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2
月
3
日
来源:央视新闻
“
如果说过去
20
年互联网
‘
从无到有
’
,那么未来
30
年,互联网将
‘
从有到无
’
,这个
‘
无
’
是无处不在的
‘
无
’
,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
3
日上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开幕式发表致辞时如是说。
这是马云连续第四次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他每次在会上分享的观点和思考,都会引起互联网业界的强烈关注。
对于当下各界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担忧,马云认为
“
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
,他相信,机器会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也相信人类可以控制机器,
“
对大脑只有
10%
认识的人类所设计的机器,不可能超越人类。
”
苹果
CEO
库克
则表示,他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相反,他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因此
“
我们必须要为技术注入人性
”
。
“
科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一无所求,因此,让科技富有人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马云演讲实录
乌镇互联网(大会)今年是第四年,我每年都来,在乌镇,我们大家把这一年当中的经历和思考带到这里。在这里,我们分享对互联网、对未来的思考,每次会议都让我回去以后有很多的思考和分享,受益极其之大。
今天我想在这儿分享简单的三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过去
20
年互联网
“
从无到有
”
;未来
30
年,互联网将会
“
从有到无
”
。正是因为过去四年,我飞了很多地方、去了很多地方,向我遇到的每个人进行认真学习,在不断认真思考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互联网正在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总和。
我们正在讨论网络空间深层次问题,尤其现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越来越有意义。
未来
30
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
30
年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
未来
30
年,互联网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互联网是所有人的互联网。
如果说过去
20
年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
30
年,互联网将
“
从有到无
”
,这个
“
无
”
是无处不在的
“
无
”
,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第二,
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这几年,几乎全球都弥漫在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
200
年以前,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蒸汽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
100
多年以前,当电力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电力会带走很多工作。
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清朝时期,我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是现在就有
200
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互联网冲击报纸的发行量,但是送报的人却改成了送包裹,中国就有
300
多万的快递人员。所以
与其担心、不如担当,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的问题。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
过去
30
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
30
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
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没有信仰,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
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
10%
,而这
10%
(设计出来的)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第三,
在新时代有新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
,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我们将面临新的问题,而同时又是新的机遇。
人类只有成为
“
命运共同体
”
,共建
“
命运共同体
”
,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时代和挑战。人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是共同的,全球产业链一定会彻底变革,不是集装箱,而是小件快运,不是
Made InChina
或者
Made InAmerica
,而是
Made InInternet
,不是
B2C
,而是
C2B
。
更重要的是未来
30
年,
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
因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机器
Learning
(学习)、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业,而
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
300
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里,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