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行摄影师拉弗格来说,照片是一种见证,更是一场意外发现。人们总是很难相信,那些总是出现在新闻标题里的危险地带,会有想象以外的意义。唯有亲自踏上一片土地,它才不再仅仅是旅游攻略里所写的地址,而是一个个真实而复杂的生活场景。
文|李斐然
编辑|金焰
摄影|艾瑞克·拉弗格(Eric Lafforgue)
法国人艾瑞克·拉弗格(Eric Lafforgue)是一个旅行摄影师。他到世界各地旅行,拍当地生活风光,并靠这些旅行照赚钱。但他似乎老被人误解,特别是机场的海关,他们总会捧着拉弗格的护照,盯着那上面一连串看上去冷门的旅行目的地——朝鲜、苏丹、索马里、也门、埃及、叙利亚、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一脸警惕地质问他,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要花好大功夫才能让他们相信,我去不那么热门的旅行目的地,纯粹是为了摄影兴趣。」拉弗格说,可人们总是很难相信,那些出现在新闻标题里的危险地带,会有想象以外的意义。「让我感兴趣的是生活的真实面貌,在那些不那么熟悉的地方,人们如何生活?」
在他的旅行照里,答案会一点点浮现。在库尔德斯坦,你看得到武装部队开火交战,坦克载着弹药开过来——那是24小时生活的一部分,但有时它只是一小部分。炮手时不时就会从坦克里爬出来,吃饭洗衣服,在坦克上扯一条绳子,把洗好的内衣挂在上面晾干。毕竟在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每个人都要过日子。
由于政治压迫和经济贫困,很多厄立特里亚人都尝试逃去苏丹等其他国家避难,而拉沙伊达人就在从事着这门不那么合法的交易。渴望逃离的人们依靠人口贩子带他们离开故国
朝鲜也不都是想象中「落后、难以接触、奉行集体主义的人」。在那些集体仪式结束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有自己的乐趣。他们在周末结伴去钓鱼、滑雪、练习跳舞,还可以支起一把大伞,在绵长的海滩上散步。每个傍晚他们会涌入晚间开放的游乐场,稍微尝试一下过山车的刺激滋味。
世界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活法:戴着Nike 帽子的朝鲜男孩对拉弗格说,他长大了想做一个能赚钱的商人;厄立特里亚一个村庄头领的梦想是,去一个叫美国的地方看看,很多人都跟他提过这样一个国家;而在只有小飞机才能抵达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中国人在一个偏远村庄里经营了一家小小的商店,他用蹩脚的英语笑着宣布,「我在大冒险啊!」
「对我来说,照片是一种见证。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真实的活法是什么样子的,都能够留存在照片里。」拉弗格说,「唯有亲自踏上一片土地,它才不再仅仅是旅游杂志上那一串一串的大写标题。我去的地方越多,就越能感受到这一点。旅行的最大真理是——你要相信,everyone has a life,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是如此。」
2013年,朝圣者前往阿拉哈巴德参加大壶节。相传印度教的神明和魔鬼在争夺一个装了长生不老药的水壶时,不慎打翻圣水,它们落入了四个地方,其中圣水落入的阿拉哈巴德就成了人们眼中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这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聚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集会
他的旅行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漂亮的风光照,也不总是愉快的经历。更准确地说,他得到的是「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则」,透过镜头记录,「这就是我们的活法」。
