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
(大年三十)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发布首个“拉高-出货
(Pump-and-Dump,哄抬价格,逢高卖出,一种市场操纵行为)
”虚拟货币消费者保护公告,提醒消费者了解并规避可能在流动性小或新兴的“替代
(alternative)
”虚拟货币
(virtual currencies)
、数字币
(digital coins)
或通证
(tokens)
市场存在的“拉高-出货”计划。
CFTC
总结了“拉高-出货”的特点
,指出它并不新鲜:
“历史上,它们是'开水房'骗局
(零壹财经注:原文为boiler room,美国有以此为名的电影,讲述证券经纪公司员工的'拉高-出货'骗局)
的主流,这一骗局大力兜售“仙股
(penny stock,面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
”,方式是错误地承诺公司即将有重大突破、发布革命性的产品、或散步公司将与蓝筹股竞争对手合并等消息。在流动性小的市场,随着需求的上升,公司股价飙涨。当股价涨到一定程度,'开水房'会向公开市场出售他们剩余的股份,随后股价大跌,只留下持有一文不值的股票的投资者。”
针对虚拟货币市场中的“拉高-出货”骗局
,CFTC进一步总结道,
“它们绝大部分是匿名的,在公共聊天室或手机软件组织。它大量发生于不受监管的虚拟货币现货市场,并出现在提供许多可供购买和出售的虚拟货币的平台上。
“一些'拉高-出货'使用错误的新闻报道,典型的做法是提出有著名的高科技商业企业领袖或投资者计划投入百万级美元到一个小的、不那么为人所知的虚拟货币或币上。其他假新闻包括提出大型零售商、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布了将与一个或另一个虚拟货币合作的声明。这些报道的链接会含有提示投资者时间很紧迫、引导读者现在就要购买的有误信息。
CFTC
提醒投资者
,
"避免根据社交媒体上的消息购买虚拟货币或通证,投资者也应熟悉投资骗局中的各种套路、远离自己并不充分理解的投资机会。……对消费者来说最好的保护措施是只购买已经被深入研究的替代虚拟货币、数字币或通证。”
CFTC表示
已收到多起受损消费者的投诉
,并表示
尽管CFTC对商品现货市场的监管权有限,但当虚拟货币作为现货跨州交易时,它保有对欺诈和市场操纵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监管权。
CFTC并称,
一些虚拟货币交易所正在采取措施识别和封锁参加“拉高-出货”活动的账户
。
零壹财经注意到,CFTC还在whistleblower.gov
(零壹财经注:whistleblower意为“揭发者、告密者”)
悬赏
:
如果虚拟货币“拉高-出货”揭发者提供的原始信息促成了超过
一百万美元及以上
的经济制裁,揭发者可能被授予
10%-30%
的金钱激励。
零壹财经注意到,2月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主席杰伊·克莱顿
(Jay Clayton)
和商品期货委员会
(CFTC)
主席克里斯多夫·詹卡洛
(Christopher Giancarlo)
出席了参议院虚拟货币听证会。
在这次听证会上,
克莱顿表示,未有虚拟货币ICO
(首次代币发行)
在SEC注册,而ICO属证券活动,需注册。
詹卡洛表示,2015年,CFTC认定,虚拟货币
(比如比特币)
属于美国《商品交易法》框架里的“商品
(Commodity)
”。但是,CFTC并没有对虚拟货币市场中现金和现货交易的监管权,只能监管衍生品。不过,CFTC仍然可以对虚拟货币现货市场中的欺诈和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调查、传唤或者发起民事强制措施。
1月19日,SEC和CFTC的负责人还曾就将对虚拟货币市场采取强制措施发布联合声明。
近期全球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频出。
2月16日,
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
(FINMA)
发布ICO指引,指出
针对
洗钱和证券
的监管政策最适合ICO。FINMA并将ICO分为支付类、实用类和资产类三种,第一种需遵守反洗钱法,第三种需遵守证券等相关法律。
2月4日晚间,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报道,去年底以来,一些境内人士转向境外网站平台参与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相关行为又有了死灰复燃迹象。下一步将继续对虚拟货币相关行为保持严密关注,采取包括
取缔相关商业存在
,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等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以后只要发现一家就要关闭一家;同时,未来视事态发展情况,也不排除出台更进一步监管措施的可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海外交易所
(如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