氛
在媒体看来 Trump 非常直接的表达方式,不严谨,错误百出。然而在 Trump 支持者看来,传统候选人支支吾吾,总是想把事情说圆,滴水不漏的说话方式才是让人讨厌的。当然这种怨气并非是一日之功,是多少年的政治传统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以前的候选人试图把自己打造得更亲民,让自己变成人民的一员。但是 Trump 从来不放下身段,而是坚持自己的大富人身份。同时,Trump 会表示支持选民的很多极端看法,并没有去纠正他们(对比 McCain)。这可能是 Trump 也的确是这样想的,因为 Trump 和这些选民一样在政治上很外行。所以这样做可以强调问题,而非解决方法(政策细节),也更扬长避短,让 Trump 的活动更具体感性而非理性力量,是一种感情的宣泄。
由此打造 Trump 的 authenticity(对比 Hillary 和 Bill Clinton)。
总之 Trump 的很多点上,都戳到了传统政治家的软肋上了。
当然有很多细节和角度,传统媒体也覆盖到了。
对于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这个和摇滚音乐节的对比。除了上面提到的,有意思的是,authenticity 也是音乐人分析的重要题目:很多音乐人以 authentic 著称,但是这实际是打造出来的。
还有就是,音乐史的论述其实也有类似于上面媒体对 Trump 活动报导的偏见。音乐史分析论述常常集中在对今世影响大,但是当时无影响的人和事。而在当时的主流观念及其影响,却有时会被视而不见。
最后一点,60 年代的摇滚音乐节,在几年内就从兴盛到衰退,其主因就是反文化试图构建一个大的联盟来支撑自己的这个 alternativ life style,但最终被证明,左派的这些组织很难有这样强的共同诉求能让他们构建出这样一个自己的世界,左派一旦太极端就容易分裂。最后是商业利益最后把摇滚乐迷给组织起来,搞成了体育场音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也就完了。
反过来看,Trump 现在也面临着一个如何扩大自己的政治联盟的问题。这一般意味着更灵活的政策,更松的底线,以团结其他群体,尤其是在反 Hillary 这个共同目标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共和党现在明显试图用反 Pelosi 来替代)。但他现在应该是在用自己的强硬立场来胁迫共和党的其他人。所以应该会让自己的联盟反而会变小。
如果这样一路到黑,最终也 Trump 也就是一个在各地开「演唱会」赚粉丝钱的人。也许对他这就足够了。
from talich
2016年11月9日,我们最后一期通讯送抵各位会员的邮箱,结束了四百多天连续不断的“邮件轰炸”。在那之后,不管是微信后台留言、专栏文章评论还是选·美读者群讨论,都有热心朋友希望我们能恢复会员计划,继续分享我们对美国政坛的解读。
选·美小密圈即选美 iAmElection 栏目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推出的全新会员收费模式,年费由过往超过400元降为现在的199元(人民币)。
目前已经加入小密圈的嘉宾包括:大家都熟悉的 talich,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博士林垚,财新世界说北美记者庄巧祎,政治风险咨询公司研究员封楚诚,布朗大学政治系博士生张哲,新媒体 NowThis 编辑华思睿,印第安纳大学法学博士生柯振兴,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生焦姣,福特汉姆法律博士生俞浚哲,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研究博士生游天龙,选·美脱口秀“说沈马”主播沈辛成,杜克大学医疗政策助理研究员钱静远,Fusion 传媒记者牛牧歌,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刘冉,休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生李海默,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政见创始人方可成,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刁大明,西北大学新闻学学士、硕士杨伊人......未来还将有更多北美各大高校的青年社科学者和在美国活跃的媒体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