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作家贾平凹练书法成巨富,一幅书法卖10万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7-02-23 11:47

正文

(导读:贾平凹的书法从2005年的一万元两张,一路高歌,现在已达到五万元一张,其书法价格引领西安书法界的价位体系。据说现在贾平凹已经是“每字润格3万,不还价”。作家贾平凹卖书画暴富了起来。贾平凹应邀为汉口龙王庙撰写匾牌“龙盘虎踞” ,贾在短信中说这次赠送的四个字“市场价十万”。




一,作家贾平凹书法每字三万元


昨日,闸东山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为龙王庙撰写的墨宝匾牌“龙盘虎踞”。他笑称,贾平凹的这幅墨宝来之不易,却也来得爽快。


今年6月,汉口龙王庙诗赋、楹联、书画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开始向全国征集作品。组委会希望特邀一些文化名家无偿撰写楹联、匾牌,贾平凹在首选之列。


闸东山从朋友处辗转得知贾平凹手机号,发短信向贾平凹求赐墨宝。短信中他直言:“由于此次活动是为弘扬龙文化而化缘,没有报酬,听说您的书法作品明码标价,所以我迟迟不敢问津……”半小时后,闸东山收到贾平凹回复的短信:“我在国外,回来处理此事。”


之后不久,闸东山突然收到贾平凹短信:“字已寄。字市场价十万。不收你的。”书法收到,令闸东山惊喜——这幅“龙盘虎踞”匾牌书法写得既厚重又灵动,既粗犷又飘逸,且力透纸背。一打听,到贾平凹家去索字的人很多,贾平凹一律明码实价,每字润格3万,不还价。


作者:余晓春、刘勇

来源:《长江日报》

原题:《贾平凹无偿赠墨宝》




二,贾平凹书法卖天价


一样是写字,但写书和写书法,就经济价值而言却相去甚远。在作家圈里,写字画画虽是副业,但能搞出名堂来的,来钱绝对比正业快多了。请看擅长书画的贾平凹一天的时间分配:上午多在写书,下午则是会客和卖字画的时间。有人坐在他工作室一个下午,发现他前后接待了三批买书法作品的人,贾平凹谈笑间挥毫自如,半天所得相当于一个普通作家一年的收入。


1,书画收入远超长篇


贾平凹卖字卖画已有年头。接受采访时,他从不讳言书画的收入丰厚,“我现在写书法、画画比写长篇收入多得多。我养家的方式不是写书,而是靠卖字画,写字画比写书法简单”。贾平凹透露:“一般作家很清苦,一本书写上几年,啥也不干,值不上几个钱。像我写长篇,稿费算是高的,就是啥也不干,三年写一部长篇,挣几十万元。这算好的,大部分作家是写了还赔钱。但是像绘画,一般一幅画几十万元还不属于那种大画家,大画家几百万元。”


据悉,贾平凹的书法从2005年的一万元两张,一路高歌,现在已达到五万元一张,其书法价格引领西安书法界的价位体系。尽管贾平凹自称无意做书画家,但字画收入明显滋润着他,让他在写作上得到了自由,“写作是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来写,能不能赚钱是出版社的事”。




2,作家与书法家抢地盘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作家的第二职业悄悄变成了写书法,尤其是知名作家,纷纷加入浩浩荡荡的书法大军,与书法家抢地盘。和普通书法家相比,他们拥有双重身份,收藏者清楚地认知他们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家价值。


余秋雨的扇面书法价格早已被藏家炒得老高;电影《白鹿原》上映后,藏家们到处打听陈忠实书法的价格。陈忠实书法有着稳定的客户群,尽管不到1万元即可收入囊中,但此价格也已和西安知名书法家的作品看齐。


莫言获得诺奖后,藏家又一窝蜂地在问:莫言的书法有没有?去年底,在传是秋拍上,莫言的一封信札及两件书法作品总成交价达到11.73万元,其中《鲁迅诗》、对联和信札的成交价(加佣金)分别为4.715万元、4.37万元和2.645万元。



3,作家书法价格反超书法家


在宁夏书画市场,书法作品卖得最贵的也并非专业书法家,而是作家张贤亮。据了解,张贤亮目前书法的价格按照四尺整张计算,每张两万元(每平尺近三千元),备受追捧。


为何作家业余玩书法,却能反超书法家的价格呢?对此,张贤亮有过一段精彩语录:“书法家的正确定义不仅是掌握了书法这门技艺的人,更是能将形式与内容完全统一的人。这考验的不仅是书写者的文化底蕴,更考验书写者的文化素养。否则那些作品只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却没有体温的物件,就像橱窗中穿着华丽的模特儿,不是血肉之躯,不能给人以亲切感。”


