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湛庐文化
与思想有关。这里传递最新出版资讯,让我们用阅读引领改变世界的思维与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悟透了“吸引力法则”,人生就顺了 ·  2 天前  
每日意图  ·  所有冲突源自错位的欲望 ·  2 天前  
每日意图  ·  所有冲突源自错位的欲望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有一个长期坚持的爱好真的很幸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湛庐文化

翻开这本书,就像经历一场迷人而有趣的探险 | 13本新知好书

湛庐文化  · 公众号  ·  · 2017-06-22 23:17

正文

图片来源:etsy.com

本文转载自:最美书店周


能把我们从日常的苟且中拯救出来的,不仅仅只有诗和远方,还有每一个通过阅读而打开的新世界。读新知类读物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有时它更像一场探险,一次旅行,带我们领略浩瀚宇宙空间中的,于你我视野之外的存在与思考。


在今年的中国最美书店周“主题书单”评选活动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人文、文学、艺术、新知和童书领域的15位名家担任评委,并面向40余家一线出版品牌进行征集,在近半年的300本新书中进行了几轮筛选,最终评选出了5个细分领域的分类书单,以及一份优中选优的综合书单。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这13本好书来自新知类评委的走心推荐,当深厚的专业学识与带着温度的阅读感悟交织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隐藏着这么多迷人而有趣的新世界。


特别鸣谢:新知类评委(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李淼

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郑永春

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张辰亮

博物学科普达人,《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微博“博物杂志”管理者

 

2017中国最美书店周 - 13本新知好书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

[美]约翰·布罗克曼 著,靳清 王娟 靳心蝶 译

湛庐文化 2017-3


约翰·布罗克曼编辑的这本书,来自于他做的 Edge网站。Edge每年都会发表关于各种科学问题、社会问题的尖端观点,这些观点来自于一些各自领域中最好的专家并且喜欢发声的人。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肯定很醒脑。很多年前,我就是通过阅读Edge得知一位研究心理学的女科学家发现的现象:人们倾向在结婚四年后离婚,所以七年之痒正确的叫法是四年之痒。手头的这本书很厚,尚未全部读完,但随手翻几页,就有信心推荐给大家了。

——李淼



《万物起源》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著,张卜天 译

博集天卷 2017-4


现在好看的科普著作越来越多,当然,主要还是引进的。过去有一本《万物简史》,是喜欢知识和科学人眼中最好的科普书,作者虽然不是一位科学家,却可以将各种科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现在,又出来了一本《万物起源》,作者还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但是他在《新科学家》工作,这是一本在西方影响极大的科学杂志,涵盖内容很广,因此这本书涵盖的内容也很宽,同时图文并茂。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到地球到生命,一直到人类的科学技术史。比如,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原来韩语是世界第12大语言,人类的政治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今年,未读新知类书单中我将这本书排在第一。

——李淼


月亮是从哪来的?眼睛是怎么演化出来的?最初的音乐听起来什么样?这本书介绍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事物的起源,还有很多冷知识。我一直认为,最让人感到满足的科普,是“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这本书就充满了这样的满足。书中用极具创意的手法来解释事物,比如把各国的地图放在月球上,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月亮的大小。这本书图文并茂,排版轻松,但不要因此把它归类为儿童读物。里面的知识对成人来说非常适合,是重要的谈资来源。当然,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超重量级的礼物。

——张辰亮


《宇宙的尺度:无穷大到无穷小》

[美]大卫·布拉特纳 著,阳曦 译

未读 2017-6


人类如今已经认识到,我们肉眼可以感知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的一部分。数字、尺寸、光、声、热、时间,这是人类丈量宇宙的标尺。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时空尺度以外,还存在小得直到无穷小,大得直到无穷大的事物。人类认识到的宇宙尺度,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令人敬畏,再到如今的让人感到头晕目眩。《宇宙的尺度》一书的目的,就是把宇宙无比宽广的尺度,压缩到人类习以为常、可以接受的程度。让我们以一种较为舒适的方式,来体验宇宙。

——郑永春


如果没有尺度,这个世界就什么都不是。在物理学中,我们要学习的重要一课是单位和量纲,长度有长度的单位,质量有质量的单位,还有时间,这是三个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还有更多的尺度,例如温度、声音的强度、光的亮度、电流的大小,甚至还有100克食物中含有的热量。这本书在讲述这些尺度的时候,还会告诉你物理学知识。我自己就没有想到,尺度这个话题可以拿来讲物理。当然,除了各种不同的尺度外,还有纯粹的数字,这本书以谈数字开篇。

——李淼



《伟大的海洋》

[美]梅拉尼· L. J. 斯蒂斯尼 著,祝茜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2


这几年,西方的博物学科学手绘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但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很多都只是画作集,只能当美术类书籍来看。而这本书汇集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多本古代、近代博物学著作,收录了海量的精美插画,光是看画就值回书价了。更可贵的是,对这些插画所属的著作,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们发现,在今天常被我们当成家居装饰的博物学手绘,其实都是严谨的科学著作的一部分。每本著作都有详细的书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据此自行查询,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新世界。

——张辰亮




《花朵的秘密生命:一朵花的自然史》

[美]沙曼·阿普特·萝赛 著,钟友珊 译

未读 2017-6


我很喜欢植物,总觉得植物虽然沉默无言,但比起动物来要美很多。没有不喜欢花的人,我不怎么认植物,最近下载了一款专门识别植物的App,可惜这款App的智能还不够高,经常将张三认成李四。《花朵的秘密生命》写得让人亲近,作者从自己的身边所见写起,不卖弄植物分类术语——拿到卖弄术语的书我通常立刻收起来再也不再打开。翻阅这本书,有点像和作者在交谈,特别随意,在咖啡馆聊天的那种。一杯咖啡喝完,我已经吸收了很多关于花朵的知识。

