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懂财经
新三板第一媒体,由资深金融人和资深媒体人创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怎么一夜之间外国小姐姐都不见了? ... ·  昨天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定了!今年首次上调!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31省份GDP增速最新排名来了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哪吒2》杀疯了!有望破影史纪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懂财经

极越闪崩,不要攒局

读懂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13 18:58

正文


©读懂财经·新能源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以前,一级市场投极越,很重要逻辑是,极越背靠两大股东,既能吃上百度智能化的饭,也能用上吉利的生产资质和造车平台。


但现实是,这些不管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极越一天闪崩,多个部门被爆原地解散。


崩盘的本质是,自己不造血,股东不想投。


11月,新能源销量TOP19车企,月销全部过万,而极越1-11月累计销量才1.4万。


汽车是一个极致追求规模的生意,没有规模就没有盈利。极越已经被百度审计出了70亿的财务窟窿。当头部车企月销是极越年销好几倍的情况下,极越恐怕也再难翻身。


极越闪崩又一次验证了大厂攒局不是好战略。回顾互联网、手机到现在的造车战争,跑出来的企业都是把身家压上去一号位亲自领军的团队,大厂攒局大多没有好结果。原因是什么?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百度、吉利没有救的动力。吉利本身嫡子庶子就多,尤其是台州宣言后开始战略聚焦,对外室孩子没有救的动力。百度则是把资源投到了大模型上,而做大模型一年最低投入要 20 亿-30 亿美元,相当百度今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总和,不支持百度死磕造车。


2、造车是一号位工程。造车需要数百亿的资金投入,上万个零部件管理以及深入到毛细血管的渠道体系,决定了造车需要话语权的绝对统一,最好是雷军这样的一把手带队。但极越处在吉利、百度和核心管理团队几方的拉扯下,经营思路多有摇摆,最终掉队。


3、大厂创业,不要攒局。大厂攒局看似有资源、能互补,但这都是“壹”后面的“零”。创业逻辑中,第一要素是对自己身家负责且能调动全盘资源的创始人。而大厂攒局因为平衡,大多只能选职业经理人。大部分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发挥的作用很难匹配的上创始人。


/ 01 /

百度、吉利没有救的动力


极越汽车“原地解散”冲上了微博热搜。


理一理中国汽车业史,极越闪崩的速度很罕见。威马、高合正式停摆前都有过多轮裁员,给了员工和供应商很多调整时间。


但极越几乎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天闪崩。


闪崩可能是之前对外工作不透明或者是像未经证实的传言:答应的融资款没到位。但崩盘的本质就是:自己不造血,股东不想投。


今年1-11月,极越累计交付量1.4万台。这是什么水平?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TOP19月销全部在1万以上。


靠前一点的理想月销已经4.8万,就连刚刚入局不久的小米也月销2万。


汽车是一个极致追求规模的生意,规模既能倒逼供应商降价降成本,又能摊销产线的折旧,让车企跑通盈利。


换句话说,没有规模就没有盈利。销量上不去,极越财务很窘迫,《财新》报道过,10月百度去极越尽调,发现极越有70亿元财务窟窿。


今年更早些时候,百度高管问过极越——“你们觉得哪一天极越能够实现盈利?”当时,极越管理层给董事会的回答是“还需要两年、至少100亿元资金投入才能实现盈利”。


但现实可能更残酷,当头部车企月销是极越年销好几倍的情况下,极越真的还有机会吗?


前途渺茫,组局做极越的两个大股东,百度和吉利也就没动力救。


吉利孩子太多,嫡子庶子都管不过来,外室的孩子不争气,直接哪凉快哪呆着去。


况且9月吉利刚发布战略聚焦的《台州宣言》,之后吉利整合了几何、银河、领克、极氪等多个控股子品牌。手上很多牌,也没必要救极越这个负资产。


至于百度,现在也有有更需要资金投入的领域:大模型。


这是比造车更确定、更重要的方向。一位大厂高层判断,做好大模型 “一年最低投入也要 20 亿-30 亿美元” —— 这相当于百度今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总和。


极越崩盘差不多是定局了,这件事也再次印证了造车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 02 /

造车是一把手工程


夏一平对同事说过很多次,百度是我们的大股东,大家要有信心。


这句话听着别扭,对员工对业务负责的是第一责任人是企业和经营者,信心也更该来自管理层,张嘴闭嘴提股东,本身就没底气。


但这话也反映了极越失败的根源,造车最好是一把手工程,大厂组局未必是好策略。


造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动辄数百亿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上万个零部件的管理,动力、驾驶、乘坐系统的深度磨合,以及深入到毛细协管的渠道销售体系。


造车的高投入、复杂度决定了造车需要资源聚集和话语权的绝对统一,最好是像雷军这样的一把手操刀,毕竟一把手意味着资源的方向,一把手在哪里,资源就在哪里。


但回看极越,看似是独立运营的主体,实质上却是受控吉利、百度和核心管理团的多方拉扯,经营思路多有摇摆。


虎嗅曾经报道过,极越有个“顾问团”的群组,功能是参与公司事务的讨论,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但在企业经营中,这是 CEO 要做的事情。


多方的介入让极越逐步走向混乱,出现了效率低,战略执行力不高的情况。


有个数据是,一款新车上市的总体费用预估可以到 4 至 5 亿元,而同期同行费用在 2 亿元左右。


极越的新车上市费用远远高于别的企业,显然很难用市场竞争的角度解释,至于是多方管理造成的效率低下、还是内控不严就仁者见仁了。


话语权不统一,也让极越业务执行不彻底。


因为百度投票权、话语权多,对极越的参与度很深,在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但上层战略和下层执行存在很大落差。


极越员工就举过一个人车互联的例子:“极越座舱的语音助手用的是百度小度的技术,但极越难以用上完整的产品体验。我们(极越)在对接到每一条线的时候,百度都要以单独的供应来收钱,这导致的结果是要么上车的版本会变成阉割版,要么产品节奏延迟。”


决策执行如此复杂,就连CEO是否合适也备受指摘。很多人都有疑问:“那么多造车可选的CEO,为啥选择了夏一平,而且他屡屡对外表现出来的格局和综合能力,不应该及时更换吗?”


组局出这么多问题,极越想要做好确实不容易。


/ 03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