在所有的旅行目的地里,拉弗格最喜欢的是非洲部落。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拉弗格从10岁开始就要时而跟着家人到非洲暂住。对他来说,非洲不只有旅行手册上描述的广袤大草原、丰富的野生动物和传统的部落习俗。
拉弗格在纳米比亚旅行时,见到了这里的「女王」。纳米比亚当地人口基数最大的民族是奥万博族,他们的部落女王名为Meeku Mwadinohmo,在当地语言里意为「勿伤鸵鸟」,而鸵鸟是当地人信仰里重要的象征。按照族中长老的指定,自小生活在王室家族的女王在2005年继位,统治着周围55个村落。女王的宫殿用可乐豆树围了一圈三米多高的木栅栏,宫殿外侧驻扎着部落里健硕的男人,中间居住着宫殿里的女性,而女王则住在整个宫殿最中心。女王穿着一双夹脚人字拖,带着拉弗格进入自己的宫殿。这里就像是一座迷宫,除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外人很难分辨村中的方向。但是只要遵守规矩,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座女王的宫殿。想要进入宫殿的访客,只要在进入前大声呼喊一番,以示自己的到访就可以。女王告诉拉弗格,「英国女王真应该学习一下我们的传统!」
在这里,现代和传统奇妙地碰撞在一起,构成当地独特的生活样态,改变着土地上的人们。
最初拜访非洲部落的感觉,像是在「重访历史」,这里的人们保留着最古老的生活习惯和信仰。他们群居,靠耕作养活自己,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里没有自来水和互联网,但同样也没有偷窃和掠夺,一切都以最古老的规则运行着,简单而缓慢。他们敬畏自然,崇尚高山、树林和湖水,甚至保留着近乎愚昧的信念,比如在一些部落,人们相信双胞胎的出生是影响部落收成的凶兆,一旦出生必须马上处死。
这里的生活正在改变。在安哥拉南部的小村庄,他见到了住在那里的穆卡瓦纳部落。在这个要翻好几座山才能抵达的偏僻地方,一个黑皮肤的小女孩抱着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洋娃娃。她告诉拉弗格,这是她最心爱的伙伴。为了让洋娃娃更像自己,她还把娃娃顺滑的头发打乱,编成当地部落流行的「脏辫儿」,就像这儿的每个人一样。
在非洲,信奉伏都教的丰族人尊崇双胞胎。一旦双胞胎不幸夭折,丰族人就会用木头雕刻小雕像,他们相信双胞胎是永生的,肉体虽然死去,但逝者的灵魂不灭,它会存附于雕像中
「一个很可能是Made in China的外国洋娃娃,现在融入成了安哥拉部落一员,我喜欢这个生活事实。」拉弗格说。
当然,生活也有偏轨的时候。在埃塞俄比亚,援助机构为当地修建了高速公路,他们相信只要落后地区通了电、修了路,就能够得到实质发展。但拉弗格看到的画面是,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堆满了马粪。高速公路的确修好了,可是当地人负担不起购买汽车的费用,他们依旧骑着自己的马,走在平坦的公路上。
这里是贝拉大酒店,它曾经是整个非洲最奢华的地方。它修建于1954年,那时候的莫桑比克还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商人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看到了造梦的商机,在这里建造了120间高级套房、私家影院、游泳池、直升机专用停机坪,甚至还包括一家银行和一所邮局。在那时候富人的设想里,这将成为来非洲大冒险的富有旅行者的梦想休憩之地。一切没有像想象中那样顺利。酒店因为生意惨淡,于1963年倒闭。不再有那些有钱人来这里住宿,莫桑比克内战期间,这里是指挥战役的军事基地,后来,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挤进了这栋废弃大楼,这里成了他们的避难所。曾经灯光通明的酒店大堂,现在是毒品、疾病和垃圾的收纳场。游民们把昔日的天花板拆下来烧火做饭,楼里大部分的水管、门窗都被人早早拆掉拿去黑市卖钱,女人把洗好的衣服挂在大堂中央晾晒,而瘾君子则窝在旋转楼梯上颓靡。楼道里没有电,当太阳不再照射酒店的时候,这里一片漆黑。
今天的贝拉大酒店几乎看不出一丝昔日的痕迹,这个非洲曾经最奢华的酒店如今日益糜烂,上演着令人发指的贫穷噩梦
