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16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平台责任、新经济、数字内容产业与版权法等六大前沿议题进行了分享。与会者的精彩发言吸引超过10万人在线观看。
这是一次国内外学术思想的碰撞,诸如中国创新的七个关键词、硅谷缘何成为创新圣地、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伦理等挑战、平台经济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内容许可等,在各位学术大咖的交流碰撞中,思想和学术超越国界,对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Vijay V. Vaitheeswaran: 中国创新的七个关键词(7C)
【简介】Vijay V. Vaitheeswaran,《经济学人》资深编辑和获奖作家。
在全球大环境下,中国能不能创新呢?需要讨论一下创新的正面、反面,优点和缺点,中国在未来要想创新成功,必须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解决哪些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创新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十分重要。何为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个的科技发明,创新是一种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并且最后能够为个人、社会、乃至全人类创造新的价值。中国现在的创新,以深圳为例,诞生了一大批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型创新型公司,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是,同样面临着诸如国有资产独大、信息传播不畅等严峻的问题。中国如果希望创新成功,重回当年的辉煌时代,应当做到如下七个C(7C of Innovation):第一是Crossroads,中国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才进入到中国;第二是Creativity,鼓励不同社会层面的创新,培育创新的土壤;第三是Copyrights,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第四是Competition,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鼓励竞争;第五是Control,政府应该适当调节市场;第六是Confidence,增强创新的信心;第七是Crucible,为应对未来的严峻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Michael Klausner:为什么创新在硅谷?
【简介】Michael Klausner,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
硅谷跟深圳十分类似,深圳以前是一个小渔村,硅谷以前是一大片的果园。现在硅谷和深圳都成了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第一是高科技产业为什么喜欢聚集在一起?第二,为什么聚集在硅谷?首先,高科技公司都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它们需要很多的知识。学习曲线的知识外溢效应和集群效应,以及硅谷创业文化的盛行,让硅谷成为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地。然而,为什么是聚集在硅谷呢?这就涉及到知识的来源问题。斯坦福大学在硅谷,伯克利以及麻省理工和美国许多其他的大学都在为硅谷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人才。同时,由于硅谷人员的流动性非常高,让它有着其他科技聚集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跳槽文化的盛行,还有加州政府对于创新的鼓励,如对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使用,使得硅谷的人才可以很容易从以前的公司离职,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创立一家新的公司。并且,这种创业文化的盛行,形成了对于失败的非常宽容企业文化,这对于硅谷的不断创新及发展也十分重要。
Phil Malone: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带来的挑战
【简介】Phil Malone,斯坦福大法学院教授
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人工智能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所带来的挑战。首先,人工智能的定义。狭义来看,人工智能是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某一项具体的操作;广义来看,人工智能更像是一个拥有完整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人类”,并能够进行深度的学习。不仅是未来,现如今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充斥着很多的人工智能。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法院、检察院也在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某个人可能会犯罪,并且提前预防、打击罪犯。此外,在医疗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方面,人工智能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一个是责任承担的问题,如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事故后的责任承担问题。第二个是关于个人信息和个人数据保护。第三个是偏见与歧视的风险,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和结果。例如,人工智能的决策不透明、算法歧视等等。如何增加人工智能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呢?我们必须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人类是否需要人工智能来做出决策,以及当人工智能做出决策后,权利义务是否发生转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司晓: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和颠覆性创新
【简介】司晓,法学博士,腾讯研究院院长,腾讯集团公共战略部总经理。
苹果、微软、谷歌等平台型科技企业的崛起,标志着全球进入了平台经济的时代。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海量潜在用户构成的巨大蓄水池;第二部分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这些基础服务能够将潜在用户转变为平台上的活跃用户;第三部分是双边市场,也是平台经济模式最重要的部分。双边市场的形成需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是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开发,然后是产品和服务功能延伸和用户粘性的增加,随着用户流量增加、广告变现、盈利增加,最后形成完整生态,互联网平台属性凸显。互联网平台虽然占据着细分市场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还受到颠覆性创新的威胁。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无法预知何时何地以及在何种环境下会遭遇到颠覆性的创新,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密切关注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为未来做好准备。平台经济的本质是连接,并且通过紧密而普遍的连接赋能于微小的个体,模糊了平台之上的消费者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界限。为了保护平台经济的创新,应该对其采取包容性的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