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声Pro
发现中国好内容,寻找中国好I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师乐  ·  广西公开招聘教师3440人!一键查询可报岗位 ... ·  13 小时前  
广西师乐  ·  广西公开招聘教师3440人!一键查询可报岗位 ... ·  13 小时前  
湖北省教育厅  ·  开学就实施!该地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 ·  13 小时前  
湖北省教育厅  ·  开学就实施!该地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 ·  13 小时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无锡这所学校:取消元宵节报到! ·  昨天  
教育之江  ·  之江夜读 | ...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明确了!中小学教室,全部装空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声Pro

《米小圈上学记》,国剧稀品

新声Pro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2-08 20:30

主要观点总结

《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儿童剧的成功,证明了儿童剧市场的潜力和价值。该剧通过丰富的剧情和故事,探讨了现实里的议题,向孩子们展示了世界多样化的窗口,同时也为父母提供了观察童年生活的机会。主创团队在内容选题上下功夫,找到父母与孩子们关心的话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父母和孩子能够一起观看、讨论。《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已经走到了第三季,在儿童剧领域立起了自己的招牌,为儿童剧找到了可生存、可变现的道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特点和影响力

《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儿童剧具备辐射广阔圈层的能量,是当下少有的「合家欢」题材剧集,老少皆宜。其特殊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成长主题,打破了儿童剧的常规框架,成为国剧稀品。其成功让父母和孩子能够一起观看、讨论,成为儿童剧市场的标杆性产品。

关键观点2: 剧集对孩子们的影响

《米小圈上学记》通过讲述孩子们的困惑和成长,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自信。剧情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告诉孩子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做法。

关键观点3: 剧集对家长们的启示

《米小圈上学记》的剧情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让家长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剧集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形成共同的情感共振。

关键观点4: 儿童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近年来儿童剧市场逐渐销声匿迹,但《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成功证明了儿童剧市场的潜力。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儿童教育」的内容也已经日渐丰富、多元,形态多样,儿童剧这块拼图不会永远缺失。


正文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儿童教育」的内容也已经日渐丰富、多元,形态多样。在市场蓬勃的需求下 ,儿童剧这块拼图不会一直缺失。《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成功,至少能成为这个广阔市场上后来者们的底气。


作者 | 赛娜(北京)


在社交媒体上,《米小圈上学记3》的一个片段获得了超18万的点赞——


「好学生」李黎匆忙编出来的一篇观后感却成了班上唯一的「优」,在心虚的她听来,同学们对此的讨论都像是阴阳怪气。她由此怀疑自己的优秀究竟真的是自身能力,还是大家的「好学生」滤镜。



这是国剧一种少见的角度:从「好学生」视角去审视刻板印象。这种自我怀疑不仅仅困扰了这位心思细腻的班长,还有调皮的主角米小圈以及他的好朋友铁头。


这种简单粗暴的贴标签式审判,同样是成年人的烦恼。这是《米小圈上学记3》这部儿童剧的特殊之处:在书写孩子的困惑时,也点出了成年人的困境。这一特殊之处也让这部剧具备了辐射广阔圈层的能量。今天是《米小圈上学记3》腾讯视频SVIP收官的日子,从其数据就能看出其不局限于儿童剧的热度:开播期间,登上腾讯视频站内少儿热播榜第1、儿童剧榜第1、电视剧飙升榜第6。



凭借对小学三、四年级学龄段儿童的敏锐观察,和他们身上与父母共通的情感共鸣,《米小圈上学记3》成为当下少有的「合家欢」题材剧集,老少皆宜。儿童剧的产量一直不算高,而像这样一部能打破儿童剧圈层,打动父母的作品,对市场来说可谓是国剧稀品:既是具备教育功能的经典佳作,也是IP长线运营的优秀范本。


跳出规训的米小圈


《米小圈上学记3》里,不少都孩子们都饱受着刻板印象的困扰。


米小圈的成绩一直不算好,还总有很多鬼点子,看起来非常调皮。因此,当他掌握了背诵古诗的诀窍取得小测88分的成绩后,无论是同学、老师还是父母,都认为他一定是作弊了,尤其是还发现了他原先试图用来作弊的工具;他的好朋友铁头因为身材较胖,去当志愿者时会被阿姨怀疑偷吃了西瓜,阿姨振振有词:「长得这么胖,不是你还有谁,胖子都爱吃」。


这种刻板印象,本质是人在交往中为了效率,把人粗暴简单地分成了好几类,一股脑放进限定的筐子里。这不论是在教育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种思维偷懒的方式,属于社会规训的一种。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受利者」,也会受到伤害,就像开篇提到的「好学生」李黎一样。这种伤害,同样会让孩子们焦虑和内耗。