现代和传统文明之间的地带,就是这些地方人们所面对的新生活——有新机遇,但也有新矛盾。哈默部落的孩子们现在可以去附近的现代学校上学,那是政府为了改变当地教育专门成立的学校。族中长老支持送孩子上学,孩子也期待着新鲜的校园生活,可他们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难题:「文明」禁止学生穿兽衣进学校,必须穿套衫和牛仔裤,可是,不同于不用洗涤的兽衣,「我们并没有钱买肥皂洗这些衣服啊!」
「我时常回到曾经去过的国家,回到令我难忘的地方,寻找曾经遇见的人。」拉弗格说,「虽然一些部落和地区因为殖民开始在经济上突飞猛进,但当地人对这样的变化毫无准备,也不知如何应对。」
最近几年带给部落生活最大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手机。手机进入部落以后,一度成了时髦的象征。硬塑料材质的电话卡被女人疯抢,她们要把它做成耳环,而现代社会废弃的可乐和芬达的易拉罐也没被剩下,它们被改造成了头饰,顶在埃塞俄比亚女性头上。
非洲当地部落打扮时髦的女人,在阅读法语版时尚杂志Vogue。非洲部落是摄影师拉弗格异常热衷的旅行目的地。他说,因为在这里,你总能发现旅行手册上看不到的画面,最有趣的正是部落里人们真实的活法。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雷特小镇,生活在这里的达撒奈特(Dassanech)部落一直过着传统的生活,直到这里开始修建大桥。涌入这座小镇的外来工人不仅建好了大桥,还留下了更多新鲜的生活元素—可乐、啤酒、手机、纽扣、别针,还有时尚杂志……跟外来的时尚潮流不同,当地部落有自己的时尚。女人们喜欢收集酒吧里的瓶盖、废弃的手机卡、可乐易拉罐、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管帽,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废弃品用绳子串起来,做成项链、耳环或是头饰。在这里,没有任何东西会被丢掉。所有在现代城市里被视作垃圾的物品,在这里都会得到另一种生命,它们被部落里的人回收利用,成为当地最时髦的装扮。
非洲达撒奈特部落的年长女性展示着她的头饰,坏掉的手表、废弃的瓶盖、纽扣在当地都是最时髦的装饰品,但更年长的女性还是会习惯性地加上羽毛。工业世界的消耗品混杂着传统的动物羽毛,在这里变成了时尚,创造了当地传统和现代生活相互关联的方式。
去非洲部落旅行的时候,拉弗格都会给部落里的朋友带去礼物,被提名次数最多的礼物就是手机。并不一定是最高配置的苹果手机,只要是有屏幕的二手手机,都让他们感到兴奋。「只要我带去了手机,他们就都疯了。明明他们的房子还没有屋顶,住的地方没有厕所,也用不上自来水,可是他们只想要一个手机,哪怕这里只有很微弱的网络信号,只能靠充电宝补充电量,可他们还是一个个沉迷在小小屏幕里的陌生世界,搜索,上Facebook,发邮件。」他说。
没有手机之前,部落里没有偷窃,人们只会为了代表劳动力的牛相互争夺。但是现在,手机似乎已经取代了牛的地位。拉弗格经常接到部落里朋友的邮件,「我的手机被人偷走了,下次来再给我带一个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部落早已走在现代化的路上,人们却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许多来非洲旅行的游客依然相信,今天的非洲人还像美国电影《上帝也疯狂》里面那样,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不会说英语,不认识可口可乐的瓶子,拿动物的皮毛当衣服,成天靠打猎生活。殊不知,这些部落人早就习惯上Facebook发照片,在Twitter上到处点赞。
非洲达撒奈特部落女性展示她的头饰和项链。在当地,项链和头饰代表财力和自信。你佩戴的东西代表了你所拥有的一切,人们总是尽可能将全部饰品戴在头上。通常情况下,部落里的人们非常乐意售卖他们的传统装饰品,你可以很容易买到那些用动物毛皮制作的传统饰品,但要让她们卖给你这些废弃瓶盖做的项链可就难了。这是她们引以为傲的时尚潮品。谁的瓶盖多,谁就更美丽,也就更有自信。
为了迎合游客对非洲的想象,当地人开始假扮一种生活。每当有旅游大巴抵达部落的时候,他们就会换下自己日常穿的T恤牛仔裤,戴上假发,穿上原始人服装,收起手机,假装听不懂英语,做出夸张的表情,扮演游客想象中的非洲原始人。一切都是因为:这样可以刺激旅游,以此赚钱。
