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智能建筑电气专业传媒机构依托中勘协电气分会、节能协会建筑电气及智能化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三大技术资源,发挥协会的指导作用、领先的技术水平、专家号召力及多种媒体资源四大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媒体宣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IBE】建筑设计中强电专业需与建筑专业配合的关键问题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8-14 18: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题目下方, 关注我们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1

公共建筑

分界室

1)北京及部分城市要求设置室内电缆分界室。地下不管几层,电缆分界室一般都设置在一层(据北京供电公司说明是因为721大雨后发布的规定,如若有特殊情况必须放置在地下,需提前沟通,且在报规图中说明电缆分界室的位置情况),且贴外墙。电缆分界室宜靠近变配电室。

场地标高为相对建筑标高。开关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室外地坪标高应高于站外规划道路0.3m。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场地设计平均标高取-0.45m,室内外高差0.45m。


2)电缆分界室梁底净高至少3m,下设电缆夹层板底净高不小于1.9m,并设有检修人孔。


3)电缆分界室的门宜为FM1523甲级防火门,并开向公共走道。


4)电缆分界室的面积与高压电源数量有关,一般为25~40 m 2 ,宽度不小于3.3m(与配电柜是否允许靠墙寄柜型有关)。

(北京地区为例,电缆分界室典型设计方案如下,点击可放大图片)


(北京地区电缆分界室与国网其他分界室设计技术差异如下)


变配电室

1)应接近负荷中心。


2)不应设在人防区域内。


3)考虑长远的设备更新及检修问题, 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 。当变配电室设置在建筑物内时,向结构专业提出荷载需求,并应设有通向室外的运输通道。当运输距离较短时,其高度及宽度应比设备最大尺寸每侧至少大200mm;当距离较长时,应每侧至少大500mm;通道拐弯处宽度不小于2.5m;变配电室室内外通道坡度须小于12度。当通道为吊装孔或吊装平台时,其吊装孔和平台尺寸应满足吊装最大设备需要,吊钩与吊装孔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吊装最高设备的需要。


4)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尽量远离,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5)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地下电缆夹层防水等级Ⅱ级,所有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埋管穿墙处均做止水钢板或其他可靠止水措施,电缆敷设完毕后,管口防水封堵;设备层顶板防水Ⅰ级。


6)变配电室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层,但不宜设置在最底层。当地下只有一层时,应采取抬高室内地面、设门栏等预防洪水、消防水或积水从其他渠道腌渍变配电室的措施。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可在避难层、设备层及屋顶层等处设置分变配电室。某些省市、地区要求变配电室必须设在一层或以上,应提前与当地供电部门做沟通。


7)变配电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 门应向外开启(开启方向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等级或向火灾发生概率低的方向开启) 。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配电室内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有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防护网须网孔小于10x10mm)。所有通向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 门, 应加防鼠板(高度450mm可移动) 。变配电室的通风窗应采用 非燃烧材料 长度大于7m 的配电室 应设两个出口 ,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长度大于60m时,应增加一个出口 。当配电室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出口。配电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的宽度,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0.3m确定,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大高度加0.5m确定。变配电室的门应为 防火门 ,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变配电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2)变配电室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变配电室位于多层建筑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和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变配电室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 通向相邻房间和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变配电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变配电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8)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顶棚表面应平整、勾缝、刷白,地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


9)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控制室、柴油发电机房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10)有人值班的独立变配电室宜设有厕所和给水排水设施。


11)当变配电室与上、下或贴邻的办公、教学、会议等房间仅有一层楼板或墙体相隔时,变压器应采取屏蔽、降噪等措施。


12)建筑方案设计时,变配电室面积估算:根据建筑物规模、性质,建筑总面积的0.6%~1.5%约为变配电室面积,净宽不小于6.5m,功能简单的建筑面积偏小,功能复杂的建筑面积偏大(不包括数据中心)。


2

住宅小区(北京为例)

变配电所

1)可设独立式变配电所,也可附设在建筑物内或设户外预装式变电所(箱变)。但不应设置在住宅内的居住房间的上、下或贴邻。


2)40~50万 m 2 住宅面积,建设一座高压开闭、变电站(含35kV及以上变压器及高压柜)(供电容量20000kVA)。建筑面积约400~550 m 2 ,或按当地供电部门要求设置。


3)仅为高压开闭站时,建筑面积约150~250 m 2


4) 4~7万 m 2 住宅面积(630~1000kVA),建设一座住宅变配电所,供电半径不大于250m。室内非预装式住宅变配电所面积约 120~150 m 2


楼内设备间(π接室、配电室)

1)住宅需设置π接室、配电室(北京地区一般要求设置 π接室,其他地区需咨询当地供电部门 )。


2)有地下室的住宅建筑,π接室、配电室一般设置在地下室;无地下室的住宅建筑,π接室、配电室设置在一层楼梯间休息平台下。


3)π接室、配电室面积:按照明(光)、电力(力)配电柜数量考虑面积,净宽不宜小于3.1m。



内容节选自《20kV及以下设计规范》、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电气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编辑整理,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出处。

========= =========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 是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是民政部批准,住建部主管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其下属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是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产品商和集成商等人士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目前,拥有全国法人会员单位238家,会员代表334名,挂靠单位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创办于2002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拥有国内(CN)国际(ISSN)正式刊号面向全国发行、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专业技术刊物,双月刊。 杂志特色:每期侧重一个主题,以专辑形式出版 。主要介绍智能建筑及电气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网络技术、工程实例及新型设备和产品等,集科研、工程、技术于一体。

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 www.ib-china.com)

创办于1998年,是该行业唯一通过住建部批准、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带有“中国”字头的机电设备专业网站;是一家 提供行业信息、创意、策划和专业服务的机构。 在广泛的合作伙伴中,吸纳了一批富有活力、敬业精神和拥有专业知识的队伍,以行业资源重组、优势联合为手段,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微信公众平台: znjzdqcmjg
搜索账号及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关注,进行互动交流。

智能建筑电气传媒机构新浪官微: @ 智能建筑电气传媒机构,欢迎关注时时沟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