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ermofisher工作过的,或者了解类似Fisher的销售模式,用
一句话概括
就是,
“一站式集中采购平台”,俗称“打包”模式。
从Fisher“毕业”的职业经理人,选择当“经销商老板”的,大多一脉相承,比如上海彬谷、上海泉心泉意、上海玮驰、上海厚先等等。
上海泰坦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科创板上市公司。
用
一段话概况
上海泰坦的商业模式,那就是:
【
首先,通过销售人员日常销售维护及服务,对客户研发方向、历史采购数据及行业趋势进行分析,掌握了客户需求。
然后,为满足客户需求,研发建设自主品牌,并以OEM的模式进行生产。
同时,为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公司外购第三方品牌产品
(其实就是经销商或者代理商)
,并与自主品牌产品共同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对外实现销售。
最后,通过建设科学服务平台“探索平台”
(软件平台)
、建立仓储物流系统等,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
客户可以在公司“探索平台”上自主选择购买公司自主品牌产品和第三方品牌产品,并进行
一站式采购
。】
从销售技巧上说,这是典型的“顾问式销售”。
用一张上海泰坦科技官网“探索平台”的首页截屏,大致能了解“探索平台”的导购功能,实现“如何让科学家只需要专注科研,采购交给专业的一站式集中采购平台公司。
满足“一站式集中采购”平台,至少需要满足如下几个特征:
(1)产品领域广,产品种类繁多;
(2)产品生产技术复杂多样;
(3)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要与客户需求匹配。
据2024年上半部上海泰坦科技财报披露,截至目前,泰坦公司销售的产品 SKU 超过 660 万条。(SKU. 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现已经被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96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3.28亿元,增长5.13%,绝对值增加7000万不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9.8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045.5万元,下降了89.90%,绝对值减少了4535.7万元。
换句话说就是,营业收入增加了7000万,净利润下降了4536万。
再看研发投入的财务指标情况表,能一目了然地发现研发投入并未显著增加,同期相比绝对值增加了418万元,比率增加5.53%。研发人员减少了51人,按照报表中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0.36万元计算减少了528.36万元。
那么利润去哪里了呢?只能解释为:
“应对存量市场的竞争,为了确保市场份额提升和销售收入增长,产品毛利率有所降低。同时产品售价降低带来的实现同等销售收入需要销售更多的产品,使得公司的各项费用有所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相较上年度有较大的跌幅。”
再来看看毛利率和四费情况:
报告期内,毛利率为19.70%,相比2023年同期的毛利率22.82%,毛利率下降了3.12个百分点。
从报表中直接读出的数据是,营业收入增加了5.13%,然而营业成本增加了9.46%,
换句话说,增加的营业收入不足以覆盖营业成本的增加。
销售费用同期比几乎没有变动:解释为“公司优化运营,控制人员,销售费用基本保持不变”。
管理费用增加了20.99%:解释为“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长,各类支撑费用带来的增长”。
财务费用增加了70.57%:解释为“公司短期借款及建设项目的长期借款带来的利息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增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