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木虫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始创于2001年。面向高校科研群体、企业研发人群,致力于为中国科研提供免费动力,已经成为国内最有人气的专业学术科研第一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垫垫脚就够得着的学习模板|中山大学团队13. ... ·  2 天前  
研之成理  ·  华南理工张珉JACS: ... ·  5 天前  
募格学术  ·  上海交大新校区最新消息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木虫

感觉生活不美好真的不能怪社会——写在辞职后

小木虫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9-04 08:00

正文

文章来源:小木虫论坛

作者:gesili        编辑:颜惜



当我辞职,终于有时间在一个天气晴好的非公休日里,坐在星巴克一个靠窗的位置看书走神的时候,我一秒顿悟了:毁掉幸福的最经典、最迅捷的方式就是从事一个你根本谈不上喜欢的工作,莫名其妙陷入一个不开心的无意义状态,并且以为也只能如此到死了……


一直以来,我们多数人都认为:工作主要是为了糊口。目标高一点说是为了赚更多钱,活得比别人更体面。于是我们 work hard and do our best。我们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思考 why and what 这样的哲学命题,就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职场生涯中。你忙得脚打后脑勺,或许也曾建功立业、步步高升,也可能混了多年仍寂寂无名。不管是什么结局和现状,你的幸福感的高低迟早要落实到一个问题上面:你真的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吗?


本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才努力工作,没成想导致你无法更好生活的本质原因,可能正是你如此努力地做着的这份工作。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事实上我根本就没看完它,甚至连名字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那部电影一开篇的镜头是一个中年男性,表情麻木的脸部特写占据整个屏幕,画外音是他悠长缓慢且充满困惑的一句问话:What's happyness?只看到这里,我就按了遥控器暂停键,仰头闭目,沉痛地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What's happyness?“……然后,我记得我没再看下去,仅仅为这句话,就足够我陷入和男主相同的抑郁。和我同组的另一个男生几乎和我是不约而同辞职的,这肯定不是巧合。 我俩辞职后的感受也是神同步:终于睡踏实了,觉得生活并非不美好,感觉不美好真的不能怪社会。


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生,哲人的洞察总是如此准确。在伍迪·艾伦的新作《非理性的人》里,男主角终于发现自己新的存在价值就是设法毒死一个坑害不能获得抚养权的单身母亲的著名律师,在那之前他活得百无聊赖,几乎想拿起一把左轮手枪结束自己。他在一所著名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并且小有名气,仰慕他的师生也不少,向他投怀送抱的包括一个他的漂亮女学生——艾玛·斯通以及同校化学系的一个中年女教授。 但是他总觉得食不知味,还伴随心理性阳痿。他不知道活着到底有啥意思,行尸走肉是他当下的真实状态。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上帝向他指明了通往幸福之路——毒杀律师,拯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单亲母亲。


他发现了这一生存目的之后迅即焕发了新生。他品尝美食,关注仪表,恢复了性生活,开启了一段忘年恋,还觉得带着女教授私奔去西班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他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多姿,贪生怕死和寻死觅活之间只不过是一线之隔,只要转变了自己的心态,树立了目标,生活就能转了180度的弯。他甚至情不自禁地感慨:难怪那么多人都如此热爱生活啊!


当他发现女学生要去告发他的罪行,导致他才刚刚开启的幸福人生不得不嘎然而止时,他竟然不能接受了,生活本是如此美好,他可不想放弃,他也不知道何时竟然变成一个贪恋世俗生活的人。只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不经意尝到了生活的甜头。



跳出电影,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东西让你尝到了生活的甜头?又是什么原因让你慢慢厌倦了人生?


多少年来,多少人在热烈讨论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之道,说白了是在讨论如何平衡自己苦逼的时间和品尝美好生活的时间。只是,最后你真的找到了你的平衡之道了吗?我十分赞赏某女CEO在访谈里的坦诚,她说:Actually,我认为工作和生活确实很难平衡……确实找不到平衡的还是一位把工作当兴趣做的某女CEO,你觉得你自己会比她更有办法吗?


如果说平衡单纯指工作时间和家庭生活的合理分配,对某些人来说确实很难做得好。对多数和我一样的庸常之辈,时间精确分配似乎还提不上日程,我想平衡对我们来说更多指的是衡量孰轻孰重之后的一种“舍与得”的选择,或者是反思内心之后毅然决然地按下你人生的restart键。就像和我一起辞职的那位男同事一样,必要的时候,请热启一下人生吧!你不是走入绝境了,你只是被生活卡住了。



卡住你的不是什么重大的哲学命题,也不是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前任,可以说根本不关别人什么事儿,责任根本全在你自己。哲学教授只是找到了一个帮助别人的目标,一个足够挑战性的目标,虽然极端和戏剧性,但说的道理是对的,你只是需要找到属于你的那个niche,然后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你不适合繁重、强竞争的环境或工作,就去选一个不那么累不需要过度竞争的工作;如果你受不了低效率的公务员职业,喜欢动脑、喜欢挑战自我,那么你大概适合搞销售、猎头什么的;如果你热爱文艺,有创造力、奇思妙想,或许可以试试朝文艺圈探探路。


相信自己,通往幸福的第一小步不过是先摆脱让你从根本上就不快乐的东西。道理无比简单,做出选择却极其艰难!而且很多时候,做选择真的需要底气和运气,这恐怕也是那么多人说不快乐,却长久地沦陷在不快乐中的本质原因吧。



我真的亲见很多身边案例,走对了人生的路子,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我从不写鸡汤,说这个也不是给自己洗脑催眠,我只是想拿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激励一下自己:做出适当的改变,你要的最低限度不过是比过去的快乐多一点点。难道连这你都不配吗?


在最近这些变故中,在我过往12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参悟了几个真理,虽然这些真理不言自明,却总是能不断卡住我们,现在总结几个如下:

1、你确实只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一次。

2、曾经觉得不适合不喜欢的,永远不会突然变成适合和喜欢的,不要心存幻想,不要浪费时间。

3、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是通往幸福快乐的唯一的方法,也包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状态。你只能不断去寻找, 尝试 做出改变,直到找到那个点为止,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除此之外,谈平衡都是在扯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