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 8 年,2015 年竣工的上海中心,至今出租率不足六成。
这种声名与处境的反差,不是孤例,却是惯例。
纵观 100 多年的摩天大楼发展史,摩天大楼从不是靠出租收益回本,在它所处的时代,
摩天大楼一直是亏本的生意
。但是商界精英,大多像电影《公民凯恩》中报业大王一样,需要摩天大楼宣告成功。
▲《公民凯恩》|摩天大楼真的能证明什么吗?
由于存在 7-10 年的超长建设周期,往往使得摩天大楼起于经济繁荣期,
伴随着经济繁荣平地起高楼,建成时经济步入下行通道,投资回收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1930 年代的纽约帝国大厦建成后,空置长达五年之久,真正的价值回归要等到建成二三十年之后。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人在美国买买买。1989 年三菱买下美国经济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似乎预示着大国地位的轮换。美国人指责出卖资产的人唯利是图,日本人歌颂购买者带来的民族荣耀。而后来的故事也证明,美国人才是摩天大楼的顶级玩家。
冷战时期,斯大林要建造 415 米的苏维埃宫,比帝国大厦高 34 米,不料由于技术问题,苏维埃宫最终只是纸上谈兵。但是斯拉夫民族不气馁,
至今欧洲的最高建筑仍然是莫斯科电视塔,在不热衷建摩天大楼的欧洲,莫斯科找到了城市的尊严。
▲莫斯科塔
中国和中东的摩天大楼故事依然在不断演绎。632 米的上海中心还在生存线上挣扎,660 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紧锣密鼓地建造着,紧随其后,700 米高的山东青岛 777 大厦着手选址,838 米的湖南长沙的世界最高楼「天空之城」已在谋划,建成之后,楼高将比迪拜的哈利法塔还高 10 米。
商业的豪情万丈,民间却一地惆怅。杭州保姆纵火案幸存者林先生正在筹建「潼臻一生」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提升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为什么他以妻儿之名筹建的基金,不是关注保姆等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而是与普通人生活既近且远的高层建筑防火减灾?说明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有比保姆纵火更大的「恶」存在。
长达两三个小时的火情,依然不能从高层建筑中逃生,人们有意无意忽视的真相,或许潜藏着更多内情。
9·11 以灾难性的事件,向全世界展示了摩天大楼的倒塌。生活在当下,人们远离着阿房宫的往事,没有见识过巴特农神殿如何废弃,没有感同身受巴别塔的境遇,更无法感受钟鼓楼的声响。
▲世贸中心双子楼倒塌后
留下的大坑建成了两个方形水池
每一座城市都有制高点,那些制高点是一个时代地位的象征。人们争先恐后地建造高点、占据高点并欣赏高点。伍迪·艾伦 1979 年的影片《曼哈顿》,知识分子第一次带着欣赏的态度对待摩天大楼。有人说,影片《曼哈顿》是引诱日本人爆卖美国的顶级广告片——大师之作、好莱坞出品、奥斯卡奖证明。
在这之前,人们很少卖高楼,高楼也仅作为商业办公场所。
日本人发现高楼的居住价值,美国人发明买卖高楼的金融工具——REITs,二者一拍即合,摩天大楼成了资本市场轮转的金融产品,
近代欧美市场上的摩天楼基本上都是工作、生活于一体的垂直城市,产品形态包括了住宅、商场、写字楼、公共空间、酒店等,合理地分配出售与出租比例,比如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伦敦碎片大厦、BIG 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塔。
▲BIG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
工作生活混合高层建筑-
法兰克福新塔
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放开金融管制开始,摩天大楼的账就变得容易算了。
也因此以纽约为代表的城市,逐渐放慢了建造摩天大楼的脚步。因为不再稀缺,所以没有高溢价,进而精神图腾的价值也大打折扣。这就是经济自由选择的结果。
伦敦金融城奶酪刨摩天楼的买家是重庆商人、金丝雀码头汇丰总部大楼是中东买家。在欧美国家之外的人看来,伦敦、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摩天大楼是稀缺产品,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稀缺性与价值感是互为因果的,在一个市场自由流动的富裕商品,
就很难再享有高溢价。
▲上海中心大厦 高632米
只可惜,我们依然在前赴后继地建造摩天楼。全世界 80% 在建拟建的摩天大楼在中国,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一轮又一轮的高度竞赛,
却忽视了摩天大楼存在的经济根基——知识经济与高端服务业。
摩天楼本质上是垂直工厂,脱胎于工业区的新经济形态在城市里的落脚点。因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所以占据了城市最好地段的最佳物业。除了少有的几座一线城市,很多二三线城市根本不具有支撑起摩天楼运营的经济条件,犹如买得起豪车却养不起的中产者。高估自我是人性,自视甚高也是城市的本性。
几乎世界各地的摩天大楼都是靠金融业支撑的,许多以制造业起家的城市,冒险挑战摩天楼,结果必然很惨烈。
▲欧洲排名前十的摩天大楼
法兰克福占了8座
欧洲大陆最大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聚集了欧洲大陆前十位高楼里的八座。纽约曼哈顿是世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CBD。
中国能支撑起摩天大楼密集存在且高效运营的城市,上海排在首位。然而,如此体面光鲜的上海中心,依然避免不了尴尬开局。那些在其它城市动辄投资上百亿的项目,将来该如何自处呢?
预示着全球第一高楼与经济危机之间正相关的劳伦斯魔咒,又会花落谁家?
1908 年,纽约胜家大厦竣工、1909 年纽约大都会人寿竣工,1907 年经济大恐慌;
1930 年,克莱斯勒大厦竣工,1931 年帝国大厦竣工,1929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1972 年,纽约世贸中心竣工,1974 年西尔斯大厦竣工,1973 年欧美经济步入通胀;
1997 年,马来西亚双子座竣工,亚洲金融危机;
2007 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竣工,美国次贷危机。
这是有关摩天楼严酷的经济算法,就是要提醒商人们,稍稍理性一些。
最高楼并不经济,最高楼未必荣耀,最高楼千辛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