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运仓内参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出品
51好读  ›  专栏  ›  海运仓内参

死刑犯如何变身“大李总”?这事儿必须有个交代 | 中青融评

海运仓内参  · 公众号  ·  · 2019-05-16 19:18

正文

人死不能复生,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已被判处死刑的人“重出江湖”,怎么听都像是不靠谱的都市传说。然而近日,一个在1998年便被法院判处死刑的强奸犯,却活生生地再度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成了云南省上一轮“扫黑除恶”工作打掉的恶霸团伙头目“大李总”,令人惊讶的同时,也给公众带来的巨大的疑惑。

这件奇事的“主角”名叫孙小果,纵观其履历,此人可谓罪行累累。据《中国法律年鉴》披露,1994年,孙小果便因犯有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不知何故仅在监外执行。1997年4月,孙小果伙同他人对多名女性(含未成年人)进行了强奸、猥亵和伤害。为此,1998年2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强制侮辱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依法判处孙小果死刑。孙小果上诉之后,云南省高院又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决定。

此后20多年,孙小果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因此,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个恶贯满盈的罪犯,大概已经死在了正义的惩戒之下。若不是云南省这轮“扫黑除恶”揪出了孙小果的犯罪团伙,人们恐怕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不仅还活着,而且活得风生水起、逍遥快活。公安机关通过有关线索,再度将孙小果及其犯罪团伙绳之以法,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孙小果为何能逃过死刑的惩罚,并在出狱之后迅速“东山再起”,公众却亟需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孙小果的“出狱之路”,宛如一幅支离破碎的图画,各家媒体的调查,为还原这幅图画提供了一系列碎片,但想要将这些碎片组合到一起,拼凑出完整的真相,却并不那么容易。

当年采访孙小果强奸一案的记者,表示自己后来听说过孙小果案再审的消息,但法院到底为何决定再审此案,又如何对原审的死刑判决作出了改判,均未得到披露。此外,也有媒体查到了孙小果曾在2008年申请“联动锁紧式防盗窖井盖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得通过的情况,怀疑孙小果可能利用了申请“垃圾专利”这条鲜为人知的“减刑捷径”。另外,还有公开报道显示:孙小果的父亲(继父)李桥忠在1998年就担任昆明市某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孙小果曾经服刑的云南省第二监狱的领导刘思源之前也因为腐败问题而落马。

这些线索,每一条都可能与孙小果“东山再起”的秘密有关,但也有可能与此无关。广大公众不是福尔摩斯,无法隔空断案,就算面对再多的线索也束手无策,只会感到困惑。面对公众的困惑,有关部门有义务查清孙小果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大李总”的真相,并及时将真相公之于众,如此才算真正办好了这起涉黑案件。只有给公众一个令人满意的交代,司法正义的权威方能得以维护和保全,人们也才能真正从“扫黑除恶”工作中获得安全感。

中青融评:眼见为实,就“视”论事

视频 / 新华网  评论 / 杨鑫宇

——— ——— ———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