——李淼



《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

[法]帕特里克·德韦弗 著,秦淑娟 张琦 译

新经典文化 2017-5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家园,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地球吗?它起源于太阳星云中的一团气体和尘埃,经历了岩浆火球、冰雪地球、再到如今的蓝色星球。它曾经如炼狱一般,而今却是太阳系中最美的星球。《地球之美》就像美丽地球的一部简史,而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地球历史上狂暴的突发事件的遗迹,而那些曾经幸福平和的美景,却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从蛮荒地球,海陆分隔,到孕育生命的浓汤,低等微生物的诞生,再到如今的万物共生。地球生命的演化,并非一路向前,而是不断颠覆和重启的过程。《地球之美》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界,更深刻地思考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

——郑永春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

[日]竹内薰 著,曹逸冰 译

新经典文化 2017-4


在做科学传播中,我深深体会到:受众总是想听到简洁而确定的答案,然后原样牢记,并不想过多思考。但是很多科学问题是没有确定答案的,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假设中被颠覆,本书的作者的观点即是如此:我们从小学到的一些“斩钉截铁”的常识,其实在学界都有争议,甚至早已被否定,我们翻开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还原这些常识的真相,用自己的头脑去重新思考,不再做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和西方科普作者相比,本书作者是日本人,又主持过科普电视节目,所以行文简洁易懂,更适合中国读者理解。

——张辰亮



《柔软的宇宙:相对论外传》

吴京平

时代华文书局 2017-5


前沿科学往往日新月异,而科学史则早已尘埃落定。不像政治人物故去后可能存在颇多争议,科学的进程凭借它的不断证伪,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科学家做科普的优势,在于科学前沿的新进展和新发现,而科普作家更擅长介绍科学史。


科学不能总是板着脸说话,《柔软的宇宙》以评书的风格,讲述科学发展的历史。一方面,它聚焦新的科学发现产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它通过关注科学家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丰富的人性,以通俗手法,让普通大众爱上科学。

——郑永春


《基因组革命:基因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的未来》

[英]道恩·菲尔德 尼尔·戴维斯 著,刘雁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5


上世纪的时候,我们就听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纪,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改变我们自身的进化。进入本世纪,人们当然更加津津乐道基因技术,预测各种千亿元级甚至万亿元级的生物科技领域。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了解一点更多的细节,比如人类基因组到底是什么?个人的基因组测序要花多少钱,测序能够帮我做什么?什么样的疾病与基因有关?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得到治疗吗?阅读这本书,我们不见得能够解开所有疑问,但心里总算有个底了。同时,我想强调,这本书可读性很高,因为没有太多技术术语。

——李淼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著,柳文文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4


种族歧视,是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的现象,“某些人种天生高贵,某些人种天生低劣”这样的言论,即使在今天,仍有一批信奉者。在曾经种族歧视严重的西方,白人炮制出了许多可笑的“研究成果”,比如故意丑化黑人的头骨,使之看上去比大猩猩还要低等、认为妓女脚趾分开是返祖现象……这本书收集了众多类似的资料,让我们惊叹,那些自认智力超群的人,竟然如此使用他们的智力诋毁其他的人类。而理智的人们用严谨的数据纠正这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又是多么的不易。

——张辰亮


《千面地球》

罗伯特·黑森 著,王祖哲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4


地球是一部天书,而我们是书中刚刚登场的主角。对人类诞生之前其他剧幕的理解,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饰演好角色,对人类在整部剧中的角色定位有更清醒的认识。作为美国矿物学会主席,黑森是一位出色的地质学家,他所撰写的科普作品《千面地球》,其实是一部关于地球的传记。它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以传记的形式,讲述了地球演化进程中的诸多瞬间。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地球演化的故事,而且可以看到科学家认识地球的进程。

——郑永春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

梅若蘅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3


大部分年轻人对京剧有疏远感,是因为以往的宣传方式不对。这本书由一位时尚圈的姑娘绘制,完全使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画风,解答了一个门外汉对于京剧的所有疑问。更可贵的是,这种轻松并没有影响知识的准确。作者眼光很敏锐,把京剧有趣的点都挖掘了出来,而且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这门艺术的喜爱,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篇幅短小精干,即使翻看一两页,你也能学到好几个知识点,加上非常说事儿的图解,真是想不爱看都难。翻完全书,你想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买票去看场京剧。

——张辰亮


《星系与星际边缘》外研社

[美]威廉·H.沃勒 [美]保罗·W.霍奇 著,师且兴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2


宇宙是一片黑暗的大海,星系就像大海中的一个个岛屿。人类的视角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去探索一座座美丽的岛屿。而那些黑暗的海面,更是蕴藏着我们尚未认知的暗物质、暗能量与黑洞。《星系与星际边缘》,带领我们从银河系及其近邻星系,到本星系群及其外围,再到宇宙中的星系岛和宇宙的边缘,领域宇宙之美。

——郑永春





湛庐FM

不喧哗,自有声。

每日一更,把世界说给你听。

(朗读者:湛庐文化创始人、董事长 韩焱)


科学家们彻夜都在忧虑哪些问题?不妨听听这段有声书中的观点,本书编者约翰·布罗克曼召集了约100多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来回答这个“大问题”,并把他们的答案和论述集结成书。让我们先来分享这本书当中几个有趣的片段……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对话最伟大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