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望月的博客
资深 Blogger、科技专栏作者、互联网爱好者望月的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③ | ... ·  昨天  
湖北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③ | ... ·  昨天  
江苏新闻  ·  已确认!阿里与苹果合作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已确认!阿里与苹果合作 ·  2 天前  
远见财金  ·  AI,突传大消息! ·  2 天前  
沈阳网  ·  大降,低至1元!很多人坐不住了…… ·  2 天前  
沈阳网  ·  大降,低至1元!很多人坐不住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望月的博客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望月的博客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12-27 23:20

正文



前些天,平安夜,在知乎上发生了一件小事。


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两个知乎大号在“高通845与麒麟970,究竟谁的AI更强”的问题下的回答比较类似,且都倾向于捧高通,具体怎么回事,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随后,知乎对这两个大号进行了封号处理。


这个处理可以说非常严格,近乎严苛了。


然而,有媒体似乎并不满意,把问题上升到知乎“变味了、变水了”云云,这就有点费解了。


要知道,就算是微博当年那么严重的“大概8点20发”事件,也没见微博封了那些明星的号,更没有人说这事微博有什么责任。


在其他自媒体平台,发软文、甚至同样的软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没见谁跳出来说这个平台不行了。


如果不是主观的恶意,那么就只能说公众对知乎要求格外严格。


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在《芳华》中,当学雷锋标兵林峰搂抱林丁丁并说喜欢她的时候,林丁丁哭着喊着不能接受,因为自己的信仰不容有瑕疵,哪怕是正常的恋爱。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受害者的公众形象更为重要,稍有瑕疵就会由弱变刁,而加害者的任何优点都会被放大成人性的光辉,这种不公平待遇,被研究者称作“弱侍效应”。


这两个事其实说的一个道理,那就是越好的人和事,越容易被苛求。


知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高质量、高逼格的知识社区。所以,当它有任何瑕疵,哪怕这种瑕疵和知乎平台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的时候,都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知乎的作用和其他平台不同。


在B站,阿斗这样的Up主发个视频广告,我们不以为然;在快手,看到再离奇的事,我们也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娱乐消遣的,大不了,就是没太能让我们高兴起来而已。


但知乎不一样。


在知乎,很多时候我们是去寻求帮助的。


比如,最近,我在装修房子,在选购很多家装材料之前,都是先去知乎搜索一番再做判断的,这时候,知乎于我,是一种决策参考,所以如果这些回答是软文或者水军的话,我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知乎是靠“认真你就赢了”发展起来的,信任可以说是知乎的基石,不少商家想尽办法想做知乎的营销,恐怕也正是看中了知乎这种被用户高度信任的商业决策价值,但是,这种软文会极大的削减知乎的整体信誉,所以, 知乎可以有硬广,却绝不能有软文。


从这方面来说,用户对知乎的苛求,有点像电影《蜘蛛侠》中,Peter的叔叔Ben对他说的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吧。


这种苛求,或许是知乎和其他走高质量路线的产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tao 是微信公众平台前技术总监,也是“骑行西藏”的作者,我在他那里买了不少挂耳咖啡,味道很不错。


扯远了。


@tao 今天写了篇文章,标题是“公众号原创保护的不足”,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很是赞同。


当然,这种意见和建议是善意的,大辉、三表和我也都写过文章吐槽提意见,目的是希望微信更好更快的改进,有时候也会被采纳。


又扯远了。


虎嗅的编辑看到了这篇文章,申请转载,@tao 同意了,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预览给他的时候还是采用以前的标题,但在发布之后,标题却变成这样了:



一个温和的提议,变成了恶意的攻击。


我无意评价虎嗅的这种做法,我想说的是,以@tao 的阅读和见识,想要取一个更加博眼球更加吸引流量的标题想必并不困难,但那就不是他了,就不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了。


这,大概就是克制的代价。



科技自媒体圈最近出了个事儿。


某位科技KOL进去了,据说,是被一家大公司“送进去的”。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是写了该公司的不少负面,并且没有实锤,被归于造谣生事之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