就连宗教仪式都未能幸免。在埃塞俄比亚,以往牧师在布道前都会先感谢主,可是有次拉弗格看着他拿过麦克风,大声地说:「感谢今天到场的游客们,谢谢你们来到这里观赏这一切。」
一个保持传统装扮的辛巴女人在尝试芬达的味道。在纳米比亚,卡奥科兰的辛巴部落算得上最具特色的传统部落。但是现在,这种传统也在经历现代化冲击。有一部分辛巴人受到18世纪传教士的影响,改变了部分生活习惯,穿上了维多利亚式的服装,不过仍然有很多人坚持着自己的部落传统,崇拜祖先,崇拜火,相信祖先和火是维系民族的精神核心。在每座辛巴村入口处都会点燃一堆不灭的篝火,以纪念祖先。辛巴女人常年袒露上身,每天往身上及头发上涂抹红色石头磨成的膏状物,所以传统的辛巴人永远都是红色的。
「对我来说,这太荒谬了。」拉弗格说,这样只会让人们一直生活在对彼此的误解和偏见里,离生活的真相越来越远。
他希望旅行能够记录一种更真实的生活状态,哪怕是一瞬间。「我喜欢回到这些地方,寻找曾经遇见的人。但我并不是总能找到,那些还没怎么交流过的朋友,那些曾经去过的地方,在10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人早已离开故土,有些地方被炸毁,或是关闭了边境,甚至被从地图上抹掉。」拉弗格说,「很多我曾经拍过的部落,如今只能存在于照片里。」
生活在纳米比亚辛巴部落的人们因为常年缺水,没有洗澡的习惯,辛巴女人喜欢用红土混合黄油涂抹在身上,替代沐浴,辛巴女人也因此被称为「红泥人」
拉弗格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专注拍摄笑容,在世界各个角落寻找当地人的笑容。他相信,笑容背后是一瞬间的真实。「笑容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到朝鲜,尽管人们说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生活背景,可是每当你走向一个微笑的人,地域差异带来的隔阂就瞬间消失了。」他说,「我想把这种积极的态度带给更多人。」
在肯尼亚的桑布鲁部落里,他把镜头对准了脖子缠着巨大项链的新娘,让她露出笑容。可就在拍完这张照片后,新娘的妹妹跑来告诉他,那个笑容并不代表快乐。这是一段被强迫的婚姻,就算不喜欢新郎,也无从选择,会被对方强行拖走。更可怕的时候,婚礼同时意味着割礼仪式,因为在这个传统的部落,少女必须要割掉外生殖器,才能达到结婚要求。
「你对人了解得越多,你越会明白,很多时候笑容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和伪装。在亚洲特别是在日本,人们经常会伪装出一个笑容,来掩饰他们的尴尬、紧张甚至愤怒。我开始明白,笑容不一定意味着接纳、沟通,它有时候掩盖了更灰暗的故事。现在的我发生了一点改变,我仍然寻找笑容,但我同样关注这些笑容背后的灰暗面,试着带来改变。」
直到现在,每次出发前,拉弗格还是会提前做一番功课,在网上搜索即将抵达的地方,跟认识的朋友闲谈着可能见到的场景,但是只有他知道,一旦飞机落地,那一定是一个和想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有完全想象不到的生活。
就像是他曾经在朝鲜所经历的一切。在第一次出发去朝鲜前,他也对这个陌生的目的地充满了设想。也许这里全部住着循规蹈矩的人们,按要求出行,按要求劳动,每个人都谨言慎行,没有人会出格。可就在他有点紧张地抱着相机徘徊在三八分界线附近的时候,背后的朝鲜哨兵反倒先开了口:「你能不能帮我拍张照片?我想留个纪念。」
有些画面永远留在了拉弗格的底片上,作为历史的底色。离开朝鲜的那一天,拉弗格坐上租来的小巴车,他深知没有人会来送他——在短暂旅行中接触过的村庄里的人,在这个时间都在服从安排,集体劳动。可回头看的时候,一个小男孩逃离了自己的队伍,跑到马路中央,一个人违抗纪律,站着目送这位短暂的来客。如果不是照片记录下这一幕,很难想象在想象中的世界,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瞬间。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本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