张贤亮坦言自己没有成为书法家的野心,“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懂什么笔法,拿起笔便写,这也是我不敢称自己的毛笔字为"书法作品"的缘故之一”,但对真性情的抒写,反而塑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趣味。一位西安艺术圈人士曾评价,贾平凹的书法很拙,有魏碑的古拙和大气,相信一般的书法家根本达不到他对文化的深刻领悟。据《新闻晨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原题:《贾平凹卖字五万一张》




三,贾平凹书法仿品只卖150元


8月19日,西安下着小雨。上午10时,书院门里稍显清净。刚开门的街边小店老板忙着摆货,开门稍早些的人,手中把玩着茶壶,悠闲自得地看报纸。


1,贾平凹的仿品150元就能搞定


在书院门步行街,许多小店一楼是出售文房四宝,二楼有精品书画作品出售。记者走进一家小店,在二楼里,墙壁上挂满书法作品。横躺在皮沙发上的老板正专注地看电视。


在画室转了一圈,记者问老板:“朋友公司要开业了,想给人家送一幅字。”“您想要谁的字,我这里可都是真迹。”老板指着墙上一幅贾平凹的书法作品说,“贾平凹的字挺不错的,这幅可是真的,三万元。”“太贵了!”“那朋友关系怎么样?”“就是开业送个礼。”


画室老板迟疑片刻后说:“我这里只卖真品,你要是想要,能给你联系仿品。”老板说,无论客户要谁的字,他都能联系到货,仿品的价格便宜,一幅贾平凹的书法仿品,最便宜150元就能搞定。


记者问:“你这没有现货吗?”“我这是正规生意,仿名人书画作品,毕竟是侵权的行当,不摆出来免得麻烦。”老板说。


记者表示,能不能先看看货。老板打了个电话,“有贾平凹的吗?拿过来看看。”5分钟后,一男子将货送来,记者打开一看,果然是贾平凹的字体。“这字送人绝对没问题,你就放心拿吧。”老板说。


记者借口再看看就离开了。在另外几间画室,当询问是不是有仿品出售,老板都说能够联系到货。


2,送上名人照片仿品就不会被怀疑


时至中午12时,当记者准备离开书院门时,路旁一男子走到记者跟前,“先生,没看到合适的吧,我那还有点东西,去看看?”记者跟男子来到附近小院,走进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内,墙上挂满了各类书画,这些作品全出自大家。书法作品有启功、范曾、舒同、吴三大、钟明善、贾平凹等名家的。国画则有张大千、石鲁、何海霞、刘文西、杨晓阳、王西京、王有政等人作品。


男子给记者展示刘文西的作品《绥德姑娘》,并说:“这张就是仿品,售价500元。”


记者表示对画作不感兴趣,主要是想买几幅名人的字。男子问,“只要您能说得出来,我就能给你把货拿来。贾平凹的600元,范曾的800元,吴三大的700元。”记者提出喜欢贾平凹的,想要一幅“宁静致远”送人,不过担心被朋友识破。男子笑了笑,在抽屉内摸索片刻,将一张照片递给记者。照片上是贾平凹本人和“宁静致远”作品的合影。“把这照片和作品一起送,就算你朋友怀疑这幅字,还能怀疑照片是假的?”当记者询问照片来历时,男子只说了一句,“哪来的不能说,但我保证照片是真的。”




3,买仿干啥?送礼、求办事、用来充门面


记者在书院门走访中发现,无论正规画室,还是藏身小院的小店,只要顾客购买,店家会明确告知“这是仿品”。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购买仿品呢?


书画商云先生常来往于西安书院门和北京琉璃厂,经营着一家书画工作室,多少也会涉及仿品生意。“从销售情况来讲,仿品生意比真品要好,毕竟价格便宜,出货多。”他说,顾客明知是仿品还照买,不仅仅因为便宜,而是花小钱办大事。


云先生对买仿的人简单进行了分类。他说,买仿品的人最多的是要送礼。“有些是朋友公司开业,送真品太贵,送幅名人的仿品,面子上过得去,花费也不太大”。还有,就是给领导送礼求办事。现在书画作品真假难辨,就算送幅仿品,领导未必看得出来,只要能把事办了就成。再者,就算发现是假的,收礼也不是什么好事,哪个领导会追究呢。


云先生说,除了用来送礼,还有很多人用仿品来充门面。比如,有些顾客喜欢书画,真品价格太高,只好买些仿品挂在书房。还有一类买仿品的人,那就是投资者。“哪位大家作品市价高,他们就专门买谁的仿品。”云先生说,进手是仿品,出手就是真品了。仿的技术高了,难分辨真假,这些人利润就大了。


4,是谁在仿?学生仿,书画“小家”也仿


金女士在西安和北京专门做些书画生意,常和名家仿品打交道。她坦言,“自己就做仿品生意。”


