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的小陈,最近是焦虑不安,无心上学。因为每天早上,他都会接到多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没别的,就两字,还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小陈跟我们反映,他现在每天压力都很大,每天早上都要被催债的电话、短信叫醒。因为小陈在很多个平台借款,如今借的这些钱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还,他自己心里有很害怕,也有很大的压力。
当小陈拿出自己手机的时候,记者看到上面安装了多个校园贷平台的软件,人人分期、名校贷、分期乐等。打开这些软件,密密麻麻的账单信息显示,每月要偿还的贷款都有9笔以上,每月的贷款金额加起来少则2500多则超过3500。但是,小陈说,这些钱虽然是用他的身份证信息借的,可他一分钱都没有花过。因为借钱的是他的两名同学,小张和小左。两人当时均已有急事、要用钱为由,向他提出,用他的名义借款。考虑到是关系较好的同学,小陈就将自己的身份证、注册的账号密码提供给了他们。
据小陈介绍,借款只需要拿着身份证读一下上面的信息,然后发送给对方,就会显示注册成功,成功后账号里便有了额度,也可以在里面借钱了,而借这些钱,平台方是不会询问用途的。
一开始,小张只是借了5千元的分期贷款分18期偿还,小陈也借了1万元的分期贷款分24期偿还。可看到从这些校园贷平台上借款很容易,小张就开始不停的下订单贷款,小陈对此却毫不知情。每次,小张申请的贷款一到小陈的银行卡上,小张就说这是别人转给他的钱,让小陈转还给自己。渐渐的,先是小左休学失联,另外一个同学小张,也不接自己的电话。小陈这才反映过来,于是马上去贷款平台更改密码并查看。这一看不要紧,自己名下有3万多元的贷款,而这些钱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小张借的。
海口经济学院学生小宋说,其他的同学可能碍于面子,就借给他了,大家都是借他现金,像网上借贷这些不敢,害怕自己还不上,以后要是自己还也还不起。
这名同学告诉记者,小张平时经常夜不归宿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还谈了一个女朋友,花钱有些大手大脚。而小左之前更是因为赌球欠下过高额的欠款,最后是父母帮他还上了欠款。那么,小陈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小张和小左现在又在哪呢?
一开始,这名男子对于小左父亲的身份一直矢口否认。但是,当记者再一次拨通这个电话的时候,这名男子又改口,称他确实是小左的父亲,只不过他们已经不想再管这个孩子了。并且他们也不知道阿左目前在哪里,对于他所欠下的钱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随后记者向小张询问了小左借款的事宜,据小张说,这些切确实是小左借的,而这些钱都用来买衣服、吃的一些消费。
小陈说,自己的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一家人都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生活。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最多1200元,他根本负担不起这些校园贷款平台的高额债务。在后悔自己轻信他人之余,小陈决定向警方求助。
警方介入帮助协调 校园贷皆因虚荣心作祟
将身份信息借给了同学贷款,但现在贷款又还不上,两个同学似乎也不想认这笔账,那么,小陈究竟该怎么办?警方又能否帮助小陈把钱要回来呢?
在记者陪同下,小陈来到了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高校区派出所,并将自己的事情反映给了警方。而在初步了解情况后,民警表示,首先,小陈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借给了同学,并且,小陈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借身份信息给同学贷款,应有判断能力。所以,他们初步将此事定性为学生之间的经济纠纷。不过,民警表示,他们会联合学校,帮助小陈找到小左和小张,协调处理此事。
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高校区派出所的教导员郑晖霖向我们介绍,今年接到的学生校园贷款的报案,总共有12起,正在办理的有5起,贷款金额少的几千,多的上万 ,甚至超过十万。 而从他们在办理几起案件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借贷前,根本没有考虑过能否还得起,也就是说,将法律意识和责任,完全抛在了脑后。有些学生就存在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平时在工作中也跟学校多次加强沟通,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很多的学生,依然是没有走出借贷、还贷的圈子。
对此,记者在大学城也进行了走访发现,学生们用校园贷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无外乎,都是虚荣心在作祟。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向我们反映,身边有使用校园贷的人,比如说他家里给他生活费,他拿这个生活费,来还这个贷款,那他自己的生活费没有了,他就只能又找另外一个平台借,拆东墙补西墙。而这个同学就只能平时干兼职,多还一些贷款。
也有同学说,他身边有使用校园贷的人,就是实在是没钱,平常跟身边的同学借的太多了,有个同学也是通过校园贷借钱,有十几万,向很多个平台借贷,这个同学现在已经单方面退学了。
海口经济学院的大四学生向记者说,同学借贷,一般都是买一些东西,十个人里面,大概有3个借钱买东西或者以多个人的名义贷很多,有的是用来赌博的多一点,他们也不考虑能不能还的上,如果赢了就还的上,输了就还不上了。
而近年来,校园贷引发的事件频发。2016年,河南一名大学生通过十多家贷款平台,利用同学信息借款数十万。最后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2017年4月11日,福建一名20岁的女大学生因无力偿还57万元的巨额校园贷款,选择在宾馆烧炭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2017年4月19日,海南儋州一名大学生两万元的校园贷,最终滚成13万,父母变卖家产都无力偿还。
校园贷催生“学生代理” 一学期放出几百万贷款?
