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纽约时报》问及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 但遗憾的是,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马洛里,最终没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彻底失联。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的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却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
受当时苏联邀请,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登山者(许竞、师秀、周正、杨德源)前往苏联学习登山技术。不久,两国运动员共同组队,成功登顶海拔6673米的团结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峰。
|
4月25日,中国首支登山队攀登海拔3767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队长史占春等32人成功登顶,
自此也奏响国内登山运动的序曲。
|
|
|
由29名登山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正式攀登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6月13日,其中6名队员成功登顶,这是中国首次独立组队以及独立登顶海拔7500米以上的高峰。
|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第一高峰,地处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东段。
5月25日
,
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
|
|
↑ 1960年5月30日,王富洲等3人回到大本营受到热烈欢迎
“
不断前行
,
持续向上
”
自1960年-1975年的15年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且出现了首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中国女性。他们在近乎不可能的情况下,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1980年,山峰开放,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发生了历史性转折。1988年,由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组成的登山队员真正实现了从南北两侧双向跨越珠峰的伟大壮举。
如果你想问,最早的中国登山队队员现在都怎么样了?那么,阿呆特别想说:“当年在这支队伍中,有位曾经怀揣足球运动梦想的运动员,他经历了数次重大挫折,却终身与登山运动许下了深厚的缘分。大家还记得吗?在国庆期间,全国院线热映的《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因在登山途中把睡袋给了同伴,导致自己双腿严重冻伤,被迫截肢。但他与珠峰的缘分就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时隔43年
,
双腿两次截肢
,
罹患淋巴癌和腿部血栓,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攀登者。
顶着69岁高龄再次重登珠峰的这位老人
(杨光)的原型正是前面提到的
中国登山队这位队员
——
夏伯渝
。
1975年,24岁的夏伯渝作为中国国家登山队的队员,第一次挑战珠峰。当时他之所以报名参加国家登山队的招募,仅仅是为了免费体检,因为据他所述自己此前从来没有检查过身体。他是个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当获知自己被选中去登珠峰,他最初的想法是作为一次任务,登完就继续回去踢足球。
天有不测风云,登山途中大家遇到了暴风雪。整支队伍在山上耗了两天三夜,弹尽粮绝,最后只能下撤。而就在下撤的过程中,一名同行队友不慎丢失睡袋,夏伯渝没细想就将自己的睡袋给了队友。没有睡袋的夏伯渝,在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里艰难捱过一夜,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的双脚被严重冻伤。始料未及的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双脚由肉色变紫红,再变为黑色。当时,他碰自己已无任何知觉的双脚时,就很清楚最坏的事情要发生了 —— 截肢,所有的足球梦想一瞬间被彻底击碎。夏伯渝后来回忆说:
“
心情非常复杂
,
对人生失去了信心
,
觉得下半生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
1975年5月27日,夏伯渝听到了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的新闻,他曾经的9名队友书写了重要的历史,他却只能无力地躺在病床上,这是他一生中最黯淡的日子。
穿越无尽的寒冷,登顶珠峰有多难
?
大家请来看一组真实的数据
:在2007年之前,每10次攀登就会有一次死亡;已经有近300多具尸首深埋在雪山;每个攀登珠峰的人都清楚明白,一但发生不测,自己的尸首就会长久地留在山上。
为了安抚夏伯渝万念俱灰的情绪,医生积极告诉他,安上假肢后,他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还可以再次登山。也就是
在这一刻
,
夏伯渝在意识中重建了一个终身奋斗的梦想和目标
——
重返珠峰
。
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医疗设施水平有限,他所使用第一代假肢就是一个木头板加铁条的合成物。他所亲历的感受是:套上这样的假肢走路,每迈一步就会让他脆弱的腿部残端和假肢相互摩擦、产生伤口、腿部肿胀,甚至鲜血淋漓。即便如此,他依然反复提醒自己不要摘下假肢,放弃锻炼。
3年后,夏伯渝终于适应了假肢,重新站立行走。““假肢没有知觉,踩到哪儿是什么情况,平不平,你完全不知道。只有力量传递到腰上才能让我感觉到。所以,我每次上山的时候身体都往前倾,用两根登山杖保持平衡。这样一来,我要比一般人多付出三分之一的体能。” 为了让自己的体能跟上攀登珠峰的梦想,夏伯渝开始对自己展开魔鬼训练。
一年四季洗冷水澡
每天做一套完整力量训练
负重深蹲1500次
引体向上100个
俯卧撑360个
仰卧起坐240个
每周一三五去登香山
每周二四六行走10公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多年不间断的高强度运动训练,使他的双腿残端耗损严重,多次流血不止。
1993年,他被迫再次入院截肢。3
年后,夏伯渝被查出罹患淋巴癌,为此他不得不做了多次手术和放疗。“活着一天就要拼搏一天” 这是夏伯渝为自己立下的信仰,凭借超乎想象的意志力,他为自己打赢了对抗
癌症的这场硬仗。
2014年,阔别登峰39年后,65岁高龄的夏伯渝终于“站”在了珠峰脚下
,但好运女神依然没有眷顾接下来的两次登峰之旅,夏伯渝极为艰难地登到海拔五千多米的大本营,正准备突击顶峰,却突遭雪崩来袭,16名“登山专业户”的夏尔巴人遇难。此次登山事故,被称为尼泊尔登山史上最严重的山难,尼泊尔政府也为此取消了当年所有的攀登珠峰计划。
2015年,夏伯渝短暂调整后又重返珠峰,结果遇到了尼泊尔百年不遇的大地震。
地震引发珠峰雪崩,其中一支探险队22人均无一生还。
2015年首次成为无人成功征服珠峰的年份
。
2016年,夏伯渝再次如约而至,这一次也是他距离登顶最近的一次
。
海拔8848 米的珠峰,
他登到了8754米
,
距离登顶只有94米
,忽然刮起强劲的暴风雪,1米之外什么都看不清。这次在快速权衡之后,他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决定 —— 下撤!
后来他回忆这段遗憾经历时说:“在下撤过程中,我不停地摔倒,感觉越走越远,怎么走都走不到。那一天是真的累垮了,那真是我穿上假肢四十年里经历的最难受的一天。” 他同时也有了新的感悟:
山虽高
,
人为峰
。
登山的意义在于拥有放弃的勇气
。
祸不单行,这次是夏伯渝第四次挑战登峰,他的腿经诊断患了血栓,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再登山了!
夏伯渝依旧做着登珠峰的准备:走戈壁、走沙漠、甚至攀岩。上一次的攀登让他更加笃定,自己体力各方面完全可以上去,要不是天气原因,自己早已实现登顶。
“不管碰到任何情况,受到什么坎坷、挫折、打击,我都
要为了我的理想勇往直前
。
我不想让我这一生再有遗憾
,明年我将再次去登珠峰,
这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
,
我永不放弃
。”
2017年12月,夏伯渝递交了登山手续,准备次年向峰顶奋进。但却没想到,2018年1月,
尼泊尔官方发出禁令
——
盲人和双腿截肢的残疾人禁止登山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决定打官司,争取暂停禁令。他表示:“我知道,只有你克服困难你才能有新的作为,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不去克服它,人就永远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