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23 小时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23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90星]Open-R1-Video:为视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academic-project-temp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宋朝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19-05-25 14:56

正文

本文经由 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每天关注我们的读者都已经成为了 地理达人 ,即使有什么知识漏洞临时想找,随手翻开一本地图册就能得到最权威的解答。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基本地形 获知已经不再困难,而且可以用最新最科学的方法 在纸面上清晰地表达


比如这样子,其实是数千年人类成果的产物


但对千年前的 宋人 来说,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全球航行和现代化的制图技术仍未出现,更别提遥感卫星这种怪物了。 但他们 也有自己认识世界的一套方法 ,用 地图和山水图 串连起了中国人对祖国的感知。


宋朝所在的中世纪也是阿拉伯人的黄金时代

对于商业民族阿拉伯,地理学也得到长足发展

(图片来自wikipedia)


宋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宋代地图有多强


宋朝距今千年, 存世的地图其实不多 ,其中还有一些是在 明朝复刻过 的版本。对于文物专家来说这些翻录地图的价值要打些折扣,但对于地理爱好者来说,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看到宋朝人的世界观。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东震旦地理图》 。这张地图虽然由南宋僧人所作,但清晰地表现了整个长城以内的宋代行政区划,标明了宋代的所有路/府(省级单位),以及下辖的主要城市和水道。


《东震旦地理图》

(图片来自《中外交通古地图集》)


再仔细看这张图,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 山东半岛是被抹平 的,巨大的杭州湾倒是有所表现,而浙闽交界处变成了一个直角,两广是平整地向西延伸,雷州半岛直接就不见了。总的来说,这是一张 被人为抹得方方正正 的地图,能省略的细节都省略了。


注意,左下角有一个三佛齐是指苏门答腊

可见这图画的实在不怎么准

不过足够看到“天下”的大概也就够实用了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地图制作受到古代 “九州”意识 影响,喜欢把帝国轮廓画得方方正正, 让皇帝感受到坐拥四海的帝王之尊 。这也符合古代圣贤为中国制定的发展路线图,地理上的准确性反倒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九州作为一个很古老的概念

一直也是在变化的,而且和现实愈来愈远

毕竟早在汉朝就已经是十三州了


唐朝的地图 对方正的追求 就很明显。在《唐十道图》和《唐一行山河分野图》中,帝国疆域四四方方,非常理想化。


《唐十道图》

(图片来自《中外交通古地图集》)


《唐一行山河分野图》

(图片来自《中外交通古地图集》)


但这种作图方法对有追求的制图师来说实在是一种 心理折磨 。而且随着宋朝与北方游牧帝国、东南方外国商船的交互越来越密切,这样的理想化地图也满足不了军政指挥的需求。所以从 北宋中后期 开始, 追求精准的地图制作流派 开始出现,为朝廷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山水地形图。


我们能找到的 最早的精确地图 ,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的 《九域守令图》 。在这张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突出的海门、凹进内陆的杭州湾和珠三角……南方地形也比较清晰,洞庭、鄱阳、大庾岭等关键地标的位置大致正确。这都是过去的中国地理图上未曾出现的。


《九域守令图》

(图片来自《中外交通古地图集》)


而到了南宋,制图家 黄裳 (不是写《九阴真经》那位)集历代地理图之大成,又自己亲自走访了全国山川,绘制了一幅 《地理图》 ,也就是后世著名的《苏州石刻地理图》。


《地理图》

(图片来自《中外交通古地图集》)


这幅图的 精密程度前所未见 ,不仅画明了长城以里的城市山川,还对西北、蒙古高原和东北的地形有所展现,并精确地注明了“契丹遗族”、“女真黄龙府”、“高丽新罗”等周边势力的情况,连偏远的 海南岛 形状都大致正确。


原来宋人看世界,就已经如此准确。



山水画里见江山


但地图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宏观视角当然不可或缺,但如果少了微观视角难免显得无聊,也不容易寄托对大好山河的情感。所以 城市风情画和山水画 ,作为一种中距离记录地理的手段,也成为了观察宋人眼中世界的工具。


从北宋中后期开始,由于道君皇帝 宋徽宗 对书画技艺的痴迷, 朝廷鼓励艺术家从文人当中分流 ,还得到了国家编制,能够在专门的画学学习技法,并在翰林院图画院(宣和画院)中从事创作。专业化的分工,让画师得 以雕琢自己的技艺 ,在 不同的绘画领域 画出杰作。


毕竟徽宗自己就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

(《桃鸠图》,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当然要数 《清明上河图》 ,作者 张择端 就是宣和画院的工作人员,受皇帝委托为大宋首都汴京(开封)绘制一幅全景图,展现大宋的繁华盛景。


到了今天,《清明上河图》已经成为了历史学家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重要抓手, 文创界 也围绕这个文化IP开发了不少产品,在开封地标清明上河园里,就能找到不少图画里的元素,还有像 《清明上河图密码》 这样结合历史细节与悬疑刺激的好书问世。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片来自wikipedia)


其实宋徽宗年间还有一幅 《千里江山图》 和《清明上河图》齐名,两幅画都被评为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两千年帝国史,别的朝代能有一副入选就不易,宋徽宗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就贡献了两幅,可见其人才培养确实非常成功。


《千里江山图》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来自wikipedia)


和张择端40岁时创作《清明上河图》,倾注半生功力不同,《千里江山图》的作者 王希孟完图时年仅18岁 。这是个真正的少年天才, 徽宗慧眼识才 ,发现了王希孟的才华,还亲自指点他画技。


有了 皇帝亲自点拨 ,王希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很快就成了能 独当一面的画家 。而他进献给皇帝老师的第一幅作品,便是人称“一点一画均无败笔”的《千里江山图》。


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千里江山图》走上了 《国家宝藏》 ,让世人见到了这副传世名画的风采。


《千里江山图》局部的山

(图片来自wikipedia)


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接处用深浅各异之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人物多粉画。这些颜色历经千年收藏仍然光彩夺目,原因在于上色时使用了 贵重的矿石颜料 ,这是 宋徽宗给与爱徒的支持


《千里江山图》局部的水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技法上,王希孟用 长卷形式 描绘了美丽的 南方山水印象 ,全图分为六个小段,每一段都有自己的疏密布局,连起来看又是一幅 完整的长图 。全画也不仅有山水,更有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还有用宋代画院特色的工笔描摹的小小人物。人型虽小,却形神兼备。


是一个栖居的好所在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两幅名画与众多巅峰地图 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宋代人眼中的世界。


千里江山何处寻?


王希孟完成了画作之后,宋徽宗特别欣赏,把爱徒神作 赐给了宠臣蔡京 。王希孟此前的生平,便是我们从蔡京的第一份题跋中所了解的。但也仅限于此了,这位天纵英才式的画家,此生似乎只为创作《千里江山图》而来, 此后再无作品 ,年仅 23岁便与世长辞


这让《千里江山图》成为了一道千古谜题, 没有人知道,画中是大宋的哪一块江山。 目前,以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为代表的主流看法是,《千里江山图》的取景地是 江西庐山及鄱阳湖


进入江西的第一站,便是庐山


图画描绘的是一片 江湖沼泽边 的大山,在北宋疆域里,符合这种山水格局的只有 庐山 。而水草丛生、烟波浩渺的水上景观,和广袤的 鄱阳湖水域 极为相似。还有画中人使用的蓑衣、斗笠、脚踏式双体船,都符合 江西北部的民风民俗


《千里江山图》里的渔船


江西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