小陈的事,警方正在帮助其进行协调,但是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又发现,校园贷的流行,还催生了一种所谓的职业——平台代理。而这种代理的身份,一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利用自己学生的身份,在学校里面对校园贷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的推广。
海口经济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陈跟我们说,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也是分期乐的工作人员,来给同学放贷的,小张就是通过他,上门弄得,他就是同学之间的一个中介。
走在校园里,记者发现校园贷的小广告,一般都张贴在学校的厕所等较为隐蔽的地方。
有的平台通过学生代理将传单发放到各个寝室,还有的平台,则通过学生代理在朋友圈进行宣传。“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想”,“女生优先,秒放款”。随后,记者也以想进行校园贷款为由,找到了一名学生代理,了解情况。
网贷平台的学生代理向我们介绍,他会跟核对本人的信息,只是说核对你身份证的信息,但对于自己有没有还款能力,都不会考察;如果有问的话,就说自己家里有钱,家庭条件比较好,要是还不上,就跟他们没关系,反正就直接给他办。办完以后,他拿着钱拿去做什么事,跟他们没关系。
浏览这名学生代理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他一个人同时代理了多家校园贷平台。而这些平台对贷款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审核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另外,这名代理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想换电脑、手机,或者需要钱消费,但是又不敢跟家里伸手要。于是,就利用这些平台贷款。
网贷平台的学生代理向我们介绍,做贷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分期已经办的不能再办了,所以才去做那些(贷款)的;因为贷款的话你找别人做都是要收你所谓的手续费的,刚开始可能说就借个几千块钱,还不上就拆东墙补西墙,越补越大,反正就是借钱还钱,借钱还钱。
按照这名学生代理的说法,以小张和小左借钱的平台为例。小左一开始借了5000元分18期还,每个月应该还277元,加上利息共354元,这其中每个月利息就高达77元。而小张借了10000元,分24期还,每个月还416元,加上利息共515元,利息就有100元。以支付宝旗下的分期平台——蚂蚁花呗为例,最高的利率是12个月、8.8%,而这些校园贷平台的利率则达到了24%。可就是这样,依然有很多学生选择,通过这些校园贷平台贷款,而且数目惊人。
网贷平台的学生代理向记者透露,现在做一单是给40还是60,一个月单单算单量的话,会有上百,上学期光一个海经院放出去几百万,就单单一个平台就这些,十个人当中能有5、6个,6、7个都有借贷,一般还不上了,都会打电话给父母。
点评:千万不能让校园贷成了“校园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有些在校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这一平台,缓解日常生活性消费和学习型消费的燃眉之急,或用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各项准备。然而,值得特别注意和警惕的是,有些同学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多头借贷,并将贷款用于娱乐性消费、休闲性消费甚至酗酒、赌博等畸形消费上,以致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还没步入社会便给自己套上了一道枷锁,一时难以翻身。个别同学滥用同窗好友的信任,借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四处借贷,一旦无力偿还便躲避逃避,将同学置于“被借贷”的被动地位,将自己的社会信誉赔了个一干二净,最终还得让省吃俭用的父母帮助还贷,你这不是坑爹坑妈坑师兄么?针对这一情况,银监会应当坚守校园贷“三不一禁”的四条红线,切实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尤其是对采取虚假宣传方式、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违法违规收取超标准利息,诱导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甚至让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者,绝不能仅仅以“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而轻易放过,而必须严肃予以查处,直至追究其经济责任乃至法律责任。学校则应当配合银监会,对校园贷进行监督,而不能让校园贷放任自流;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倡导理性消费、合法消费、科学消费,而不能任凭莘莘学子往校园贷的陷阱里跳,千万不能让校园贷成了“校园害”。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王小辉
《直播海南》热线:66810110、668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