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湘微教育  ·  关注!湖南这些考试时间定了→ ·  6 小时前  
潇湘晨报  ·  谢娜发文报平安 ·  昨天  
湖南日报  ·  中国电信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梁宝俊辞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香飘飘,臭烘烘!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5-12 11:07

正文

香飘飘整的这个活儿,太政治正确了:日本政客、核废水排海、爱国、直播收益捐给环保事业。但是可能是因为太政治正确了,在安全的时候太勇敢了,所以很快就迎来了反噬和打脸。
胡锡进的评论,是中肯的。

香飘飘这些年经营惨淡,业绩不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它无法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市场经济最公正的地方就在于, 有那些 最能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金钱投票。而 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 这正是市场造福消费者的过程 一家不能 为消费者 提供福利的企业,消费者对它的惩罚就是让它倒闭,把稀缺资源释放出来,交给更能满足其欲望的企业家接手。 办法也非常简单直接, 不购买它的产品就行了。
我们称之为“经济民主”。消费者每花出去一分钱,就是对他所青睐的企业的一次“投票”。自然地,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赢得最多利润的企业,就是为大众创造最大价值的企业。因为这种投票,是绝对真实的偏好表达:如果企业没有造福于消费者,他不会给你“投票”的。
在市场中,没有哪家企业是可以长亏不倒的,是不可以 倒闭的。正是由于这种盈亏机制的约束,才实现了消费者对企业的完全“驯服”,你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也正是利润机制,让市场中的企业永远很谦卑、很乐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它绝对不会像国企那样高高在上地说:我就这样,你爱买不买。
那么业绩不好,就要抓紧反思,调整战略,以更好的产品去打动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才能在市场长期立足。
但香飘飘显然没有这样做。 它的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只是搞了一个杯套,还是摆拍, 用“正能量”满满的情绪价值来收割流量和利润,那这样的企业是活不长久的。
因为情绪,既然是情绪,就是一时上头而已,消费者最终看的,还是品质。 一家企业哪怕整天升红旗,但产品很烂,那也不会打动消费者; 反过来,一家企业不谈爱国,却让消费者得到了好的产品和实惠,那才是真正造福于民。
不要高估消费者的“ 爱国 情怀 情绪,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靠不住的。 花几块钱廉价地 表达一下“ 爱国 ,倒是可以的,但是 想要获得 长期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爱国青年”表演一下“打湾湾我捐三个月工资”,那是因为没打,所以就是口炮而已。你要是真认为打开了他还会那样做,那就是误判了形势和人心。
许多 企业,喜欢主动给自己打上政治意识形态的标签。每当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企业黔驴技穷了, 格局太小了, 在自绝后路。
把“国货”挂在嘴上,就很奇怪。这是一个全球分工合作的时代,哪里有什么纯正的“国货”。《铅笔的故事》里面讲了,一支小小的铅笔,经过无数道工序,无数国家的资源供给、无数人的分工合作,才生产出来,哪里来的国货?就一杯饮料而已,整天又是爱国,又是国货,戏精吧。
商品是没有国界的。 企业的目标,不是举个什么旗帜瞎嚷嚷,而是服务消费者。一个美国人买了你的产品,与一个中国人买了你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吗?没有的。难道眼光就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卖给自己的同胞?那河南的企业是不是说,我的“省货”只卖给河南老乡,不卖给陕西人?
企业是没有国界的。资本来自世界各地,工厂开到四面八方,商品卖的范围越广越好。阿里有孙正义的投资, 马斯克在上海开超级工厂,海尔在美国生产家电,这都是在服务消费者,跟国界线没有关系。 不要给企业贴上中国美国的标签, 企业就是企业,它商品好,我们就买,不好就不买,它又不会像美国政府那样用导弹威胁你买,所以有啥好担心的呢?
贸易,当然也是没有国界的。 贸易,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跟国家有啥关系呢?美国人买你的东西,与广东人没你东西,没有本质区别;你把东西卖给东北人,还是越南人,也没有区别。国界线,是一个阻碍贸易,也就是阻碍福利增进的设置,应该消弭它,而不是强化它。
当今世界的舆论氛围,是在反全球化的。战争在切断贸易, 美国在打压中国。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禁锢起来,搞民族主义那一套,反倒是要 进一步开放,才能突围。 最好的办法,就是商品自由进出, 实现 贸易“ 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
一家企业在这个时候,却高举所谓爱国和民族大旗,制造反全球化的舆论氛围,就是在火上浇油,进一步地阻碍 全球分 工合作 资本就会被吓跑的。分工合作范围减少了,资本消耗了, 最终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其他企业,更不利于所有消费者。
政策都是由舆论决定的。 有“爱国企业”,就有“卖国企业”, 当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头,任何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都会扣上卖国的大帽子, 这不就是在呼吁“U型锁”吗?到那时,没有哪家 企业是安全的,自己稍有不慎,也会被 暴揍得鼻青脸肿。
所以有些企业整天抱怨营商环境有问题,可是谁又 能说他们自己没有责任呢?
企业,少跟意识形态挂钩,你就闷声发大财就好了。 因为你赚钱的方式就是服务消费者。 如果真的有爱国这么一回事,那么多赚钱就是最好的爱国。赚同胞的钱,就是在造福自己的同胞;有本事,把“日本鬼子”的钱都赚过来,那就更爱国了。自己赚不来,却制造那些噱头收割同胞,看来看去,就既虚伪又无能。
这届消费者,也要加强自我教育。
企业供给什么,是消费者决定的。他知道你是巨婴,那就给你生产奶头乐;你喜欢烈酒胜过文学,它就供给你烈酒;你喜欢战争和动乱,那它就供给你枪炮。
所以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个别企业说,我基于产权原则,就不伺候你这款的,那只有宣示意义,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因为总有人迎合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所以消费者的观念不变,是不能指望企业发生改变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