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得到直播讲《被讨厌的勇气》,讲到其中的核心句:
「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
」,结合最近的事,有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要做有价值的事」。但是这两件事很容易混为一谈。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做有价值的事,就自然会被别人所认可。所以也没必要做出区分。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把两件事分别看待。能这样做的人,就是平凡人里的英雄。
在哈学八级学者,张春老师的启发下,我想用《哈利·波特》的一个情节,说明这个差异。
在三强争霸赛的最后,哈利目睹了黑魔王的复活。他把消息带回霍格沃茨,警告了魔法世界的所有人。然而整个夏天过去,魔法部并没有勇气接受这个坏消息(很多普通人也一样)。在权威媒体《预言家日报》上,哈利被描写成一个「撒谎者」,一个为了博取别人关注而不择手段的坏小孩。
那时候,真正残酷的战斗还没有开始,世界处在一片虚假的宁静中。哈利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甚至更惨——骗子。这对他打击很大。新学期开始后,他有一段时间非常暴躁。第一天晚上他差一点跟室友西莫绝交,因为西莫的妈妈相信《预言家日报》的话(西莫本人则半信半疑,向哈利求证)。
“你为什么还要问我?”哈利反驳道,“就像你妈妈那样读读《预言家日报》好了,为什么不呢?你需要知道的东西它都会告诉你的。”
哈利的反应是人之常情。从前面的观点看,他这时就纠结于「获得别人的认可」。他在意的是,居然有人不相信「他」,损害「他」的名誉。而他处理愤怒的方式,是把这些人远远推开。
你不信我?好,我也不再跟你有任何联系了。你这种人不配知道真相。这是一种微妙的报复心态,
通过这样一种报复,哈利维护了自己
的尊严。
注意,我再强调一遍——
那时他在维护自己,而
不是「真相」。
很难责怪哈利。换成是你我这样的人,我们也难免会这样想吧?似乎还有点解气。这是人在受伤之后的本能反应。
赫敏和罗恩建议哈利教大家黑魔法防御术,哈利不情愿,甚至跟两个朋友大吵一架。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出于报复,和自怜自伤。
“就教你和罗恩,是吗?”
“嗯,”赫敏说,看上去又有一点不安,“嗯……你听了可千万别再发脾气,哈利……但我确实认为,只要有谁想学,你都应该教他们。我是说,我们是在谈论如何保护自己,抵抗伏地魔。如果我们不给其他人提供机会,似乎不太公平。”
哈利考虑了片刻,然后说道:“是啊,但我怀疑除了你们俩,还有谁会愿意我去教他们呢。别忘了我是一个怪物!”
“嘿,我想,当你知道竟然有那么多人有兴趣听你讲话时,你会感到吃惊的。”赫敏认真地说。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哈利遇到了比他期待更多的朋友。这就是邓布利多军的由来。
沉浸在「我没有被充分认可」的想法中,人就会产生众叛亲离的孤立感,视野就变得狭窄。哈利只看到赫敏和罗恩两个朋友,但那时的纳威、卢娜、还有金妮,一直在表达对他的支持。哈利和西莫冲突的当晚,
纳威坚定地说,
我奶奶说《预言家日报》是胡扯,我们不看这个报纸,我们相信哈利。
(
纳威看上去笨笨的,其实非常了不起。
他的奶奶也很神奇。
以后我也想谈谈他们祖孙。
)
幸运的是,哈利没有长时间沉浸于这种情绪。
他很快
调整
了心态。
他
意识到最重要的事,
不是他「哈利」会得到什么,而是阻止黑魔王。
也就是说,
他把这
两件事分开了:
一是让自己获得
理解
,二是
为了抵御黑魔王而战斗
。
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这时候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就很容易判断了:
重要的是
说出
真相
。
不管别人怎么想
,但他要
在力
所能及
的
范围内,
影响每一个可以被影响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他不惜
和乌姆里奇冲突,也要
一遍遍警告大家
。
你们
信不信我
是
你
们
的
事,我说不
说是我的事。
哪怕为此得罪
魔法部,
被
乌姆里奇恶
毒
地训诫,哪怕
一次次
把耻辱的句子刻到血肉里。
对哈利来说,肉体的伤痛还好
,更
难忍
的是耻
辱
,
是被人打上了
「片子」的罪名
无从洗刷
。
而
他真正的高光时刻,
就是他选择了无视这一切
。
在屡
受折
辱的同时继续
发声。
他甚至用
一份荒
诞不经
的杂志《唱唱反调》
说
出真
相,那是唯一让他发声的地方。
既然只有这里
,他
就在这里发声。
他收到雪片般的来信。有人感谢他,有人诅咒他,还有人说他是疯子。这些信他看不过来,也不再像对西莫妈妈那样计较了。他有更重要的事。
他没有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在自己身上。
我想如果是以前的哈利
,恐怕会犹豫。爱惜羽毛的人不会随便把自己的名字跟《唱唱反调》联系在一起。一个撒谎精,配一个胡言乱语的花边小报,这是多大的笑料啊。但哈利不在乎,他想明白了。
重要的是战斗,而不在别人看我是什么。
从产生这个觉悟的那一刻起,哈利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
无关于胜负,无关于生死。
我想再说得清楚一点。这个故事讲的是被委屈和误解时的控制权。它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必须面对别人对你的不认可,遭遇孤立,你该怎么办?它的回答是:
你要把控制权拿回到自己手里
。
如果把重心放在「寻求认可」上,就是把控制权交到别人手里。别人点头,你才做,别人不认可,你就不做。那意味着拱手让人掌控你的心情、你的决策、你的行动。大多数时候我们这样想,没问题,谁不愿意被人喜欢呢?我们做有价值的事,就可以充分享受别人的认可。但总有一些时候,你做着你认为正确的事,却饱受非议,这时对认可的看重反而会消解做事的动力,甚至让人反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