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债市研究
大家一起来搞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债市研究

公募基金的鬼故事,又来了

债市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8-15 14: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5亿资金在账,寻找城投一级新发债券投资,欢迎主承和发行人推荐,业务合作添加微信ibonds2

A:青岛两家AAA城投寻找非标资金,信托/租赁/保理/小贷/银行流贷均可,有兴趣直接资金方请添加微信ibonds2私聊

B: 江苏数家AA+城投寻找非标资金,信托/租赁/保理/小贷均可,有兴趣直接资金可以合作,当地一般预算收入均超30亿,大部分可以提供AA+担保

C: 寻找 城投点心债销代销机构(募集离岸人民币,预期收益6%起,10万美金起投) ,OFC私募基金产品已经搭建好,有兴趣的私聊微信ibonds2,另承接点心债dtdj,折价过券

早上一醒来就看见这个消息,有点受到惊吓,但冷静下来,我自己觉得逻辑不合理,看大家都在传,哔哔几句。

这段小作文翻译过来就利率债基、信用债基不再享受公募基金相关的免税条件了。现在的债基,大部分都是机构持有,公募不少1-3Y政金债、银行普通债、包含7-10Y利率债,几乎都是银行在买,而大部分机构买债,就是冲着税费优势去的。

如果税费优势消失,那自己投更好,不需要公募这边了。据同业测算,目前42家上市行23H2约为5万亿债基,公募债基规模约10万亿(除了少量,几乎都免税)。

如果这事成真,那么会严重影响公募行业的生态,我拉了一下数据,目前有公募牌照的资管,有17家90%的资金都是靠债。而债基占比超80%的,有32家。



这事要实施起来,就意味着一堆主要靠债冲规模的小机构几乎要灭亡,大机构也会吐血几升,很多债券团队会大规模裁员,公募基金以后做债基只能搞零售,机构业务急剧萎缩。

不过这事我觉得要真正执行起来确实很难。首先他主管机构不一样,税收是国家税务局定的,在公募基金刚成立之初,制定免税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结果。

然而在20多年后,突然要废除此政策,这是什么谜之操作?

退一万步说,如果是GWY修改此制度,否则各方的主管机构不同,协调难度也较高,非常难推进。其实债基免税这事,我模糊记得之前也传过,而这次在债券市场连续反弹之时又被传出,我都阴暗的觉得是有些空头为了上车故意编的小作文(毕竟看起来挺专业的)。

但同业觉得我有点过于乐观,说早有定性了,搞金融的人别太鸡贼。


价投谷子地年初也就定制基金避税的事情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其中有一句是:

“你说银行投资政府债券支持国家建设免税也就免了,合理。但是,通过定制基金的套路银行和基金公司并未给实体经济带来任何更多的收益,却通过合理避税少给国家交了税,提升了自己的净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应该算是一种金融空转。”

所以这消息,并不能完全证伪,但一刀切的可能不太高,大概率是补漏洞?

债市研究 专注于全国城投公司境内债投资和境外债主承销和投资业务,香港新锐券商,可做主承/全球协调人,也可以投资,助力城投全方位融资。


业务合作微信ibonds2 寻找全国各城市城投境外债券承揽业务合伙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