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indle电子书库
因兴趣而生,提供书评、好书推荐、佳句美文、诗词欣赏等等服务。因爱读书而汇集一起,欢迎你的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这个冬天被莫言新书狠狠地共情到了! ·  21 小时前  
ONE文艺生活  ·  已造谣,莫辜负 ... ·  昨天  
洞见  ·  蛇年最好的活法:守家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  3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5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Kindle电子书库

在信息海啸中,这3种能力能让你独善其身

Kindle电子书库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9-27 21:30

正文

库管:生活在这个时代,或许你以为每天刷几小时知乎、微博、朋友圈,就可以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了。


但殊不知,我们以为的「见多识广」,却是信息时代的最大陷阱;我们以为的「能说会道」,却只是粗浅和取巧的夸夸其谈。


或许你也曾质疑过这种现状,想要变成理想中那个独特而优秀的自己,却焦虑于无门改变……


——但别担心,今天的内容足以治好你的焦虑。


作者 | 知乎采铜


1


个世界让我困惑不解。


铺天盖地的自媒体袭来,似乎人人都在写作,都在长篇大论,都在对时事热点发表见解;


又或者,人人都在争做网红,开网店,接广告,吆喝买卖;


又或者,人人都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参加各种创业聚会,秀PPT,秀情怀。慷慨激昂、摩拳擦掌、试比天高。


我不知道他们都在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忙。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眼花缭乱、千变万化的说辞,也就是为了求一个结果:


博眼球。


越炫目的东西越能博眼球。




所以开到最高音量的信息噪音翻着倍地制造出来,淹没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我们的过滤器失灵了,没有谁的推送是可信任的,我们不过是被争抢的信息猎物,除非遁入没有基站的深山老林,否则便无处躲藏。


2


更尴尬的一件事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我们已经须臾离不开手机;

我们会在任何时间不由自主地滚动屏幕;

我们会为每天冒出来的各种撕X而亢奋;

我们已经沉不下心好好看完一本书;

我们已经不去想上个礼拜自己曾经做过什么;

我们和其他人众口一词一遍遍重复着网络新词汇;

我们对广告长度和软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强;

我们不知道除了被别人投喂信息之外我们还能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存状态吗?



这一年,我的创作减少了。我有意放慢了速度。


我反思我以前的创作出了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我曾在知乎上写过一个《后会无期》的影评,其实不是影评,我没有能力写影评,它只是观后感。


这个答案现在有一万三千票,它增加了我的曝光度。但我现在看,这个答案是没有意义的。


它只是一个粗浅和取巧的应景之作。


今天的我已经无法容忍自己再写这样的东西了。


所以我一遍遍地想,我到底应该写什么样的东西,阅读什么样的东西,在这个绚烂而盲动的世界里。


我一遍遍地想,我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变成那个理想中的自己,才能变得足够独特而优秀。


3


1.首先我需要一种沉浸的能力。


就是起码能专注两个小时不碰手机或任何分心的东西,去专注看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的能力。


这个可能在十年以前还是稀松平常的能力,在今天变得很稀缺了。


我需要遏制内心向四处抓的冲动,我需要屏蔽其他人对我的各种联络问候,我需要专心致志,只是很简单地,去做一件事,开启心流。 


如果谁打扰我,我就杀了他。(并不会)



2.其次,我需要一种放空的能力。


在这里放空有两个意思:


一是清空,二是放出。


首先是清空。


我的头脑是一个垃圾箱,每天从微博、微信、知乎上塞入了很多垃圾,我要把它们倒掉、忘掉。


我的屋子也是一个垃圾箱,从淘宝、京东、亚马逊上买了太多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我得舍得把它们扔掉。


我的内心也是一个垃圾箱,太多的焦虑、戾气必须被清扫干净,不能过夜!


我不要藏着掖着,我得把坏东西倒出来,好东西才放得下。


其次是输出。


我要把想法写出来。而不是不停地输入输入输入!


如果我们不及时和充分地去记录和表达自己头脑中原生的想法,或者低估这些想法的价值,我们就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接受的信息不够多,我们就永远会觉得饥渴,我们就永远会有信息焦虑!



3.最后,我需要一种精深的能力。


我不要多,我要深。多必定浅,深才能精。


这一年我认真看完一遍的书大概有四五十本书,但我觉得看得太多了!


正做自我批评。这个多意味着,我并没有反反复复扎扎实实地读一本好书。


好书如果不多看几遍,如果不拿着放大镜、显微镜看,便是浪费了它的好,对不住它。


写作也是一样,这一年我完成了第一本实体书的写作,总的来说还算满意。



但还是有些遗憾,我总觉得还应该写得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


而每深下去一级,所下的功夫恐怕就要几何级数地往上长,我是有些吃不消。


可如果不这么写,就对不起读者,对不起历史,也对不起自己的光阴。


可我每每看到网络上传来传去的文章,读不下三行就直摇头,太浅了太浅了,隔靴搔痒,读它作甚!


而对于这些自鸣得意的作者,我也是心中暗骂,写这么浅的文章,有何出息!


我知道,做一件事,做到足够的深处,你便是天下第一,没人和你比了。


要多有何用?贪多是最大的陷阱,坑人!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每天刷几小时知乎微博朋友圈,所以个个见多识广,隔着屏幕能说会道,可是独缺这三项能力:


沉浸的能力、放空的能力、精深的能力。


今天我点出来,希望对你们有用,更希望对我有用。


— THE END —


作者:采铜;知乎ID:采铜;公众号「采铜的铜」(ID:CTDT4US);著有《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荣获2016年度亚马逊新锐作家奖;知乎60万人关注;可去「分答」搜索「采铜」,付费提问;网易云音乐听《采铜·好书精读》。


如果你还想看


1.资深拖延症患者告诉你:如何高效地拖延?

2.关于如何鉴别谎言的书单

3.为什他靠这4种「读书兴奋剂」,每年精读100本书

4.宁静:我鼓励年轻人多去谈恋爱

5.就数数那些TM写得比小说还好看的教材

6.诱人的「电子书套餐」真的适合你吗?| 让你不吃亏的3个电子书阅读策略


快戳我!你的书荒由我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