而《米小圈上学记3》像温柔地拍了拍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可以怎么做。


面对怀疑自己、严重内耗的李黎,米小圈很认真地告诉她:就算大家对你有滤镜,那也是因为你先做得足够好了,大家才会有这样的滤镜。朋友们面对铁头的「冤屈」,会找老师阐明真相;看到没人相信的米小圈郁郁寡欢,朋友们也会默默跟在他身后,最后发现他真的完全背了下来,于是朋友们一起找到老师,说明了情况。


这是一部不光向孩子们呈现故事,还要向孩子们解释故事和教授解决方法的剧集。每集的片尾一句话,都会有家长或老师出来总结故事里孩子们的行为,并指出一些可以学习的行为,和一些不可以效仿的心理。在米小圈被冤枉这一集的最后,妈妈就总结道:虽然米小圈用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考试,却因为作弊失去了大家对他的信任,这就是不诚实的代价。


这些不被「刻板印象」所束缚住的、天真善良的孩子们,在剧集里不仅影响着身边的朋友,也影响着和他们相处的大人。米小圈、铁头和姜小牙组成的「铁三角」曾抓到过一位小偷叔叔,改过自新的小偷叔叔在他们的引导下重新寻找就业道路,最终凭借其出色的开锁技术成了「开锁之神」。


像这样的很多剧情都会告诉观众:不是用标签去看人,而是尊重个体,真正的「我看见了你」。带上这样的思维后,孩子们的视角会打开,父母也会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


比如米小圈误会父母有了二胎,剧集就用喜剧的方式,呈现了这个消息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地动山摇。孩子们会有着既想让爸妈觉得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就够了,又想让爸妈觉得一个孩子就够闹腾了的矛盾心理。


在《藏不住的秘密》一集中,米爸因为担心觉得米小圈去玩卡丁车特别危险,把这个「共同的秘密」告诉了米妈,米妈为了安慰米小圈,也编了一个谎言,让出于担心的米小圈告诉了米爸,进而得出了:家庭里彼此之间总会有一些秘密,但有的秘密的暴露不是因为「背叛」,而是出于关心与担忧。


这些温暖的剧情,与画面明亮、灿烂的色调一起,构成了童话般的疗愈故事。它也通过很多现实里真实存在的概念,告诉观众们,教育本身就有很多「非常规」的道路可以走。


「铁三角」为了合理躲避上课,想获得排练时间,于是明明不会乐器却报名组了乐队,最后阴差阳错被校长关注到了,只能硬着头皮在校长面前弹奏「空气乐器」。班长李黎原本以为他们终于要碰壁了,没想到最后他们却被老师表扬,说空气吉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方式。后来,全校都流行起了「空气」玩法。



对孩子来说,这些故事是像展现世界多样化的窗口,也像一次对危险区域的温柔示警。而对父母来说,这些故事是可以帮他们跨越代际障碍的桥梁,也是一次重新观察自己童年生活的机会。


在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故事里,一些规训被悄然打破,一个丰富的、包容的世界在孩子与父母面前缓缓延展开。


「米小圈」的儿童剧长路


如今的国剧市场,已经很少有一部剧能像《米小圈上学记》系列这样,能让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还能讨论的剧了。


言情剧、家庭剧基本都是给成年人观看的内容,父母也并不放心让孩子们观看。而专供孩子们的儿童剧,要么是架空魔法设定,孩子们凭各种魔力打怪升级,不触及现实问题;要么则是功能指导性为主,剧情性为辅,故事只是教学的工具,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各种知识,又会让陪看的父母们只觉索然无味,很难就此与孩子们展开深入交流。


《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则是几乎每集都在探讨现实里的议题,却又带着一些童话氛围的喜剧故事。父母在其中也会有能代入的角色,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在《米小圈上学记3》中,米小圈的妈妈想要纠正米小圈的拖延症,而米小圈的爸爸则想纠正妈妈的提前症。就像过度的拖延一样,总想提前、完美地安排好一切,同样是生活的负担。



从2022年12月开始,《米小圈上学记》会在每年辞旧迎新的时节如约而至,用三年的时间营造了充分的陪伴感。要有「陪伴」的情感共振,就倒逼创作者们要在内容选题上下功夫,找到父母与孩子们关心的话题。


主创们在做第一部的时候,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打磨剧本,对彼时小学生和家长们正在经历与关心的社会议题进行调研,最终头脑风暴出了「友情的真谛」「兴趣与梦想」「爱心养宠」等具备普适性的教育话题,创下8.5的豆瓣开分,播出期间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到了第二部,延续寓教于乐的内核的同时,还加入不少类似群演体验、摆摊体验等职业体验剧情,增加了剧情的趣味性与反转性。


三年的持续运营,培养了一批观众在冬天与《米小圈上学记》系列见面的收看习惯,也让这个IP在如今已经属于冷门的儿童剧领域,成为标杆性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