据金女士讲,如今仿品制作队伍,是个比较庞大的人群。最低端仿者是书画专业学生,他们模仿名家作品,也是他们的基本练习。有些商人专门收购后,学生们能够挣些钱,还能够锤炼自己技法,当然一拍即合。“别看学生仿的水平不高,但他们有些作品,很难以真假来判定。”


在仿品制作行业中,主力军是书画“小家”。众所周知,书画从入门到形成独自风格,基本都是从临摹开始的。照着自己偶像的作品学,久而久之越临摹越像,有悟性的人形成自己的风格,将来就有可能脱颖而出。“无论学生还是书画‘小家’,也不是全能的仿者,一个人最多擅长仿两位名家作品。”金女士说。




5,利润多大?搞仿品月过10万不在少数


名家书画价贵,而仿品相对只有寥寥百元,利润是不是也微不足道?


金女士说,一幅仿品利润很难说。有些仿者就是为了销售,其成本只有墨和纸,一幅仿品无论卖多少钱,利润都至少在80%以上。自己如果不负责销售,而是给别人做仿品,那将按幅来计算,仿品售价越高,仿者的收入也就越高。


丘先生举例说,以记者看到的150元一幅的贾平凹作品,写这幅字的人一幅能挣几十元。“写这一幅字也就十来分钟,一天写上几十幅没问题,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据金女士透露,圈里有个说法,“如果谁的作品能卖80元,就可以做他的仿品了。”仿者一天做多少仿品,要看销售商需要多少货。写的越多挣的也就越多,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水平的仿者,一个月收入过万不成问题,过10万的也不在少数。


6,怎样来仿?从临摹到电脑制作


丘先生就是金女士所说的“小家”,年过40岁的他有自己的职业,书画属业余爱好。丘先生偶尔仿名人作品,也有人向他订些仿品。“仿品是说得好听,不好听就是造假。”他说,现在造假手段比较多,仿真度也自然不同。


丘先生讲,最低端造假方式是,用宣纸蒙在字画上描或者用细线勾出来,用墨填上,找个差不多的印盖上。稍微好一点的是模仿,这样做的人,都是长期研究名人书画,对运笔风格和力度,已经相当熟悉。这种方式做的仿品,在如今市场占大份额。


此外,书法造假最高境界是依靠电脑进行。这种仿的方式,主要用在画作上。通过电脑分析原画,会得出详细的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制版。“这类仿品与其说画,不如说是印上去的。”丘先生说,这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来回印上几遍之后,除了力度外,根本看不出与原作的差别。


丘先生讲,西安仿品市场还比较低端,基本是模仿者写的,只要字像就成了。




7,名家说:仿制不道德但能理解


如果看过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您对片头那几个字不会陌生,它出自陕西书法名家吴三大之手。如今的市场上,吴三大的仿品也不少见。8月20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吴三大,他讲述自己一个“遇仿”经历:曾有人拿着他的作品来问他,“这是您写的不?”他笑了笑说,“这是假的!”


吴三大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发现很多仿自己的作品。“因为我写牌匾、题字比较多。有些人就开始模仿,模仿好些,还能哄得过去。有些造假水平太低,做出来的仿制品令我哭笑不得。”他说,现在仿品水平高了,对正品造成了一定冲击。干这行的对书画并非完全不懂,大部分都是二把刀,做得好的是“有点灵气”的年轻人,造出来的东西非常逼真。


吴三大觉得,搞仿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也是一种艺术形态的表现,它的出现是为了迎合市场,也是一种生存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模仿也是艺术的再创造。如果仿者是从艺术角度来模仿,那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为了营利,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作为一个被模仿的对象,不管是别人还是我,都该抱着一种理解的观念、态度去对待他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仿制者)也是为了生存。


8,咋维权?健全法律制约仿品


陕西省书协副主席陈建贡觉得,名家仿品存在的原因无非就是个“利”字。总体来说,这种行为冲击书画市场,影响了市场秩序,造成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陈建贡说,出于维护正常书画市场秩序考虑,名家们应该站出来维权,但维权的前提是发现自己作品被仿制,有的人连发现都发现不了,怎么去维权呢?说到底,要治理书画市场的混乱局面,需要建立一整套体系。“法律不健全,靠作家个人维权,今天打赢一个官司,明天还会有人来仿制。一个人精力怎么可能全耗在个人维权上?”无论怎样,仿品大量存在,最终伤害中国书画诚信度。“书画本身就难辨真伪,如果大量假作品存在,就没有人愿意收藏了。”他说,这种现象的存在还暴露出,如今的书画市场中,太多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作者:杜俊岭、武敦煌

来源:《华商报》

原题:《西安书院门书画真仿混杂,贾平凹真迹3万仿品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